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醫學PBL教學法思索
1PBL教學法的概念及應用概況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為基礎,以醫學生為主體,自學及教師引導相結合的以小組討論形式,圍繞某一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診治等問題進行研究的教學模式[1]。PBL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把學生置于混亂、結構不良的情境中,并讓學生成為該情景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學習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知識,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老師把實際生活問題作為教學材料,采用提問的方式,不斷地激發學生去思考、探索,最終解決問題。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為基礎,屬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范疇,是建構主義教學改革設想當中“一條被廣泛采用的核心思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先把PBL引入了醫學教育領域。1983年Schmidt詳細論證了PBL教學方法的優點,倡議在醫學教育中使用PBL作為傳統教學的補充。至1991年,美國70%的醫學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學法;20世紀90年代,歐洲部分醫學院也開始進行PBL課程的實驗;1994年,英國曼徹斯特醫學院在1-4年級的教學中全面采用了PBL模式。香港大學醫學院也于1997年正式開始實行此全新教學法,目前此法教學已占該校全部醫學教育的60%。據WHO報告,全球目前大約有1,700余所醫學院采用PBL模式,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2PBL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的區別
傳統教學法是指教師講和學生聽,講與練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它的主要活動是教師依教學進度,把課本內容依序灌輸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講、練習以及課后的復習來熟練課本的知識。教師課上根據需要增加新知識,通過技術考核增加學生實際操作的機會。傳統教學方法在臨床診治過程中有一定局限性。以往的醫學基本上是以經驗醫學為主,醫生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高年資醫師的經驗指導、教科書和相關研究做為依據來處理患者。這種實踐的結果可能使有些真正有效的治療方法因為個人的學識深淺而沒有應用于臨床。經驗醫學模式的臨床研究因沒有嚴謹的科研方法保證,所以結論常有一定的偏倚,從而導致錯誤的臨床決策。PBL教學法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在教師的整體把握和指導下,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它將各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的知識點貫穿于一個真實的病例,使各學科相互滲透,培養學生以病例的診治為中心的發散思維和橫向思維,從臨床醫生的角度進行實用性知識的學習,從而培養出合格的、有能力的臨床醫生。根據每次討論會學生發言的次數、質量及資料復習書面報告進行綜合評估,從基本概念、解決問題的能力、方法、思路等方面考查,在一個學習模塊結束后,進行客觀性臨床技能考核。PBL教學目標為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課程;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中心;以獲得基本知識,培養有效運用已有的知識,去理解獲取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其主旨是為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PBL教學過程:提出問題—自學解疑—重點講授和總結歸納。從以知識傳授為中心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中心;從教師自我思維轉向學生群體思維;從追求學習的結果轉向注重學習的過程;從教師的“一言堂”轉向學生的“群論臺”。
3PBL教學法在急診醫學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急診醫學的發展,其跨多學科專業的特點要求醫生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醫學生及臨床醫生必須不斷學習,更新知識,交流醫療經驗,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急診科的特點是一個“急”字,即病人急、病情急、病人家屬急、醫生急(醫生只能在思想上、行動上急,在情緒上不能急)[2],在對疾病的診治過程上與其他專業有很大的區別,主要表現為評估-判斷-搶救-再評估的診治過程,評估A:有無氣道阻塞B:有無呼吸,呼吸頻率和程度C:有無脈搏,循環是否充分,判斷病情的嚴重程度,對其進行相應的救治,然后再進行評估。針對相應的環節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問題、學習解決該問題所需的知識,一步一步的解決問題。讓學生對患者病情要有綜合判斷能力,搶救操作準確,使學生認識到疾病搶救成功與否與病情的綜合判斷、搶救時間、操作流程密切相關,越早爭取時間搶救,成功率越高,這樣有助于學生的主動記憶,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好基礎。急診醫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其往往涉及到多學科、多領域的內容。而醫學生的臨床醫學理論知識學習往往是以各個專科的內容來完成的,因此不容易將已有的專科理論知識融入急診醫學理論學習中,導致其在急診醫學理論學習中將其同專科知識等同化,不能形成完整的急診醫學知識體系[3]。在急診醫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對所提出問題的綜合分析、判斷,可以將生化、生理、病理、內科、外科及婦產科的的知識柔和在一起,對疾病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對疾病進行全面的判斷和診治。在急診臨床工作中臨床思維能力十分重要,如何有效的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也是急診醫學教學面臨的一個挑戰。醫學生通過大課的學習對理論知識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但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差。急診科病人多,病情重,處理急,通過PBL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應變能力,更好的適應急診的氛圍。
4急診醫學教學引入PBL教學的益處
急診醫學教學引入PBL教學的益處:①以問題為學習的起點;學生的一切學習內容是以問題為主軸所架構的,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以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②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必須擔負起學習的責任,長久以往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在教學中融入PBL教學法,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不但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而且教會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與途徑,使學生從現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急診教學中的應用設計者和主動參與者。③偏重小組合作學習,增加團隊協作意識,從而使學習者能發展社會交往能力和協作技巧;PBL教學法要求集體協作,這對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是一個鍛煉。在小組討論研究過程中,每個成員受共同目標的指引,相互取長補短,通過活躍而融洽的討論,逐步建立協調、積極、相互尊重而充滿競爭氣氛的關系。④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PBL教學法使學生養成不斷學習的習慣,要求學生不斷地更新知識,由接受知識轉變為探究知識,實現終身自我教育,從世界范圍內的最新信息資料中獲取可靠證據,并立足于用最新科研成果指導醫療實踐。⑤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形成,PBL教學法強調讓學生親歷探索與研究的全過程,促進學生不斷地思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作用,有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新意識,實現“學會”向“會學”轉化。在急診醫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能使教學變的活潑,富有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也適應現代的教學趨勢,既注重了老師“如何教”,也注重了學生“怎樣學”,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信息化在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體會到老師與學生容易溝通、互動,做到了教為學服務,也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師生雙方都有成就感,既有實用價值,又方便教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23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