一、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社區教育在政府的引領和扶持下,根據各地不同的條件和需求,經過樹立試驗區逐步發展起來。由于我國各地的經濟水平和文化環境不同,社區教育發展的狀態也各不相同。從城市社區教育的發展狀況來說,大城市、中心城市與經濟文化相對發達的城市中的社區教育,比中小城市、西南和邊遠地區城市中的社區教育發展得要迅速一些。相對于城市社區教育,我國鄉村社區教育還存在較大差距。西部和邊遠地區以及少數民族地區的社區教育則更為滯后。據統計,到2007年底,全國已經建立的社區教育實驗區總數已經達到114個,基本上已經覆蓋了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從社區教育試驗區的地域分布來看,東部地區有73個試驗區,占總數的64%;中部地區有22個,占19%;西部地區有19個,占17%。而且,多數省、市還確定了省級和市級社區教育試驗區。目前,在我國部分城市中已經涌現出了一批發展較好的社區教育典范,這些城市的社區教育不僅提高了社區居民的素質而且促進了地區發展。例如,北京市朝陽區、上海市閘北區、天津市河西區、新疆獨山子社區等,這些地區在發展社區教育的過程中都有一些創新之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積累了成功經驗。
二、我國社區教育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社區教育發展缺乏權威性的法規支撐
我國社區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工作成果豐碩,但至今沒有一部社區教育或終身教育法規,只有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的政府文件《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但是其權威性不夠。福建省人大制定了終身教育法規,其他諸省至今還只停留在政策文件、章程制度水準上,還沒有上升到法規程度。制定社區教育相關的法規政策是保證我國社區教育有序運行和健康發展的根本保障,加強社區教育的法制建設勢在必行。
2.社區教育發展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
目前,我國每年的財政性教育經費都在增加,但是這些教育經費還是主要用于基礎教育建設和教師工資等方面。在社區教育的發展過程中,雖然也得到了政府的重視,但目前還沒有設立社區教育的專項經費用于發展社區教育。由于對社區教育的宣傳不夠,社會各界對社區教育的認識不到位,社區內很多企業、團體和社區民眾對社區教育活動的參與積極性都不高,這就造成了社區教育融資渠道少,社區教育面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
3.社區教育的管理體制不健全
我國社區教育目前由政府統一領導和管理,在社區教育體系中,街道辦事處是城市管理體制中最終端的政府派出部門和管理機構,各級各類上級主管部門都向街道辦事處部署本部門的工作任務。街道辦事處所管轄的教育種類繁多,同時管理各種教育的科室也很多,從而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整合與協調。這種縱向管理體制存在如下弊端:(1)由于區級有關部門直接向街道辦事處各個相關部門下達任務,導致各個部門之間缺乏相互聯系,這種管理體制表現出缺乏統籌、整合和集中。(2)這種管理體制主要依靠行政指令啟動和推進,強調下級要對上級負責,這就導致下級缺少對于教育發展的主動性。(3)由于街道辦事處各個部門分別開展教育活動,各類教育活動的管理方式、范圍、目標和力度不能統一,各類教育活動之間缺乏相互聯系。(4)在街道辦事處開展教育活動時,還表現出各個子系統的封閉性,從而導致街道社區教育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需要。
4.缺乏一支專業化的社區教育人才隊伍
很多地區在發展社區教育的過程中,都表現出缺少專業的社區管理人才和一支適應社區教育要求的教師隊伍。大部分社區教育工作人員都缺乏社區教育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他們接受專業教育培訓的機會也很少,這就導致他們在開展社區教育工作時,表現出工作能力不強等問題。我國社區教育要在短時間內得到快速發展并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就必須著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專門人才隊伍,只有這樣,我國社區教育才能獲得健康快速地發展。
5.社區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
近幾年,在政府的引領和扶持下,我國社區教育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全國社區教育試驗區總數,早在2007年底,就已經超過到一百多個。但是,從試驗區分布的地理位置來看,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很不平衡。具體反映為:東部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建立的試驗區多于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城市中樹立的試驗區遠遠多于鄉村地區建立的試驗區。此外,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還表現在試驗區與非試驗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為了統籌我國社區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我們必須要解決不同區域社區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三、推進我國社區教育發展的對策
