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管理在兒科護理的應用
1問題分析
1.1現狀調查
2012年1~6月共出現交接問題26例,其中物品交接錯誤6例,不按時交接4例,交接內容不全面16例,其中因為交接不全引起的不良事件2例。通過26例護理缺陷的分析,出現交接問題的護理人員工作年限5年以下占23例,占88.4%。主要為物品交接錯誤5例,交接內容不全16例,不按時交接2例。2例不良事件均在此年限階段發生。3年以上3例占11.6%。物品交接錯誤1例,不按時交接2例。綜合以上分析,年輕護理人員的交接班能力的培訓以及如何保證交接內容的全面性是我們重點改進的問題。2012年6月我科制定出新的交接班質量檢查表,連續進行跟蹤調檢查6次,最低45分,最高85分(滿分100分)。平均分70.5分。同時進行了醫師及患者滿意度調查,醫師對護理交接班滿意度僅為40%,患者對護理交接班滿意度為60%。
1.2原因分析查找主要因素
通過科室質控小組對資料的的分析以及對個別年輕護士現場跟蹤調查,分析出主要原因。1.2.1年輕護理人員專業知識欠缺。特別是在交接班時不知道要交接的重點是什么,往往接完班以后回答不出本班重點患兒的觀察要點及護理要點。不知道工作要點,也很難保證工作質量。1.2.2流程陳舊、粗糙。交接流程沒有根據工作的實際情況及時更新.制定不細致.如床頭交接,只交待要床頭交接,卻不明確交接的內容,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可以重點查看相關內容,而年輕護士卻無所適從。1.2.3交班者不注重下班前的工作查對,導致在交接時漏交。交班準備是一階段工作的檢查與總結,交班前的查對是對自己的工作進行最后的補充與完善,及時發現自己工作中的缺漏,進行改正可以有效預防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因為一個班下來,會有幾百個大大小小的護理操作,交班前的查對.是保證自己工作安全無誤的最后一道關口,同時通過交班前的查對還能對交接的重點內容進一步熟悉,繼而進行全面細致的交接,給下班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1.2.4交接方法不正確。一些護理人員,在交接治療,特殊檢查,化驗的過程中,只注意聽取交班者的交接而不是認真根據醫囑進行查對交接,所以,如果交班者出現交接問題,那么接班者很難發現交接中的漏洞,進而工作很容易出現差錯事故。1.2.5質量檢查簡單,控制不到位。交接班質量檢查表簡單,也就是質量標準要求簡單。簡單的檢查表經常使管理者忽視一些交接班存在的問題,不能做到全面細致的督促檢查,進而交接班出現的問題。
2對策
運用PDCA的四個階段(P-計劃、D-執行、C-檢查A-處理)8個步驟(分析現狀、建立目標、分析原因、制定計劃、實施對策、檢查效果、固化成果、今后計劃)進行改進交接班質量。
2.1確定目標
到2012年12月底科內的交接班制度規范化,統一化。單次檢查分值不低于85分,平均分90分以上。醫師滿意度達到85%。
2.2制定對策
根據每個主要原因我們采取相應的改進對策,每個對策都運用PDCA大環套小環模式和工作思路進行整改。執行階段,對每項措施均按PDCA模式進行整改。
2.2.1針對年輕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缺乏。①我們采用交班表格化,將病區交班本改進為新入院、危重患兒病情交班本內容除原有的人數交接外將每個患兒的病情交接分成表格,包括神智、意識、主訴、陽性體征、皮膚、管道、體溫、呼吸、脈搏、口唇、末梢循環、肛周皮膚、大小便、飲食要求、臥位、引流量、心理狀況(患兒及家屬)、重點觀察項目以紅圈做標識。②上級護士專人帶教法,將工作經驗豐富的上級護士進入跟班,跟隨年輕護士每人2輪班,通過跟班發現年輕護士存在的問題及時給予解決,不懂的給予指導,并進行護理交接班的流程演示,使年輕護士的交班流程能夠規范化。③護士長每天晨會或者床頭交接班時進行提問,護士長根據患兒不同的病情對交班護士進行病情掌握提問,通過提問讓護士了解該疾病的觀察要點及護理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專科水平。
2.2.2針對交接流程陳舊粗糙。①我們進行缺陷討論,如何在流程中避免這些缺陷,如何讓交接流程更完善,全體護理人員參加,通過討論制定出新的流程。如改善物品交接流程,將一些常用的無菌物品放置玻璃柜內,標識清晰,不需要檢查便可一目了然。急救箱的藥品用的較少,可進行封存,外置藥物布局圖即可。②細化流程將交接班流程分為3個部分第一個為交班者工作準備流程,第二個為接班者工作流程第三個為床頭交接流程通過細化流程讓交班者知道該怎么交,接班者該怎么接。
2.2.3交班者不注重交班前查對。①交班前,要巡視病房1次,掌握所管病區病人情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來填寫新入院、危重患兒病情交班本。②制定交班前工作查對登記本,一個班下來,大部分的護理人員大腦處于疲乏狀態,很難將自己的工作系統查對,我們建立交班前查對登記本,由交班者根據登記本羅列的項目,一一查對,防止遺漏。
2.2.4針對交接方法不正確。①制作標準交接視頻,強調在進行治療、特殊檢查、化驗交接時,一邊看醫囑,一邊看交班內容,確認無誤后方可簽字。②床頭交接,一定要查完患者的具體情況后再填寫名字確認,而不是先寫名字再看患兒。
2.2.5針對質量檢查簡單,控制不到位。①根據新的流程制定新的交接班制度檢查標準,以注重落實為基礎,如護士長會隨時提問交班者或者是接班者病房重點患兒的病情及觀察要點等,要求無論接班者與交班者都要熟練掌握。每一步流程都有質量標準。每月定期檢查2次,日常發現的問題隨時記錄,月底分析匯總。②每月將檢查的問題進行反饋,再次原因分析,找出問題,持續改進。③將檢查結果與績效考核掛鉤,加強各級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使監管制度在科室形成常態化。
3結果及分析
運用PDCA模式管理交接班制度6個月以后,再次檢查交接班質量。通過1個月4次的跟蹤檢查,結果平均分94.5分,最低分90。醫師的滿意度由原來40%上升到90%,患者的滿意度也上升到90%,與改進前相比有明顯提高(P<0.01),交接班制度有了較好的落實。科學的管理手段是提高護理質量的重要保證[2]。護理交接班管理的一系列監管制度,強化了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自律性,固化了護理人員的行為,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專業知識的培訓管理極大提高了年輕護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提高了護理質量;流程的細化,使護理工作的延續性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極大有效地預防了護理差錯的發生,保障了患者的安全。規范交接班流程是對護理質量的全面檢查與評價[3];交班前查對工作的落實,及時地查漏補缺,有效地避免了因工作忙亂而出現的護理缺陷。正確交接班方法的落實也是保證護理安全的有效措施;而持續有效的質量檢查,更加促進了交接班制度落實的常規化。護理交接班制度是護理核心制度之一,它是護理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的,它是護理安全的重要保障,規范的交接班流程,為護理質量管理打下了基礎,為質量評價提供了依據,通過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使護理過程中的中間環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過對發現問題的不斷改進,使護理工作更深入,護理措施落實更到位、更有連續性,也提高了患者對護士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了整體護理管理質量。
本文作者:申慧麗 工作單位: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