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電算化教學現狀及改革
一、會計電算化教育現狀
(一)教師的能力制約了電算化的發展
會計電算化不是簡單的會計學加上計算機,它是一門融合了管理學、會計學、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等多門學科的綜合型學科。但是,會計和計算機這兩門課程的跨度相當大,大部分老師懂會計學的對于計算機知識只是略懂或者不懂,同樣的,懂計算機知識的老師就對會計學知之甚少。因此,許多學校都是都是兩門課程分不同的老師來講解的。但是這樣就會使得計算機的知識與會計學知識聯系不緊密,甚至會脫節,這樣就極大程度的阻礙了會計電算化教學的深層次發展。
(二)學校教學設施也關系到教學質量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將計算機應用到會計中的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若是沒有足夠好的條件讓同學們去上機練習,想要學好這一門課程也只能說是天方夜譚。很多學校缺乏專門配備的機房,大部分高校都是采用公用機房。但是對于公用機房,不同班級、不同專業課程共享同一個機房,各種軟件資源相互沖突干擾,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而且公共機房安裝了專門的保護系統不能做到專人專機管理,學生登入會話很多時間,長此以往,會漸漸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積極性。
(三)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準確
會計電算化教學目標主要取決于科學合理的培養專業化的技術型人才,而這種目標就應當建立在社會對這個崗位的現實需求及其以后的發展方向上。會計電算化需要的不僅僅是核算型人才,更加迫切需要的是既會會計軟件的操作,同時又懂得軟件的日常維修的實用型人才。一些本科院校的的應用型教學基本與職業院校沒有差別,或者在某種程度上仍然存在著職業院校的教育特征,使得不同層次人才所受到的教育相似或者沒有很大差別。
(四)教育模式不正確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也隨之發展并且迅速的遍及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大多數高校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都采用多媒體教學。在教育手段上這無疑比當初用“粉筆+黑板”的模式進步了一大截,但是教育的中心依然在教師身上,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當下比較流行的一個方式是選擇一個案例,然后通過演示的方法,從頭到尾展示給學生。但是當學生自己按照同樣的流程操作時,卻并不一定能將軟件的所有功能掌握,畢竟一個案例很難涵蓋到所有的知識。
(五)使用的教材良莠不齊
在目前,各個高校對于教材的選用還沒有達成共識,所以在教材選用這個問題上算是“各顯神通”,各種教材五花八門。有的高校是根據本校老師的知識范圍,知道什么就選什么讓他講,或者教材基本上由老師自己選擇,因此存在很大的隨意性。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所掌握的的專業知識是否符合市場需求。縱觀現在的教材市場,有的教材偏向于編程,教材的內容就以程序設計為主,這一類教材就偏向于把會計電算化的學生當成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教,當然,這對于文科類的學生來說就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了。
(六)學生缺乏職業道德意識
自從我國多起會計舞弊案曝光以來,人們才意識到會計這個行業的誠信缺失、信息失真以及道德失范等問題越來越嚴重。盡管大部分高校都在會計電算化的課程中安排了一部分法律法規的相關課程,但是由于現在的很多學生都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一部分學生對于會計電算化的職業道德意識相對較淡薄,從而大大的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畢業生的職業道德素養。
二、對于教育方式的改進
(一)改進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知識技能
要想學生學到會計電算化的專業知識,將學生培養成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就要求老師對于會計電算化有充分的了解,不僅要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應用計算機教學,還要對會計學有著相當深刻的認識。這樣才能將二者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對于課程的理解更為透徹。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們應該積極主動的再次學習,爭取將自身知識庫更新。而對于學校方面來說,學校應該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種崗位培訓、企業實踐或者教師繼續教育,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還可以進一步擴充企業中的兼職教師,引進一些具有資深會計電算化經驗的的教師來從事教學事業。
(二)增加校內設施,建立獨立機房
會計電算化必須要有專業有效的配套硬件設施,這樣可以有效的解決公共機房所帶來的各種弊端,比如與其他專業年級共享的資源、軟件相沖突等問題。而且學生可以在專用的機房里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通過其中的案例演示和操作教學來進行會計電算化的實際操作。而且,為了不造成經濟浪費,學校建立的會計電算化專用機房也可以為學校會計上崗證的培訓提供場所,這樣也可以為學生在校內進行上崗證書考試培訓提供方便,還可以為學校帶來一筆可觀的經濟收入,降低機房建設的成本。
(三)重新定位課程教學目標
會計電算化不僅僅需要核算型人才,更加迫切的需要既會會計軟件的操作,同時又懂得軟件的日常維修的實用型人才。所以,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該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主。因此,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就應該是培養出既能熟練掌握財務軟件同時又能對會計信息系統進行數據管理和數據維護的實用型人才。要想充分掌握會計電算化的課程知識就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的理論知識,并且掌握一些基本常用軟件的操作方法和技能,當然,同時還要能夠對常用的軟件進行日常的維護。
(四)靈活運用
“任務驅動”方法,優化教學手段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緊緊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對學習資源的積極主動應用,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并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實踐活動的教學方法。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要重視知識內容的講授,還要重視對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材施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辦法,使得教學方法從依賴老師教學逐步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轉變。而會計電算化這門課程就非常適合這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成就感,更大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讓他們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從而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讓他們在“做”中“學”。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在運用任務驅動法的同時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學案例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和決策等功能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這種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步驟:(1)由會計電算化的教師根據課程重點、教學目的、以及教學難點編制出一定的案例;(2)在課堂上讓學生針對這些案例展開討論,最后再由教師進行指導跟總結;(3)課后讓學生撰寫相關的報告,讓他們對課上所學到的關于案例的認識進行總結。這種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能使得學生的表達既能、對于知識的運用、對于信息技術技能的運用以及人際交往的技能得到充分的鍛煉。因此,這種案例教學法具有相當大的實用價值,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中可以廣泛運用。
(五)理性選擇教材
根據會計電算化的課程核心內容,結合考核標準及實訓要求,形成理論與實踐相配套、內容豐富、符合時代特征的教材體系。可以根據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選用全新的會計電算化教程。高等學校的教材是會計電算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文字載體,是教師們教學的基礎工具,因此,教材建設要滿足應用型本科教學的基本要求。這種情況下,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們將每一門實訓教程進行詳細的劃分,編制專業課程的實訓要求以及考核標準。要求教師們為每一門課程編寫與教材配套的講義,及時將會計電算化不斷發展變化的改革內容補充進去。
(六)加強學生職業道德教育
在當下這個越來越重視誠信的時代,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應該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給予相當大的重視。因此,應該把職業道德教育作為課程的一個重要部分,強化對學生的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制意識,學校可以考慮開設一些與這方面相關的課程,比如:會計法、注冊會計師法、合同法等經濟法規課程。將法規課程滲透到會計電算化的教學課程中去,讓學生產生自覺遵紀守法的意識,使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前就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產生良好的職業道德意識。
作者:雷青 單位:貴陽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5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