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高等教育
摘 要:大學實踐教學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其現有局限決定了大學生實踐教學必須予以創新。高等教育強國的國際性、質量性、戰略性視域,為大學實踐教學宏觀制度的創新拓展了思路。為突破局限,站在高等教育強國的視域,對大學實踐教學制度從提升實踐教學的國家戰略地位、拓展實踐教學的國際合作視野、建立實踐教學的科學評價機制三個方面予以創新,希冀對提高大學實踐教學水平有所裨益。
關鍵詞:高等教育強國 實踐教學 制度創新
高等教育的任務之一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就我國當前的實踐教學現狀而言,與人才培養的應然要求依然存在巨大差距,站在不同的視域,可以發現實踐教學不同的問題。本文擬以高等教育強國為視域,對當前我國大學實踐教學宏觀制度予以審視,以發現其局限且提出其創新構想,希冀對我國大學實踐教學有所裨益。
一、高等教育強國視域的定性
根據發達國家在建設工業強國、經濟強國、科技強國的過程中,高等教育所發揮的作用,可以對高等教育強國作如此定義:所謂高等教育強國是指一個國家的高等教育培養的人才、提供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能夠基本獨立自主解決本國在經濟、社會及科學技術發展中所出現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本文之所以選擇高等教育強國這一視野對大學實踐教學從宏觀制度上予以審視,其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強國這一視域具有的特性,可以深化與拓展大學實踐教學宏觀制度創新的視野。
(一)高等教育強國是一國際性視域
高等教育強國的思想在歐美大陸已有長達200年的實踐歷史,推動諸多國家走向富強。我國在20世紀末才首次提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思想 ,根據我國國情,中國高等教育強國之路有著自己特有的邏輯和次序,然而批判吸納歐美國家在高等教育強國發展過程中的成功歷史經驗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必然路徑選擇。由此,任何一個國家高等教育強國既要立足當代本國的歷史方位,從自主探索的視角來研究其高等教育發展中的重大現實問題,又要放眼世界,從比較借鑒的視角來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強國的建設歷程,吸取有益經驗,尤其是現代高等教育制度建設的成功經驗,以此作為本國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和發展的參照系。高等教育強國中的“強”,更是在國際高等教育這一宏大范疇通過比較而定性的,沒有如此比較,僅是通過高等教育自身的縱向發展來審視,就無所謂“強”。因此,高等教育強國是一國際性視域。
(二)高等教育強國是一質量性視域
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具有世界公認性,其標準應具有普世性和通用性,這是高等教育強國的一般的質的規定性。如有學者參照國際指標從規模、質量、結構、觀念、投入等方面研制的我國高等教育強國的指標體系,其目的在于通過指標建設,全方位提升高等教育的質量。我國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 在高等教育強國的進程中,世界發達國家更是注重高等教育的質量,如英國成立了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AA)、法國設立了國家評價委員會(CNE)、德國成立了認證委員會(AKR)、美國在高等教育質量方面更全面、科學、具體的認證制度。不難看出,高等教育強國不僅是一個高等教育的平面數量規定,更是一個高等教育的立體質量要求——以質圖強是其核心,也中國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戰略選擇。因此,高等教育強國是一質量性視域。
(三)高等教育強國是一戰略性視域
在人才、科技、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國均越來越重視高等教育的國家系統規劃,高等教育強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基本戰略選擇和戰略任務。戰略是指一個組織有關其未來發展的全局性與長遠性的謀劃。高等教育強國這一謀劃即是國家這一組織的戰略。在世界上,沒有任何大學可以通過自己的單一力量實現高等教育強國是夢想,因此,要讓高等教育起到強國的功能,必須將其上升戰略性的高度予以實施,如將其通過政府文件、制度、法令、計劃的形式上升為國家的意志,從美、英、法、德、俄等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歷程歷程不難發現,各國均是把高等教育強國這一計劃提高到國家發展、民族興旺、甚至人類發展的高度予以重視,因為高等教育強國遠不僅關乎高等教育自身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更關乎國家、民族甚至人類的利益。因此,高等教育強國是一戰略性視域。
二、當前我國大學實踐教學的局限
眾所周知,實踐教學是大學生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現有文獻表明,當前實踐教學不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研究中,研究者均過分重視其微觀制度的研究,如實踐教學的組織、實踐教學的設施、實踐教學的師資、實踐教學的方式設計等,認為實踐教學的頂層設計與宏觀制度屬于教育行政部門或國家的大事,難以直接影響到操作層面,因此,宏觀制度的探索成為實踐教學研究的冰點,正因為如此,長期以來為實踐教學造成了不少局限。
(一)實踐教學地位不高
當前我國大學實踐教學的地位不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踐教學的虛浮化:實踐教學未能與學校的考核、選拔以及培養等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實踐教學僅停留于課程設置、基地建設、試驗設備等層面,實踐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來看,其開展過程具有隨意性。國家、學校、教師的不重視,最終導致學生的不重視,從而使實踐教學虛浮化;二是實踐教學微觀化:當前實踐教學從體制上來看,未能觸及到制度建設的宏觀層面,因而更不可能將實踐教學的地位提高到國家人才培養的高度予以認識,使實踐教學只是學校教學大綱一個很小的部分,缺乏對實踐教學的宏觀規劃與戰略思考;三是實踐教學從屬化:從理性的高度審視,實踐教學應與理論教學一道構成國家人才培養的科學體系,甚至從創新與應用的視角看,實踐教學比理論教學更為重要,然而當前實踐教學完全從屬于理論教學,造成實踐教學為學科、專業、課程服務,沒有達到實踐教學為能力提升、素質拓展與人才培養服務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