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學科教育、人文教育及職業發展教育的定義學科教育、人文教育及職業發展教育作為三種不同內涵的教育,它們之間有什么區別及內在的聯系,是我們從目前的現實情況出發,對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的融合進行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因此,首先我們必須了解三者各自的定義,從而找出它們之間的契合點。
學科教育。
學科教育是指根據學科的分類,就某一專業的學科對學生進行講授的教育。學科教育強調的是一種專業性,是對一定專業領域的深入研究。比如計算機專業的學科教育就是對計算機專業領域的相應知識的傳授與學習。
人文教育。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這種精神的養成一般要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這一教育既重視由外而內的文化化成,更強調自我體悟與心靈覺解,歸根結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視人生的意義,并給社會多一份人文關懷,在根本上體現教育的本質人與理想。[1]職業發展教育。
職業發展教育發源于美國,至今已有一百年歷史,最初被稱為“職業指導”,上世紀五十年代進入“生涯輔導”階段,七十年代開始被世界各國廣泛應用和推廣。如今,加拿大、瑞士、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從中小學就開始學習系統的職業規劃知識,大學和中等學校則擁有專業的職業規劃教師隊伍。影響職業發展教育的因素主要有職業測評工具、職業規劃理論及輔導人員的素質與培訓等。
職業發展教育正式傳入我國并迅速引起熱潮,也就是近幾年之間的事情。[2]一般認為:職業發展教育是職業指導教育的延伸和發展,包括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職業心理測評與職業咨詢、求職擇業指導、創業教育等內容。也有人主張狹義的職業發展教育其實就是就業指導教育或職業指導教育,因此,就業指導(教育)、職業指導(教育)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三者也被交互混合使用。[3]學科教育、人文教育及職業發展教育各自發展及融合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是目前強調得比較多的兩種教育模式,可以說,21世紀的高等教育,就是從人文教育與學科教育從分離與失衡向二者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繼而協調發展轉變的時代,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現在普遍的共識是:衡量人才質量的標準,不僅僅在于人才是否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還在于人才是否具有完善的個性、良好的倫理道德、現代觀念意識、高度的人文修養等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從國際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上看,加強理工類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是普遍的發展趨勢。
美國幾所著名理工科大學,如伯克利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等的研究認為:在21世紀的教學中,對學生要重點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從國內高等教育的實踐來看,其中選擇理工科方向的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缺乏比較突出。他們進入大學后,一方面在高中即實行文理分科,更多注重的為理科專業的學習,另一方面受功利主義價值觀的影響,過多關注專業學習而忽略人文素質的提高,因此,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亟待加強。為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許多高校在專業課教學中將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相融合,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4]
職業發展教育作為現在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是貫穿與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涯當中,比如,通過緊緊圍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這一主線,通過一系列的培養和鍛煉,使他們真正的認識自我,清楚自己喜歡干什么,能干什么,將來準備干什么,進而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明確該怎樣度過大學四年。當前,通過對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目標的調研發現,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諸多成長困惑,渴望今后有一個好的職業,但不知從何入手;渴望自己今后有大的作為,卻信心不足,目標模糊;渴望別人理解自己,卻不知道自己是誰;往往有大的抱負,卻往往成為空中樓閣等等。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每年都有大量應屆畢業生不能就業,這其中重要就是大學生在大學教育中得不到專業的職業生涯教育與指導,因此,在就業市場上沒有方向,缺乏對自己未來職業的清晰的規劃和認識,也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培訓,在求職、任職、職業轉換等環節上都有很大的不足。因此,職業生涯教育應成為高等院校素質教育的著力點。實施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教育的整體供給能力,也是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回應和必然選擇。[5]就當前的情況而言,各大高校對于學科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已經取得了共識并制定、實施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但對于職業發展教育而言,由于國內的職業發展教育相對還不成熟,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還未被大眾所接受。事實上,關于職業發展教育,國外一般早在5歲左右就開始了。并非出于壓力,而是培養興趣。不斷的開發潛能、發掘興趣,學生才能不斷地探索自己,有興趣地學習。我們講的素質教育,其實就是要以職業生涯教育貫穿始終來進行的。比如,把職業發展教育啟始階段工作與新生入學教育工作相結合,能充分發揮職業發展教育對學生人生指導的重要作用,幫助學生實現高中到大學的順利過渡,為大學四年學習生活、為學生全面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上海,有許多高校已經將職業發展教育引伸到新生入學教育中了,并且反響熱烈。
因此,促進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的融合對于學生而言,能引發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在充分地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彰顯學生個性,在提高自身就業能力的同時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對于高校而言,通過大學四年的教育,使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并能更理性地評價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給自己一個理性、正確及相對準確的定位,既避免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又使社會更加穩定和有序。
促進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融合的措施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作為現代教育中三種不同的教育形式,其差異只是教育內部種屬類別之間的差異,從整個教育領域來看,三者實際上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統一體。可以說,學科教育、人文教育是職業發展教育高層次發展之路,大學教育,實際上就是學科化、人文化的職業發展教育。鑒于目前存在的國內的職業發展教育相對還不成熟,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融合的教育模式還未被大眾所接受的事實,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促進學科教育、人文教育與職業發展教育融合: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