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音樂
音樂是用有組織的樂音來表達人們思想感情,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藝術。有了音像教材,為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豐富音樂教學的內容,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下面談談我在音樂教學中運用音像教材的點滴體會。
感受音樂的美引出新的課翅上課時,我用錄音機播放一段適宜學生表演的音樂,讓學生邊聽邊做動作進入教室,一開始就感覺到音樂的美。
導入新課是每堂課的重要環節,一般是教師介紹新歌內容以及它與小朋友的關系。這時候.如改用錄音機進行范唱,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教唱第七冊《愉快的夢》,我采用錄音范唱來導入新課。
聽完錄音,我提間:“同學們,你們聽了這首歌,有什么樣的感覺?好像看到了什么?在做些什么?
這時候,大家紛紛發言:“我覺得這首歌非常優美,抒情。”“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坐在漂亮的小船上,在綠色的海中輕輕飄蕩。”“我仿佛來到了一座小島上,和可愛的小矮人一起快樂地唱歌跳舞。”此時學生興趣高漲,我趁機引入新課說:今天,我們就來學唱新歌—《愉快的夢》。
讓學生自己去體驗歌曲的情一首新歌學唱結束,往往要進行藝術處理。如果單憑老師提示哪些地方要唱得抒情,哪些地方要漸強、漸弱等,學生往往不能深刻地理解,而且容易遺忘。我利用錄音機把學生所唱的聲音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學生都會聚精會神地傾聽、聽完后我提問:“哪些地方唱得不太好?”這時,他們就嘰嘰喳喳地討論了開來:這個地方太重了,那個地方太輕了,這兒唱得不太舒情,那兒好像唱得不對。接著我再受了。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兒童的音樂欣賞能力是很重要的,我在指導學生欣賞大提琴獨奏曲《天鵝》時,先用錄音機放出前奏部分,讓學生分析:聽這段樂曲時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仿佛看到了波光粼粼,清澈明麗的湖面。”接下去,我又讓學生仔細聽第一段、第二段樂曲,問:它描繪孑什么?學生回答:“第一段樂曲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從遠處慢饅游過來,在碧波漣漣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優美形象,它時而潛入水中嬉水,時而又伸長脖子看看水面美麗的影子。第二段樂曲描繪了夭鵝漸漸地向遠處游去,人們對于優雅、高貴的天鵝發出了由衷的贊嘆聲。”圖示—增強了學生的注意力和感染力每堂音樂課的前十幾分鐘,都要進行發聲訓練、節奏訓練及視唱訓練等基本練習,一般都要向學生呈示訓練內容。若當堂板書,要花費很多時間。有些訓練內容書本上有•,如叫學生自己看,則會分散注意力。運用投影,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事先把練習內容寫在玻璃片上,到時只要投影出來,就可以一目了然。如三年級初次接觸到二聲部合唱訓練,我用投影演示,學生就很容易分清哪兒是一聲部,哪兒是二聲部了。
在音樂課中進行一些綜合訓練,可以復習鞏固所學的音樂知識。而運用投影做練習,演示方便。
學習新歌前,我運用事先制作的反映歌詞內容的抽動片進行演示,使學生能夠體會到歌曲的意境及情緒。例如我在教唱《閃爍的小星》時,設計了一張抽動片,它是由兩張卡片組成,卡片上分別戳有許多大小一樣的小孔。演示時,將底片固定,抽動蓋片,當小孔和小孔對牢時,整個畫面就好像在漆黑的夜空,許多小星星正在一閃一閃地眨著眼睛,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