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旅游管理
“生態旅游是現代社會人們追求優良生存環境背景下,向往自然優美的休閑環境,尋求人與自然共存、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的旅游空間而形成的。其核心是秉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走進自然、享受自然、保護自然。”[1]森林生態旅游以回歸大自然為基礎,以保護自然森林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目的,既可滿足人們回歸自然、追求休閑娛樂的需求,又為旅游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相協調提供了可能,已成為林區旅游開發的普遍選擇。白河林區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豐富,但還處于初級利用狀態,且很多旅游資源尚未開發。深入研究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對白河林業局(以下簡稱“白河局”)的經濟社會發展有重要意義。
一、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美國哈佛大學的企業戰略決策教授安德魯斯(K.Andrens)提出的,“由于方法具有清晰、簡明、具體的特征,被廣泛地應用于管理學的諸多領域。”[2]一個旅游區要確立其在旅游者心目中的地位,必須根據行業競爭的變化,調整經營策略,有滿足旅游者普遍性與個性化需求的獨到之處。本文采用優勢-劣勢-機遇-威脅(SWOT)理論對白河局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全面分析,對經濟、社會等環境要素可能產生的機遇、威脅深入研究,發揮資源優勢,提出調整旅游發展的思路和策略,推動白河森林生態旅游發展。
1.優勢(Strengths)分析
(1)近原始性的林海是決定性基礎要素。白河局轄區面積19萬公頃,有林地18萬公頃。近原始林多、珍貴樹種多、林相結構復雜、植被群落多樣、林果豐富是其森林資源的突出特點,森林覆蓋率高達96.3%。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的影響,白河地區森林植被呈明顯的垂直帶,即針葉林帶、針闊葉混交林帶、闊葉混交林帶,集中分布的世界稀有樹種長白赤松———美人松———婷婷玉立,婀娜多姿,為森林景觀一絕。林內動物種類豐富,主要有野豬、鹿、狍子、野雞、獾子、飛龍、松鼠和多種鳥類,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符合客觀實際。
(2)多樣性的自然環境是輔助性條件因素。白河局地處長白山玄武巖高原臺地,有構造方山———大戲臺山,第三紀以前的古老山體———大孤頂子山、西奶頭山,噴發火山———雙目峰、西大頂子山等。地形地勢受東北最高峰,海拔2 691米的長白山主峰白云峰控制,平緩而波狀起伏,平均海拔800米。境內水系發達,河流密布,二道松花江橫貫白河局北部,頭道、二道、三道、四道白河,五道江,奶頭河等多條河流水資源豐富,可多處開發水上漂流。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長夏短。夏季氣溫低,為避暑勝地;冬季冰期長,積雪厚,是冰雪運動的勝地。
(3)區位優越和基礎設施良好是綜合性保障因素。白河局西與長白山自然保護區為鄰,并有著自然歷史上的聯系,更是進入保護區北坡的必經之地,鐵路、公路交通極為方便,對長春、沈陽的旅游者吸引力極強。林區公路貫穿全境,連接了10個可以開發森林生態旅游的林場,交通設施整體上具有極強的可達性。(4)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是發展旅游的獨特條件。白河局有獨特的人文旅游資源,且內涵深遠。這里是北方狩獵民族清王朝滿族的發祥地。滿族圓木構屋,“代代相襲,綿延至今,凝固的建筑藝術,鮮明地折射出滿族悠久的民族文化傳統,真實記錄了滿族傳統的建筑風貌”[3]。逢過大年,這里有獨特的白雪映紅燈、雪坑臥面燈、墳地送花燈等滿族年俗風情“面燈藝術”表演。“代代相傳下來的正月十五做面燈、送燈已成為積淀深厚的民間文化”[4]。高句麗是長期生存在林區的民族,長白山區的邊境風光、朝鮮族民俗風情等旅游開發前景非常廣闊[5]。白河局勁松林場的奶頭村是東北抗聯的根據地,四周漫山遍布原始森林,古樹參天,遮云蔽日,風光無限。村內保留有抗聯活動遺址和抗聯史話,極具紅色旅游開發價值。
2.劣勢(Weakness)分析
(1)產品少且層次低。包括長白山三日游在內的旅游產品,內容單調,大多數旅游者實際上僅是一日游———上主峰看天池、觀地下森林,僅局限于觀光型產品。科技教育項目少,沒有特色的森林生態旅游主題產品,層次低,缺乏高層次的互動性和參與性,沒有充分發揮森林旅游資源的功能和效應。因此游客滯留天數少,重游率低,市場客源遞減。
(2)投入少。多元化投資對促進生態旅游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白河林區旅游投資機制和籌資渠道不暢,民間投資非常有限,利用外資剛剛起步。目前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支持,但對開發森林生態旅游投入認識不夠。
(3)認識差。白河局旅游專業管理人才短缺。造成森林生態旅游開發和經營過程的一定盲目性,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森林生態旅游客源市場。林業職工還沒有普及森林生態旅游意識,社區參與性較差,甚至還有損害森林生態旅游資源的行為。
3.機遇(Opportunities)分析
(1)時代需求是發展森林生態旅游的大環境。城市化迅速發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加,人們回歸自然的愿望凸顯,越來越多的人們熱衷于生態旅游,使生態旅游成為旅游業可持續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區域生態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建設和諧社會的目標。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的有機結合,成為生態旅游持續發展的基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綠色奧運主題,使以和諧為特色、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亮點的生態旅游產生廣泛的影響,成為森林生態旅游的推動器。
(2)推進森工企業戰略轉移是重要契機。“十一五”期間,白河局認真落實國家森林保護工程任務,克服森林采伐限額大幅度減少給企業帶來的壓力,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以實施“天保工程”為契機,推進企業發展戰略轉移,不斷深化企業改革,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同時,林業局森林生態旅游開發與長白山自然保護區旅游相輔相成,依托廣袤的綠色林海,夏季以美人松林觀賞、浮石峽谷探密、河溪漂流為龍頭,冬季以高山滑雪、冰上運動為特色,建設森林生態旅游景區,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提升了林業經濟的綜合效益,這是發展生態旅游的強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