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會計在林業會計中的應用
一、應用綠色會計是林業會計的必然趨勢
(一)滿足現代林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際需求
林業可持續發展主要是通過一系列的持續性而最終構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生態持續性、經濟持續性以及社會持續性,這三者間屬于一種彼此作用、彼此制約的綜合體,而在它們中,生態持續性在林業可持續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林業是生態環境建設過程中的主戰場,其實際生產經營過程中,主要將重心放到了森林資源的科學經營以及有效管護方面,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林業會計把所有關于森林資源的經營活動納入到林業會計事項范疇之中。而要想準確詳細的計量、記錄、報告、確認森林資源的實際收益或者發生的損失,就必須采用綠色會計的理論和方法,只有這樣,林業行業的森林資源實際經營狀況以及森林資源的經營業績才會被全面的反映和考核,對于森林資源科學經營與有效管護十分有利,提高了生態環境質量,將森林資源具有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功能作用全面發揮。
(二)與現代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的要求相一致
現階段,隨著林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僅使得林業會計面臨著一定的挑戰,同時,也為其帶來了良好的機遇。按照林業分類經營的具體要求,可將森林劃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生態公益林,一種是商品林。前者主要指的是將發揮生態效益作為核心的森林,后者指的是將追求經濟效益作為核心的森林。所以,實際中林業會計怎樣科學的運用綠色會計的理論及方法對公益林的生態效益和商品林經濟效益加以詳細的核算,進一步降低環境成本,實現環境效益的最大化,這不僅與商品林和公益林兩種類型森林資源的科學經營及有效管護息息相關。
(三)將傳統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進行全面改革
實際中,由于傳統林業經營管理體制以及運行機制帶來的影響,使得我國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承擔著一個資本原始積累的角色,不惜將森林資源破壞,以確保經濟發展戰略的有效實施。如果依舊遵循著傳統的以木材利用為中心的原則開展林業經營活動,那么,就會將森林的經濟效益作為前提,對其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完全的忽視,從而使得森林資源不斷減少,生態環境日漸惡化,自然災害發生率不斷提高。如果林業會計核算過程中也將木材利用作為核心,那么,就很難將生態環境與森林資源歸列到會計核算體系范疇中。所以,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上看,傳統的林業會計核算體系呈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具體體現在:對生態效益完全的忽視和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嚴重制約了生態質量水平的全面提高,使得環境成本與收益的確認以及計量進一步弱化,無法及時有效的披露環境信息。
二、綠色會計在林業會計中的應用
(一)制定詳細的林業會計目標
會計目標的主要作用是確保會計工作能夠實現預期的目的以及獲取較好的效果,在會計理論結構中屬于最高層次。實際研究林業會計目標時,應以會計環境為著手點的會計理論為研究林業會計目標的基礎理論。同時,在該理論基礎上,通過會計外部環境決定會計目標。所以,我們應在該理論的指導下,把綠色會計目標貫徹落實到林業會計全程中,詳細劃分林業會計目標,主要是基本目標與具體目標。前者指的是以增強經濟效益為核心,確保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不斷提升,保證這三方面的效益達到協調統一的目標。后者應涵蓋以下幾方面:第一,對林業企業資源加以全面計量,為科學合理運營有限資源的決策提供實用的信息。第二,將林業企業的義務與權益如實的反映,為維護資源托管者的權益提供所需的信息。第三,將林業企業資源、義務、權益實際變動情況加以計量,為資源管理者提供高效有用的信息。第四,為全面執行會計職能提供價值高的信息。
(二)進一步擴展和豐富林業會計核算內容
現階段,林業會計應將以下幾項內容進一步豐富和擴展,一是森林資源資產核算,具體核算內容有林地資產、森林景觀資產、林木資產、森林生態資產以及林區野生動植物資產。二是環境成本,涵蓋了環境支出成本、環境破壞成本、自然資源消耗成本。三是環境收益,主要將林業企業對環境資源保護時所取得的收益全面反映,涵蓋了育林收入、環境損害補償收入、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收入、環保獎勵等各環節的收益。四是,環境利潤,也就是將環境收益中的環境成本與環境稅金扣除后而得出的凈額,主要將會計主體的環境績效全面的反映。
(三)設立相匹配的報表項目
首先,設立相匹配的會計報表項目。比如把資產負債表中的林木資產項目轉變為森林資產,并設置林地資產、森林生態資產、森林生物資產項目,接下來,再在森林生物資產項目下進行林木資產項目的設立,在森林生態資產項目下進行保育土壤、生物多樣性等各類項目的設立;將林木資本項目轉變為森林資本,并在其項目下進行林木資本與森林生態資本項目的設立。其次,重新設立會計報表附表。比如,設立利潤表的附表,即森林生態效益經費收支明細表,主要作用是將林業企業森林生態效益補償經費環節的收入支出情況全面反映。
作者:李宇 單位:祁東縣林業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365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