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西方的大學教師有許多“教學自主權”,如自行決定授課內容、方式和給學生成績等,由此想到我國的大學教育中有許多值得思考的深層問題: 關于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問題;教師的心理問題;現行教育體制和教育內容問題;要搞好教學必須處理好的問題等。
關鍵詞:西方,大學教師,教學自主權,啟示
一、西方大學教師的“教學自主權”
教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是人類活動及其科學智慧的總結。教無定法,完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教師自行決定授課內容、方式和給學生成績是西方大學的傳統,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自主權”。
下面關于熊彼特教授與學生的故事看了之后有很多感觸:
作為現代經濟學大師,創新論的提出者,熊彼特28歲就獲得了奧地利一所著名大學的正教授職位。絕頂的聰明和旺盛的生命力使得這位年輕的教授經常目中無人。當他來到教學的課堂,發現懶散慣了的學生們對學業根本就沒有興趣,于是他制定了很高的教學標準并給學生留了大量的閱讀書目。
當時奧地利的大學一般只有很少的學生,都是名副其實的社會寵兒。散漫和傲氣讓他們經常在不喜歡的課程上“善始善終”,即往往只去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課,中間的課程就不去聽。
熊彼特的嚴厲立竿見影,期末大量的學生沒有通過他的課程。新學期的第一堂課,當貴族氣質十足的教授走上講臺時,他滿意地發現學生的出勤率大大提高。但上課幾分鐘后意外發生了,一個學生開始大聲抱怨他的課程閱讀量太大,根本無法完成;試題也太難,是故意與學生為難。其他學生也紛紛加入,把他與前任溫和的教授比較,甚至對熊彼特進行人身攻擊。熊彼特開始還能為自己和課程辯解,后來發現他的辯解無濟于事,就只好去向院長匯報。而學生們也組織起來,要求學校罷免熊彼特,否則就一直罷課。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教授自行決定授課內容、方式和給學生成績是西方大學的傳統,也就是教師的“教學自主權”。 50年后的英國發生了大學生鬧著要學習中國“文革”,實行學生自治時,拉卡托斯教授也曾苦口婆心地勸說學生,以維護這個學術自由的根基。
這個沒有先例的事件很快傳遍了整個學校。校長通過與學生耐心談判,總算說服學生回到了熊彼特的課堂。學生們也不是一定要撤換熊彼特教授,真實的目的是讓他能有足夠的寬容。事后的熊彼特仍然要求學生大量讀書。不過學生和同事們還是發現一個全新的熊彼特教授出現了:父兄般的慈愛代替了嚴厲,寬容大度代替了高傲自負,連舉止也變得溫文爾雅。雖然閱讀書目還是那樣長,但要求大大降低;考試還是那樣難,但評分時卻相當寬松。這次偶發事件促成了熊彼特人格的完美,學會了從內心深處尊重他人。他常常與學生一起聊天,進餐,邀請他們去他家中做客。學生們開始喜歡甚至崇拜這個大不了他們幾歲的教授,連他的穿戴也成了學生們效仿的對象。僅僅四年后,他當選為法學院的院長。
熊彼特的經歷實際促成了當代西方大學教育中普遍認同的觀點:大學是給年輕人提供學習機會和良好環境的地方,教師的職責是給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而不是把知識灌輸給他們,并讓他們把學者們的觀點倒背如流。大學生最多是人才而不可能都是天才,讓他們在短短幾十學時的課內在每個學科上都達到專業的水平是對人性的摧殘。
二、從西方大學教師的“教學自主權”想到的
(一)關于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問題
首先,我認為老師粗暴對待,侮辱學生,肯定是錯誤的。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對象,而不是接受欺凌侮辱的對象。一個好的老師和學生是人格平等的,是師生關系,同時也是朋友關系。合格的老師應該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教師的修養、知識和個人魅力,是可以吸引大部分學生的。而在這樣的關系之下,教育也可以更有效地發生作用。簡單粗暴的體罰并不能起到正面的教育作用,只會簡單粗暴,缺乏知識能力的老師必將被社會淘汰,勿庸置疑。
但是同時,學生對老師無禮的情況是否值得思考呢?
由于素質和背景參差不齊,學生上課不聽講,講話喧嘩,遲到早退等無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至于更極端的,我自己不曾遇到過,但也曾親眼目睹,比如對要求嚴格的老師進行惡意攻擊,在評教時不客觀地打低分,甚至惡意破壞老師名譽,等等。在一個大課堂里,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如何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保證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這是相當棘手的。
而這些問題和現象往往被忽略了。
在我們承認學生享有的平等人格的時候,有沒有忽略,甚至壓低了教師以及其他學生也應該享有的平等人格呢?當出現了某些學生凌駕于教師的人格之上,凌駕于其他大多數學生的人格之上的情況,我們是否也應該關注一下這些極端學生的行為,并在全社會的配合下,給予譴責和教育呢?
(二)教師的心理問題
我不想去說什么壓力,就從簡單的校內管理來說,面對某些,有時甚至為數不少的學生的出格行為,教師的心理是處于一種很難以描述的狀態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家教育你的孩子,有沒有遇到過好說歹說也沒用,急火攻心,恨不得掄巴掌的時候呢?大概有吧,其實老師的心情也差不多,因為他也要孩子好,也著急,也要維護教學秩序,并且教師面對的是幾十個甚至更多的孩子!而社會上有些人過分強調學生權益,并把學生片面的評教當作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杠桿,不恰當地把教師看作學生雇傭的雇員,事實上造成了某些學校里老師的弱勢群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