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會計工作問題分析
1預算會計方面存在的問題
如何結合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國情、又與國際慣例充分協調的預算會計制度,是一個大課題。當前在預算會計方面有下面一些問題需要探討:
1.1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否應同時包括國有事業單位和民營事業單位、非營利性組織和營利性組織。所謂營利事業單位可轉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有人認為有事業單位執行行政單位會計規范,非國有事業單位執行企業會計準則,這些是否能適應科教文衛等事業單位的需要。總之,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其適用范圍如何,需要明確;
1.2事業行政單位的月度資產負責表反映了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支出五個會計要素的內容,時點指標與時期指標混在一起,靜態報表包括了動態指標,結果不但此表收支項目指標與收支情況表重復,而且“結余”項目只反映上年結余,不顯示本年結余,應如何改進;
1.3總預算會計報表未能全面反映資產、負債、凈資產等基本會計要素的內容。例如:①資產中只反映人民幣財政存款,未反映外幣結存,內外債務的發生額和累計余額的情況。②報表只列示了政策購入的有價證券,沒有列示其他發行的債券。③預算執行報告只反映當期預算收支余超,而沒有披露滾存結余或赤字,以上各項均不能充分揭示財政風險,應如何使之完善起來;
1.4政府作為國民經濟組織者和管理者,對國有資本金的投資和收益,如何在預算會計中反映出來;
1.5為了恰當地反映政府各方面財政狀況,總預算會計是否應該采用權責發生制以代替完全的收付實現制;
1.6是否需要從預算會計模式轉換為基金會計模式,如何轉換,需要創造什么條件;
1.7在預算會計的內容開始突破預算收支結合而擴展為政府各種經濟活動及其結果的條件下,預算會計是否要改變名稱,是改為政府和非營利組織會計,或政府和事業單位會計;
1.8在已與政府(財政)脫鉤的事業單位不再歸為政府系列的條件下,政府會計是否就不需要再包括事業單位會計了,是否應該像西方那樣把國有企業會計納入政府會計系列等等。
2搞好預算會計研究工作需注意的問題為了搞好預算會計的研究工作,根據理論創新的要求,我們應該注意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2.1既要遵循基本業務理論,又不拘泥于某些具體原則、方法。在會計理論下,歷來認為預算會計應實行收付實現制的收支核算基礎。1997年頒發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可以更廣泛地采用權責發生制,而且提出政府總預算會計實行收付實現制也有其局限性,無法完整、合理地反映社會公共資源的分攤、核算和結轉,無法準確、真實地反映社會公共資源的分攤、真實地反映政府的各種“隱性債務”和社會保險基金,不利于防范政府財政風險。現在,世界上已有一些國家將政府會計的記賬基礎改為權責發生制。所以,會計理論上的某些公認的觀點需要結合現實情況加以審視。
2.2打破不合時宜的觀念、做法和體制。在實際工作中,人們認為預算會計的主要內容是預算收支的核算,預算會計是反映和監督預算執行的會計,而缺乏對政策財政活動情況和財政狀況核算的概念。我國高層領導曾提出要把財政部辦成經營管理部,這就是要求我們財政系統要重視財政資金(包括國家資本金)的投放和收益,突破局限于當期財政收支的觀念。這是值得我們深思。
2.3借鑒西方,立足國內。西方國家市場經濟比較發達,會計理論與實務方面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學習、引進,不這樣做,閉關自守,就要落后于時代的潮流。但是,西方國家的社會經濟制度,人文歷史條件同我們都有很大的差別、例如,西方政府會計的組成、模式是否完全適用我國就是值得研究的,至少在某些細節問題上不能全盤照搬,我們應揚長避短。
2.4要善于總結人民群眾在實踐中創造的新鮮經驗。事業行政單位月度資產負債表除了反映資產、負倆、凈資產項目以外,還要反映收入、支出項目,但由于收支科目通常是在年底結賬,既然賬本結平、其余額就不能不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其實,財會人員早就創造了“表結賬不結”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矛盾。我們應該從他們的實踐中去探尋解決問題的答案。實踐是豐富多彩的,形勢的發展不斷向我們提出新的問題。緊密聯系實際、進行理論創新,努力實現21世紀預算會計的新跨越。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0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