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新聞傳播
摘 要:網絡民意作為網絡時代一種新興的民意表達方式,受到各界的關注。網絡民意表達有其積極的一面,但同時由于其局限性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本文通過對網絡民意表達中存在問題的深層剖析,分別從政府、媒體、公眾三個角度探討規范網絡民意表達的思路。
關鍵詞:網絡民意 民意表達 網絡暴力
網絡的出現形成了新的表意方式——網絡民意。網絡民意就是依托互聯網,通過網上論壇、博客等途徑自由發表評論所形成的一種新興民意表達方式。其本身具有議題設置快速有效,表達坦率尖銳、議題范圍向權益傾斜等特征,有時帶有某種程度的無理性傾向。當前,我國網絡民意表達的主流是積極的,但同時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網絡民意表達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和諧社會的構建需要網絡民意的合理表達,如何科學對待網絡民意、合理引導網絡民意表達適應和諧社會構建這一宏大目標,是各級政府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民意表達的發展現狀
1、網絡民意表達的合法性得到確立。
網絡民意在當今政治舞臺上的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2008年6月考察人民日報社,開創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直接與網友在線交流的先河。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也于2009年2月接受中國政府網和新華網的聯合專訪,并與網友在線交流。2010年9月,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正式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領導人和中央機構留言板”,成為黨委政府聽民聲、采民意、聚民智的快速通道和高速公路。國家最高領導的實際舉動充分體現出其對網絡民意的重視,網絡民意表達的合法性也逐漸得到認可。
2、網絡民意表達助推著政府執政能力的提升。
網民的行為逐漸由無序走向理智,多次在重大新聞事件中擔當起社會公民的責任。網民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關注國計民生、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獻計獻策、伸張正義。面對網絡民意,政府一方面強化網絡管理,以抑制過于偏激的言論;另一方面對網絡輿論的反應提速,日益重視網絡民意。網絡時代互聯網已成為政府了解民情、匯集民智、疏導民怨的重要媒介,成為各級政府部門決策參考的好幫手和官民互動的重要窗口。
3、參與主體范圍繼續擴大,更加能代表人民群眾的心聲。
全國網民規模持續擴大,農村網民數量增加明顯。2011年1月19日,CNNIC在京發布了《第2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4.57億,如圖1所示,較2009年底增加7330萬人。農村網民規模達到1.25億,占整體網民的27.3%,同比增長16.9%。 30歲以上各年齡段網民占比繼續上升,從2009年底的38.6%攀升至41.8%。初中學歷網民增加明顯,占比從26.8%提升到32.8%。農村地區、年長人群及低學歷者在網民中所占比例的持續上升,網絡民意更加能代表大眾的心聲。
4、表達方式更加多樣,內容更為豐富。
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手機上網的便捷,使得網民隨時隨地都可通過網絡論壇、虛擬社區、在線聊天、自媒體、即時信息發布、群發信息、電子郵件等方式暢所欲言。關注的內容也逐漸從以往的純娛樂為主轉向對國家大事、黨政機關的行為及貼近民權民生的熱點事件。
互聯網正在中國民眾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網絡民意的順暢表達使得公眾的輿論監督權得到較好發揮,為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快速解決的通道,從而也為我國社會的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2008年的諸多網絡監督事件就是很好的證明。如汶川大地震發生后,網絡成為了傳播資訊、組織賑災、尋找親友、悼念祈福、發起志愿行動的重要平臺。
二、存在問題
網絡民意對構建和諧社會可以說是一把雙刃劍,其積極的一面可以大力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而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帶來負面影響。從我國目前來看,網絡民意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網絡民意表達中存在非理性傾向
公眾對網絡民意是否理性,一般會從兩個方面去考慮,一是網絡的隱匿性,讓言論發表者無所顧忌,跟帖時經常帶有很大的情緒性和宣泄性,網民在網絡中無須承擔責任。二是網絡傳播中容易體現出道德的缺失和客觀性偏移。網民知識儲備與專業素養不一,決定了網絡民意表達中難免良莠不齊,甚至不乏常識性的法律錯誤。這些都給各種虛假言論、不實言論、惡意言論提供了溫床,給政府權威、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2、網絡暴力侵犯公民隱私
網絡暴力輿論是近幾年網絡中一種新興的現象。人肉搜索的弊病主要體現在使用不當而造成的侵權,也即我們所說的網絡暴力。網絡群體的主觀意識是造成網絡民意偏激化的原因之一。網民的過激言論往往源于不對稱信息或自身利益的受損,而匿名制度更讓網民侵權無所顧忌。
3、互聯網信息傳播相關法律亟待完善
網絡文化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形式,與其相配套的網絡法律設施還不是很完備,法律法規也不夠健全,存在諸多法律上的真空,這給網絡信息管理造成了極大的困難。產生網絡暴力的根源在于我國相關的法律法規還不健全。
三、規范網絡民意表達的對策
1、對政府來說
第一,要建立正規、及時的信息發布制度,樹立信息源權威。對網絡民意進行科學甄別,并通過政府正規渠道發布信息,及時澄清不實謠言和猜測,取信于民。謠言止于公開,公信源于透明。只有及時、真實、準確地公布事實真相,才能真正扼制謠言。
第二,要變堵為疏,合理引導網絡輿論。政府部門尤其要重視網絡信息傳播中的“意見領袖”,關注他們在網絡論壇及其社區等中的“二級傳播者”的地位,以便對公眾輿論加以科學的引導。網絡民意作為民意表達的一種新方式,我們既不能對其放任自流不加任何約束,也不能只看到他的弊端而因噎廢食,必須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對網絡言論進行合理的規范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