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供應鏈對農業經濟發展影響研究
1農業經濟發展的全要素測算
1.1農業經濟發展全要素建模方式的選擇
將農業經濟增長的全要素水平(TFPit)視為對農業經濟系統進行產出(Yit)與投入(Xit)的比,則有。本文選擇這一模型的目的是根據農業供應鏈的建設水平來度量其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貢獻。將全要素生產率公式進行推導可得到:。其中Xit表示農業投入要素的集合,包括從事農業人數、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等要素[4]。
1.2農業經濟發展全要素包含變量選擇
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的全要素(TFPit)作為產出變量,投入變量(Xit)為從事農業人數、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選擇華北地區20個農業地區的各項農業投入變量來估算每一個地區的InTFPit值。假設農業經濟增長函數是拓展的Cobb-Douglas生產函數:。其中Yit代表各農業地區農業經濟總產值;Ait表示農業經濟增長的全要素中排除投入要素(X1t、X2t和X3t)以外的其他諸要素的集合;X1t表示該地區的從事農業人數;X2t表示耕種面積及畜牧養殖面積;X3t表示該地區的農業機械現代化水平。α、β、γ分別對應X1t、X2t和X3t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在規模報酬不發生波動的情況下滿足α+β+γ=1。則有。通過查詢《中國統計年鑒》及各地區物流、經濟統計數據,可以得到各地區的諸要素情況,通過專家打分制得到各地區的農業機械現代化程度,見表1。表1華北地區20個農業區域投入及農業經濟產值數。
2農業供應鏈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全要素影響的實證分析
將農業供應鏈建議水平(GY)作為影響農業經濟發展的一個變量,根據我國及華北地區農業經濟增長速率的實際情況,將地區農業投入(FS)、農業結構(APV)、從事農業人員文化教育水平(HC)和城鎮化程度(CTL)作為影響經濟要素,也就是解釋變量。根據C-D增長速率模型,解釋變量GY、FS、APV、HC、CTL對被解釋變量TFP單獨發生影響,模型表示為:TFP=C(GY)α1(FS)α2(APV)α3(HC)α4(CTL)α5。其中C是常數,α1、α2、α3、α4、α5分別代表這5個要素的彈性系數值。對該模型取對數得到雙對數模型:lnTFP=α1ln(GY)+α2ln(FS)+α3ln(APV)+α4ln(HC)+α5ln(CTL)其中FS以農業經濟投入占地區總經濟投入百分比表示;HC以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務農人員占總務農人員百分比表示;城鎮化程度以第一產業從業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表示;農業供應鏈建設程度由相關專家打分得到;其余數據從各地區年度統計結果中得到。從回歸分析的結果可見,農業供應鏈建設水平(GY)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TFP)有著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GY每提高1%,則TFP就會提高0.7655%。
3結論
通過Cobb-Douglas生產函數建立的模型證明農業供應鏈建設水平(GY)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TFP)的影響較為顯著。農業供應鏈作為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柱因素之一,對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具有較大貢獻。
作者:張紅 單位:荊楚理工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