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農業模式下的經濟與環境
1幾種循環農業模式應用與分析
1.1豬+沼+果(菜、稻)+燈模式
該模式以戶為基本單元,以沼氣為紐帶,把畜禽養殖和林果、糧食、蔬菜種植業結合起來,每戶建一座沼氣池,養殖2~10頭豬。豬糞尿排入沼氣池發酵,產生的沼氣作能源,用于日常生活照明、煮飯;沼渣、沼液用作農作物底肥、追肥;在果園、菜園或稻田懸掛誘蟲燈誘殺害蟲。據統計,使用此模式,每戶1a可節約能源開支1000元左右,節約農藥肥料開支300元,產出的產品品質好、價格高,667m2增加收入300~1000元。模式集養豬、沼氣生產、農作物種植、產肥為一體,農業資源在系統內循環利用,實現了農村養豬污染物零排放,解決了畜禽養殖環境污染和農民生活能源燃料問題,減少了化肥農藥使用量,提高了農產品品質。經濟效益顯著、社會效益良好、生態效益明顯,實現了經濟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1.2蔬菜地綜合利用模式
以淮山(套種瓜、豆)+燈+青蛙模式為例。該模式采用套種套養方式,種養結合,在不影響主栽作物基礎上,利用主栽作物生長空余地面與空間,套種一茬或多茬作物,套養一批或多批動物,凈增一次或多次收入,是傳統耕作與現代科技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的疊加農業、疊加產出模式,可解決農業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模式內生物彼此協作,相輔相成,農業資源在小系統內循環利用,最大程度地實現了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模式操作:春季種植瓜類、豆類蔬菜,收獲中后期,套種主栽作物淮山。利用淮山畦溝貯水放養青蛙,每667m2放養青蛙1萬~2萬只。田間懸掛誘蟲燈誘殺昆蟲,青蛙在作物間吃昆蟲,配合適量飼料補給,3個月左右長成商品蛙。此模式在不影響主栽作物產量和收入的前提下,667m2套種一季瓜類、豆類作物,可增加產量700~800kg;套養青蛙1萬只,可收獲300~400kg。
1.3桑園綜合利用模式
以桑園+套養雞+冬季套種蔬菜模式為例。根據桑園的生產特點,合理安排放養雞的時間,使放養的雞不影響桑園生產。桑園放養雞時間以4~10月為宜,小雞孵化后在雞房飼養至半個月大后放入桑園放養,桑園用1m高的尼龍網圈起,桑園雜草和害蟲作為雞的主要飼料。每667m2桑園每批放養雞100只左右,每只獲利20元以上,667m2增收2000多元。需要注意,桑樹剪枝后至抽條前不宜飼養雞,以免雞啄食桑芽影響桑園產量。桑園冬季套種蔬菜品種以低稈類蔬菜為主,如白菜、芥菜、菜花、蘿卜、蔥蒜類、萵苣、馬鈴薯、豌豆等,一般在10月下旬秋蠶結束后翻耕土地,施足底肥,667m2施腐熟農家肥1000~1500kg或復合肥50kg。在桑園行間套種,追肥2~3次,注意澆水。翌年1月中旬可以收獲,每667m2桑園套種蔬菜可增收1500~2000元。對蔬菜采收后剩余的菜頭、枝梗、黃葉等廢棄物進行壓青,用作綠肥。桑園養雞,一是可以將雞糞作桑苗和蔬菜的肥料,二是雜草和害蟲可作為雞飼料,這樣既節省了鋤草勞力,減輕了病蟲雜草為害,還可減少化肥農藥用量。據統計,一般每年每667m2可節省農藥、肥料成本約150元,桑園內因套種套養每年每667m2增收3000~4000元。
1.4果園綜合利用模式
以果園+牧草+鵝模式為例。利用果樹間隙種植牧草飼養食草動物鵝,鵝為果園除草,且鵝糞含豐富的氮、磷、鉀肥,可為果園施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每1只鵝年排鮮糞150~200kg。一般每667m2果園養鵝100只左右,每只鵝獲效益15元左右,667m2增收1500多元,既保證了水果的生產,又有額外收入。也可采取果園+鵝+魚綜合生產模式,即利用水面養鵝,并在果園樹下草地放牧,以鵝糞喂魚,各取所需。通過種養有機結合,形成農業系統內物質的良性循環利用。
1.5水田作物套養模式
水田作物套養采用水稻+青蛙、蓮藕+青蛙、茭白+泥鰍、水稻+鴨、水稻+魚等模式。利用水生作物田間空隙地養蛙、魚、泥鰍、鴨等,使水田作物和套養動物形成互相利用、互相促進的生態循環系統,并用誘蟲燈誘蟲作為套養動物飼料,減少蟲害。水田作物是套養動物的天然棲息遮蔭場所,且水生物豐富,適宜套養動物生長,而套養動物則起到松土、肥田、除草、除蟲作用。以水稻+青蛙為例,選擇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四周設1m高防逃網,挖“田”、“日”字形溝,溝寬1~1.5m、深0.5~1m。水稻選抗倒伏、抗病力強的良種,秧苗栽插5~7d后、氣溫穩定在20℃時放養蛙苗。田面水層保持5~10cm,防青蛙逃逸。防敵害,一般667m2放蛙苗2萬只,可收獲青蛙750kg左右。2.6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模式以農作物秸稈(或林木加工剩余物)+食用菌+優質稻循環農業模式為例。該模式利用水稻秸稈、玉米秸稈、桑枝條、中藥渣和木材加工產生的木糠及邊角料等廢棄物,經加工后作為培養料生產食用菌,菌渣經特殊發酵后用作農作物肥料。模式應用效果:①生態效益好,資源循環利用,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產品品質;②經濟效益好,產值高;③社會效益顯著。農業資源得到循環利用,是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好途徑。
2討論與結論
2.1發展循環農業模式勢在必行
發展循環農業經濟是農業在發展觀念、發展模式上的一場革命,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農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節約資源、實現資源可持續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應用循環農業模式十分重要。農業生產中應用循環農業模式能實現人與自然的長久和諧,生態、經濟、社會與環境協調發展。選擇模式應當從實際出發,可以選擇一種模式,也可以多種并用。
2.2社會服務體系必須完善
目前,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還未廣泛普及應用。為加速推廣,在技術方面,要對農業資源利用、農業廢棄物處理、農業產業鏈延伸等縱深進行開發利用;在保障發展措施方面,各級政府應建設和完善觀念、方法、投入、制度、法律及社會服務體系等。
作者:岑家蘭 王雪芳 黎祖文 彭德科 單位: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大寧鎮農技站 廣西賀州市八步區農業環境監測管理站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4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