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實效性社會實踐論文
一、當前大學生社會實踐現狀及問題
1.渠道單一,選擇性差。在選擇社會實踐基地的時候,學校由于受社會需求、經費、管理等因素的限制,往往使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實踐渠道單一,學生選擇性差的問題。有時甚至出現幾個班全進社區或都去敬老院的現象,這對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成效及學生參與的興趣影響極大。
2.實踐過程簡單,認知較淺。進入到實踐基地,由于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工作能力等問題,使學生不能深入到生產實際中去,不能與實踐基地的工作人員結對子、交朋友。從而導致對實踐過程認識不夠深刻,認知深度不足,對實踐活動的認識停留在表面,不能把感性認識深化成為理性認識,綜合分析能力還有待于提高,因而難以形成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3.實踐管理粗放,缺乏統籌。在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部分教師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只是扮演聯系、跟隨、點名、分配的角色,不能夠根據實踐的具體情況給學生深入淺出地講解相關知識和原理。不能幫助學生融合到工作角色中去,不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學校的其他部門、其他活動有時會影響到學生的實踐活動。
二、加強大學生社會實踐實效性的途徑
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改革實施方案》自2007年9月正式實施,在此期間,經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綜合實踐教學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首
教學和實踐中應該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調整和充實教學內容,努力培養大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探索創新能力。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促進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二)切實增強課堂理論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通過長時間的各種形式的調查,我們感到不論是思想政治還是專業理論的教學都與實際存在一定的脫節現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和具體問題不斷強化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學生在學中做以及在做中學。加強思想政治教學的時代感,敢于嘗試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讀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不斷創新思想政治教學的新方法,不斷運用新的教學手段,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以便使政治思想教育更加貼近學生、貼近實際,使學生在獲得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多種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以課堂為主導,在課外多輔導,對個別要疏導”的方式使大學生能成為自主、自立、身心健康、樂觀向上、團結協作、樂于奉獻的社會棟梁。
(三)重視并強化實踐基地建設,建立相對穩定
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認真總結多年來的社會實踐活動基地建設的經驗,始終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原則,以培養專業人才為目標,運用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開發新的實踐基地建設,并與之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鄉村、城市、企業、政府有關部門開發各種實踐基地。力爭使學生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相對應,社會實踐的內容與畢業工作相銜接,使社會實踐成為貼近學生、貼近專業、貼近實際的有實效的載體。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切實培養技能型人才,提高大學生的工作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開拓其視野,為他們將來步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統籌規劃并細化實踐過程
首先把實踐教學納入教學計劃,并有明確的總體思路,圍繞學生成長成才目標,開展富有成效的社會實踐活動。將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依照思想政治理論課新教學計劃,屬于課堂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教學課程。在實踐計劃、教學安排、人員配備、學時保證、經費投入等問題上都能夠認真執行。其次,確立科學完善的考評監督標準,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到教學環節,規定學時、學分。實踐成績的考評體系要科學、合理,保證評價的真實、準確、全面。應采用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建立獎懲分明的措施和制度。再次,要細化實踐報告的寫作要求。實踐報告是對自己實踐過程的全面總結,學生應根據實踐調查的內容,整理實踐數據和素材,對實踐內容進行系統地綜合分析,然后撰寫實踐報告、實事求是地填寫實踐報告表。要求必須有調查的具體事例或數據,有收獲或體會,對發現的問題進行理性分析和思考,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建議等,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社會實踐形式要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
為了避免單一重復,實踐形式應該靈活多樣,內容上也應該豐富多彩,這樣會使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增加其參與的積極性。既有校內實踐也有校外實踐,校內實踐可以包括:專家講座、重要節日紀念、各種主題演講等,校外實踐包括課外的參觀(參觀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館、自然和人文景觀、教育基地)、調查、走訪、普法宣傳、科技活動、勤工助學、創業實踐、社會服務等等,學生可以任意選擇其中的一種形式自行確定社會實踐的主題和內容。
(六)營造全員參與學生實踐活動的管理體系
形成長效機制學校要充分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研立項、社會實踐、經費保障等各方面政策和措施。營造全員育人全員參與的管理體系,使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序化、制度化、長效化,同時充分發揮團組織和學生會的作用,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應積極配合教師,引導學生興趣,激發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發揮團組織、學生會的協調和組織作用,實現大學生的自愿參與、自主管理。
作者:程燕屏 單位: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1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