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素質教育論文
1信息素質教育的內涵
信息素質(InformationLiteracy),又稱信息素養,最早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工業協會的會長PaulZurkowski首次提出。信息素質教育是指人的先天機能通過后天一系列的教育和培訓活動,所形成的素養和能力。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和信息道德,其目的是培養全民高效獲取信息、使用信息及理解信息、運用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全民的綜合素質。信息素質的內涵比較廣泛,主要包括:①信息意識。信息意識是人們在參與信息活動中的感覺和思維。②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指在信息活動中獲取、加工、組織、查詢、檢索、傳遞和評價等方面所具備的能力。③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指人們在信息活動中遵循的道德規范和原則。
2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現狀
近年來,我國大學生的信息素質教育無論從國家層面還是各個高校層面都給予了高度重視,相應地也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來看,我國的信息素質教育還較為落后,教育的內容和途徑都較為單一,不能夠滿足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要求。其具體表現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缺乏信息觀念,重視程度不夠;②信息素質教育課程開設較少,內容陳舊;③專業課缺乏信息指導;④多數大學生信息觀念淡薄,信息能力不強。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教育部明確提出高等院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活動的任務,規定了高校大學生必須開展信息素質教育活動。并建議各個高校自行開設文獻信息檢索課、選用教材。但是,信息素質教育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多數高校僅僅將文獻檢索課作為普通課程甚至選修課開設。于是,信息素質的教育只局限在如何利用圖書館和開設文獻檢索課等范圍內,而缺乏信息素質教育的目標、規劃、教育要求及教學評估標準。再加上信息素質教育的師資力量不足,難以全面地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另一方面,多數大學生的信息意識不強,對信息資源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導致其對信息檢索能力不足,信息獲取、加工能力有限,信息資源利用能力不強。具體表現在不能準確表達信息檢索需求;檢索系統的語言、運算符運用不熟練;檢索策略不準確。信息道德堪憂,主要表現在對別人的知識產權不尊重等。
3高校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途徑
面對我國高校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筆者認為應該從高校層面以圖書館為主導、各院系專業為輔助進行以大學生為主體的信息素質教育的高層設計。主要包括加強信息素質教育的認識、開設信息素質教育系列課程、積極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和發揮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等。
3.1提高對信息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在現代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社會,如何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獲取資源,已成為一項基本技能,信息素質成為評價當代人才的重要指標之一。此外,信息素質教育已成為一種終身教育。因為,人的一生中,大學階段所學習的知識僅占全部知識的較小部分,大部分知識是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斷積累和獲取的。因此,當代大學生可以通過系統的信息素質教育活動提高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增強信息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3.2全面開設信息素質教育課程
目前,我國高校的信息素質教育活動僅局限于在大學三年級或大學四年級開設的文獻信息檢索課程,并且該課程對大學生信息素質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在多數高校該課程屬于選修課,課時較少且教學內容也是多以介紹數據庫和如何獲取文獻為主,而較少涉及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等內容,沒有真正發揮文獻檢索課程對大學生信息素質的全面培養。因此,高校應該努力探索信息素質教育課新的教學模式,大膽進行教學改革。尤其是在開設的課程上應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在大學學習期間展開,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質和終身學習的習慣。首先,對低年級學生開設基礎性和通用性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即新生入校培訓,主要包括對新生介紹圖書館的結構布局、館藏和服務等;開設信息檢索基礎知識、網絡資源及常用軟件使用的課程;在教學手段上,應加強上機實習,讓學生動手實踐,熟悉和掌握基本信息檢索技能以及如何使用網絡資源。經過以上階段的學習,學生可具備本專業基礎知識的獲取、組織以及篩選的能力。然后,對高年級學生開設專業性和研究性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將信息素質教育與各學科專業知識相結合進行教學,以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并能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鍛煉信息技能,同時利用信息技能也能更好地為掌握專業知識服務。經過此階段的學習,學生應具備篩選、應用學科專業信息,能夠分析解決專業問題與現象,獨立完成本專業學術論文的撰寫能力,提高在本學科專業領域創新性研究的能力。另外,圖書館或各個院系可以采用不定期開展信息素質課程報告、培訓和講座等活動,還應將信息意識、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教育等多元化內容貫穿于信息素質教育始終。
3.3積極開展在線信息素質教育
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基于校園網絡資源環境,以先進的教育思想和學習理論作為指導,以網絡資源、計算機和數據庫技術等為工具,通過網絡教學的方式來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水平的教育模式,因其具有開放性、交互性和個性化的特點,教學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已成為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發展趨勢。發達國家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開展較早且研究比較成熟,取得了很多優秀經驗和成果,開展的形式主要包括: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在線網絡教學平臺、在線信息教育評價、網絡互動和交流技術等。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研究起步較晚,并且受計算機網絡和數據庫技術以及觀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還處于萌芽階段。文獻通過對國內多所“985工程”高校圖書館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提出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統籌規劃和統一標準、在線信息教育的互動性不足、在線網絡教學平臺的利用不普遍、在線信息教育平臺的建設不完善、信息素質法律和道德教育的不健全、缺乏有效信息反饋和評價體系、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載體形式單一等七個方面,揭示和反映了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中面臨的問題。針對我國高校在線信息素質教育中的問題和困難,結合我國的實際和國外在線信息素質教育的有效經驗,我國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①統籌規劃,統一標準;②建立在線信息素質的教育和評價體系;③構建在線信息素質教育平臺,擴展其交互性,提高個性化服務質量;④積極開展信息素質法律和道德教育等。
3.4發揮圖書館在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主導地位
圖書館作為高校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一方面要加強自身軟硬件建設,另一方面應發揮圖書館的主導地位,培養高信息素質館員和大學生。文獻指出圖書館首先應轉變觀念,在思想上重視信息素質教育,由“圖書倉庫”蛻變為“信息科研基地”,從而加快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在積極開展新生入學教育、開設文獻檢索課、開展電子資源利用講座、加強參考咨詢服務的同時,還通過利用電子閱覽室的服務窗口和問卷調查、郵件等途徑獲得讀者的信息需求,建立完善的讀者信息反饋系統,在分析讀者需求的基礎上嘗試滿足這些需求的各種途徑,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優勢,提高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整體水平。除此之外,筆者認為高校圖書館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信息素質教育。
3.4.1加強各大高校圖書館甚至與歐美發達國家圖書館之間的合作,實現各種數據、文獻資源的共享,實現效益優化。高校各個院系也應該加強合作,積極參與和配合圖書館的信息素質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信息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質量。
3.4.2努力提升圖書館員的綜合信息素質,為提高整體信息素質教育水平提供可靠人才保障。主要包括開展館員綜合信息素質培訓活動、完善學科館員和咨詢館員制度、進一步提升館員的業務能力和理論基礎。
3.4.3高校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開展各種信息宣傳推廣活動,改善當今大學生綜合信息素質不高的現狀。通過培訓或講座等活動來增強學生的信息意識,提高大學生的信息素質。總之,信息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需要高校各個部門的共同努力。作為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地,圖書館應充分發揮各方面優勢,積極開展各項大學生信息素質教育活動。通過分析和研究信息素質教育,積極摸索開展信息素質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從而提高整個信息素質教育的水平和質量,使大學生更好地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需求。
4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素質教育在人類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此形勢下,我國必須加強信息素質教育力度,進一步完善信息教育體制。信息素質教育教學在當今社會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也對當代大學生提出了新的目標和要求。信息素質教育應為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創新人才提供有力途徑,為全面實現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作者:劉燕 單位:鄭州大學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