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專題研討為切入點,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
在確定各年級組研究重點的時候,許多的教師都對本年級組的研究重點提出過自己的想法,如小班的教師就提出:“小班幼兒剛入園,重點是常規和生活自理等方面,美術活動能否順利展開呢?”中班的教師提出:“沒有人手一本的繪本教材,如何進行繪本閱讀的教學?”大班的教師提出過:“教材上的數學活動都不夠多,而且數學活動的新穎性與時效性如何體現?”教師存在疑問和擔心很正常。盡管如此,當任務真正布置下去以后,教師都積極地投入到選課、查資料的活動中。為了解決教師有關活動理論層面上面的問題,年級組長對教師進行了專題性的理論文章的學習,讓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本年級組研究領域的活動意義。一些具體案例的學習也給教師提供了一定的實踐參考。在邊學習、邊實踐、邊思考中,我們教師對自己所研究領域的活動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與想法。如小班的美術活動和常規的訓練可以進行有效的結合,美術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的領域之一,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有序擺放物品、保持桌面的干凈等,當然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的能力。另外,我們教研組活動還對“活動的預設與生成”進行了研討,從中促使教師對“生成與預設”關系的認識有了新的領悟:教師知道預設和生成是交錯進行、不可分割的,它們可以相互轉化。
二、以優化活動形式為契機,豐富幼兒的學習活動
在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園級調研活動中,雖然研究的重點都已經確定,但教師的活動形式都比較靈活。教師在選擇活動內容的時候都能從本班幼兒的實際出發,順應幼兒的關注和興趣所在。如小班的六位教師在相互協調的基礎上,確定三位教師自主研究,三位教師一課三研。三位自主研究活動的教師在活動中都有側重點,有的側重于毛線粘貼,有的側重于圖形拼貼,有的側重于手指點畫;一課三研的三位教師側重于用不同的形式來為水果“穿上漂亮的外衣”(李老師用了皺紋紙粘貼和涂色兩種表現形式,巫老師用了即時貼、泡沫、皺紋紙條等多種材料的投放,唐老師在前面兩位老師的基礎上又增添了顏料點畫的表現形式)。活動前每位教師都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尤其是材料的選擇,就粘貼時究竟是用膠水還是固體膠還是即時貼等,教師進行了反復的實驗。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推敲了又推敲,使得自己的活動都能夠盡善盡美,使得班上的幼兒都從中有所受益。教師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教師希望活動中的表現形式能靈活多樣些,因為美術活動的形式有很多,所以需要我們教師認真地去實踐。
三、以教學研討為著力點,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新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為調動教師參與教研的積極性,建立合作教研模式,我們努力營造寬松、愉悅的教研氛圍,廣開言路。就每次的園級調研,在活動內容申報之前,教研組長先發動教師以年級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就每位教師的特長以及各班幼兒的實際狀況來確定自己所要實施的活動內容;然后在每位教師實施活動的前一周的教研學習中就教師所要組織的教學活動來進行研討,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大家的智慧可以改善教師的活動方案。實施調研活動的過程中,各班級的教師都協調好班級的工作,準時聽課,并及時書寫好聽課意見且上交。活動結束,我們又利用教研集中學習的機會對開課教師的活動進行討論,提出優缺點,從而進一步改進活動方案,為今后此類的活動做好充足的準備。在每次的教研學習活動中,參加學習的教師都很積極,踴躍發言,都能在教研活動中將真正的想法表達出來,主動學習、自我提高的意識都比較強,從而在研討中感悟到學習的真諦。在群辦教師占重大比例,師資力量比較薄弱的農村幼兒園,兩年的園級調研工作的開展極大地促進教師業務技能的提升:如教師學會了電子備課,學會了合理制定教學目標,學會了獨立制作教學課件,學會了在網站上傳文章,學會了“敢說、善說”……園級調研工作促進了教師間的相互學習。每次的園級調研我們都能從中發現教師中一些閃光點,發現一些教師的進步,發現教師從中所做的努力,并在每一項的調研結束后所寫的總結里總不會忘記記下這些,同時進行教學反饋,促進互相學習。園級調研促進了教師間的資源共享:每次的調研活動中的觀摩活動其實就是其他教師進行學習的一次機會,大家將調研學習中的優點進行內化并轉化為自身的能力,同時我們要求開課的教師在活動結束后要將完整的活動案例上傳到幼兒園的網站上,大家通過網絡這一公共平臺達到資源的又一次共享……自從開展園級調研工作以來,我們欣喜地發現,我園教師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責任心增強了,教師的保教水平提升了……現在,每個人都能認真對待每一次每一個項目的園級調研,不甘人后。園級調研對于一所師資力量薄弱,外出學習機會不多的農村中心幼兒園來說,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研方法。
作者:鄭銀花 單位: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上黨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