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轉移教學研究
一、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運用
根據調查發現,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越深,對知識的概括性就越強,遷移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遷移是在對知識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效地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遷移。
1.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知識進行概述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知識進行概括時,通常會對知識中所包含的信息做進一步的加工,不僅強化了對知識的理解,而且容易實現對知識的遷移。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是通過單純的模仿實現教師布置的任務,但是對計算機的相關概念和原理卻很模糊,從而導致學生在實踐中不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遷移。因此,教師在講解了相關知識后,可以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概述,進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為學生講解Office的操作程序后,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實踐操作,并且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語言陳述或者是默寫出Office操作的程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為知識的遷移奠定了基礎。
2.運用變式的教學方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變式教學方法就是指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問題進行合理的轉化,使學生能夠透過現象抓住問題本質的一種教學方法。因此,通過變式教學,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從復雜的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計算機相關概念、原理的理解,而且也防止了固定的思維模式所帶來的思維變遷。例如,計算機中被刪除的內容通常都會存在回收站中,如果需要還可以還原。如果教師僅僅為學生講這些內容,學生就會認為任何內容被刪除后都可以保存在回收站中并且還可以還原。但是當移動硬盤、軟盤等和電腦連接時,被刪除的內容就無法保存到回收站中,并且也無法還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學會運用變式的教學方法,打破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從而更好地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加強對學生遷移心向的培養
遷移心向就是指一種積極的遷移思維和遷移意識。在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遷移意識,引導學生做好遷移的準備,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框架,在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實現知識的遷移。首先,要培養學生的遷移意識。通常,學生思維模式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與教學密切相關。所以在中職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吸收新知識,了解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實現較高水平的課堂教學。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當將遷移理念融入到備課和授課等各個環節,通過設置情境、有效評價、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的遷移意識和遷移的能力。其次,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的遷移意識。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計算機已經運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了人類發展的必備工具。因此,在中職計算機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將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通過在現實生活中運用到計算機的各種知識,從而使學生形成了“學以致用”的思想,積極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進而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知識的遷移。最后,重視計算機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隨著計算機運用的范圍越來越廣泛,計算機已經成為其他學科學習的重要工具,同時其他學科的學習又為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學習提供了有效的補充。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是傳授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礎知識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計算機的基礎知識的培養,為學生以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了基礎,從而使學生樹立了對計算機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了學生的遷移意識。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遷移教學方法對中職學生產生了重要影響,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強化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效地促進了職業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作者:薛峰 單位:江蘇省東臺中等專業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