1.加強政府對社區教育立法的關注和支持
制定社區教育的法規是發展社區教育的根本保證。國外一些社區教育發展較好的國家為了確保社區教育有效開展,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社區教育的立法。例如,丹麥政府就分別在1968年和1978年頒布了《閑暇時間教育法》和《成人社會教育法》;美國政府分別在1862年和1917年制定了《莫雷爾法案》和《史密斯———休斯法》;日本政府為了促進社區教育的快速發展,根據日本《教育基本法》第7條的精神,相繼出臺了《社會教育法》(1949年)、《圖書館法》(1950年)和《博物館法》(1951年),“三法”的頒布完成了對社區教育主要設施的立法。這些國家都主動以立法為手段,為社區教育的發展掃除各種障礙,從而保證社區教育順利發展。我國應吸取國外社區教育關于法規政策建設的成功經驗,盡快制定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社區教育法律法規,使我國社區教育在發展過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保障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
為了更好地發展社區教育,要充分發揮政府扶持和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采取“政府撥一點,社會籌一點,單位出一點,個人拿一點”的辦法,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融資的社區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各地區要保障必要的社區教育經費,并把社區教育經費列入經常性財政開支。國家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應努力按照社區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標準,落實社區教育經費。經濟發達地區,要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增加社區教育的經費投入。社區內各類企業單位也要認真實施關于職工工資總額1.5%─2.5%用于職工培訓的規定,并積極開展在職人員的教育培訓。對學習者個人回報率較高的培訓,可以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收費。
3.建立有效的社區教育管理體制
為了社區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需要從大教育觀出發,設立各級社區教育委員會,以協調整合社區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并在社區教育委員會下設立進行社區教育的實體機構。應該推廣“三級社區教育委員會、四級管理”的社區教育組織管理體系,實施統籌規劃、分級管理、民主參與。即在市、區、街道三級設立社區教育委員會,政府主要負責人應該擔任委員會的領導。社區內主要機關、團體、各界人士以及政府內的主要委、辦、局領導出任社區教育委員會的委員,形成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社區教育事業的局面。各級社區教育委員會下設社區教育委員會辦公室,作為常設執行機構,代表政府組織并實施社區教育委員會的決議事項,協調整合教育部門和其他部門有關社區教育的工作事宜,并指導下屬社區教育委員會的業務。
4.培養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
要建設一支高素質和專業化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應在大學中設置社區教育專業,培養從本科生到研究生層次的社區教育理論工作者及專業人員,在大學中設立這些專業將會推動我國社區教育的發展。也可以通過校內培訓、校外講座等方式對現有社區工作者進行培養,提高他們的相關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的能力,使其轉型為社區教育工作者,從而更好地適應社區教育工作發展的需要。這樣我們就可以培養一批社區教育的專門人才,擁有一支高素質和專業化的社區教育工作者隊伍,這些專門人才將會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中帶動社區教育進一步的發展。
5.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試驗區的建立
我國幅員遼闊,由于各地條件不同,社區教育的發展水平也很不相同。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統籌各地社區教育協調發展,縮小各地社區教育發展水平的差異,促使我國社區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相對均衡的發展。因此,應該在中部城市和西部城市樹立更多的試驗區來發展社區教育。此外,我國在推進城鎮化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進步,但是,我國農業人口比重仍然很大,因此,還要側重在鄉村地區建設一批社區教育試驗區,用來提高村民的素質和生活質量,帶動鄉村的發展。最后,社區教育的試驗區還應該起到表率和引領作用,帶動非試驗區社區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提高非試驗區的社區教育發展水平。
作者:李艷云 單位: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