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教學論文
當今世界,全球氣候變暖,森林面積銳減,大氣和水環境污染,土地日漸荒漠化……這樣的生態狀況嚴重地阻礙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這些生態環境惡化主要是人類的不當活動,包括在錯誤觀念指導下的生產發展模式引起的。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通過生物課程的學習,學生應在“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方面得到發展。初中生物學科的性質和教學目標決定了其施行生態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靈活性。
首先,生態道德教育在生物學科中的實施應立足于課堂。
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通過創設模擬情境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例如,在學習生物教材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2章第2節《生物生存的家園———生物圈》時,教師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觀看一幅幅環境受到嚴重污染的圖片:工廠煙囪冒出滾滾濃煙、沙塵暴肆虐、生活垃圾滿地亂扔、河水變得黑乎乎……并讓學生知道,這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那么,人類是不是可以模擬人類休養生息的地球(科學家稱之為“生物圈Ⅰ號”)建造另一個生物圈供人類居住呢?美國的科學家在1991年進行了聞名的“生物圈Ⅱ號”實驗。教師接著提供“生物圈Ⅱ號”實驗的視頻供學生觀看,引導學生概括“生物圈Ⅱ號”實驗失敗的原因:“生物圈Ⅱ號”中的物質循環遠不及自然地球,導致“生物圈Ⅱ號”中的空氣質量越來越差,生物相繼死亡。另外,有人別出心裁地認為,既然地球污染這么嚴重,那就拋棄地球到其他星球去生活吧。可是,離地球最近的月球的客觀環境是:無水,基本無大氣;太陽連續曝曬約兩個星期,最高氣溫達127℃;接著是兩個星期長夜,最低氣溫下降到-183℃。人類是無法在月球上生存的。教師再一一介紹水星、火星、金星等星球的客觀環境,讓學生思考后知道,地球外的其他星球也不適于人類長期居住,只有地球是我們人類生存的唯一家園。因此,人類只有約束自己的行為,保護好生態環境,才能保護好人類自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發掘教材,對學生實施生態道德教育。例如,在學習生物教材蘇科版七年級上冊第1章第3節《生物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第5章第1節《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師應適當拓展教材內容,從植樹造林對保護環境的好處: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吸收有害氣體以凈化空氣,促進人體健康……一一談開,使學生頭腦中出現一幅幅空氣清新、鳥語花香、山明水秀的美好生態情景。另外,告訴學生,亂砍濫伐則會造成水土流失,引發泥石流等災害,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威脅,如1998年發生在我國的特大洪災就是由于原始植被大量喪失、土壤過分流失沙化而造成的。通過這些正反事例的介紹,使學生獲得生態道德的體驗。
又如,學習《環境影響生物的生存》時可以用日本福島核電污染事故對周圍人們生活,對海洋環境及周邊國家造成的影響作為事例,告誡人們建核電站時應注意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把保護好生態環境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在學習《食物鏈》與《食物網》時,可以介紹發生在日本的“水俁病事件”;在學習涉及生物防治的內容時,可以拓展保護鳥類的知識,告訴學生:90%的鳥類以昆蟲為食,許多益鳥是莊稼、樹木的衛士,是害蟲的天敵,如果沒有這些益鳥,害蟲就會泛濫成災,因此人類應該保護鳥類。在地球上,人類、植物和動物及周圍環境存在互相依賴的關系,他們構成了一個“生物圈”“朋友圈”。這樣通過發掘利用教材教育學生,人類要對地球上的其他形式的生命承擔責任,以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再如在八年級下冊第26章《留住碧水藍天》一節的學習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消費觀念———“綠色消費”教育,教育學生自覺抵制對生態環境有消極影響的物質產品和消費行為,如不食用野生動物、野生鳥類、對莊稼有保護作用的青蛙、蟾蜍;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方便筷,而使用能降解的生態環保袋或布袋等;購物時選擇購買對環境沒有污染的、對健康無害的綠色產品,用環保消費行為引導和迫使生產經營者生產環保產品,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倡導生態道德和綠色消費的良好氛圍。
其次,生態道德教育應注意采取課內外活動相結合,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了解我國及整個世界的生態狀況,充分認識到保護環境事關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使學生產生憂患意識;可以通過專題報告向學生介紹我國自然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森林法》等,從法制層面加強對學生的生態道德教育。
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課外參加一些環保活動,如植樹節活動,收集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利用物品的活動等。教育學生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行為踐行環保,如使用無氟冰箱,不焚燒秸稈,不向河水中傾倒垃圾,不隨意丟棄廢電池等。
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課后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開展調查,寫調查報告,如調查農村垃圾分類回收的狀況,調查白色污染現象等,并嘗試提出相應的治理方法。
總之,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對全社會生態文明素質與生態道德意識的提高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對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因此,對學生進行生態道德教育,是每個教師的神圣職責,更是生物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