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建設探索
一、培養專門人才,構建發展體系
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在人才培養中突出了專業能力體系建設與素質體系建設。
(一)注重專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提高學生就業能力
通過構建“以就業為導向,崗位能力培養為主體,重職業素質養成”的教學體系,在不斷摸索與實踐中,確定了從基本素質、職業素質、專業能力、合作能力四個層面,培養酒店管理人才的綜合培養方案。六個學期的專業課程安排如下:第一學期為專業通用基礎知識的培訓,相當于企業的入職培訓,使學生對專業有個宏觀的認知,這也對后續課程做了鋪墊。第二、三、四、五學期前半部分的分崗位培養相當于企業中的實崗培訓。這樣設計更加富有崗位針對性、知識獲取的連續性,便于學生扎實地掌握從業崗位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第五學期后半部和第六學期是綜合能力的訓練,相當于企業的頂崗工作,使學生作為“準員工”的培養與企業員工的培訓流程相吻合。學期教學安排,實際上是學生在學校接受了企業整套的培訓,提高了學生“零距離”就業能力。
(二)突出職業素質體系建設,提高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僅僅掌握簡單的崗位相關知識和基礎技能遠遠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員工”,可持續發展能力對于從業人員至關重要。對于專業建設,只有突出素質體系建設,才能提高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在素質體系構建中,我們突出構建了“十項活動”來輔助職業素質培養,貫穿于培養合格“員工”的全過程。“十項活動”分別是:一是通過企業文化宣講、到知名企業參觀的形式提高學生對本專業的認知。二是在課程中滲透行業項目調查,參與合作企業的幫工協作,達到使學生到社會中去實踐的目的。三是組建校內服務小組,不出校門得到技能強化。四是組織和參與校內外的專業競賽,以賽代練,提升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五是每年組織一至兩次專業拓展活動。主要由系領導、本專業師生、輔導員、企業人員、往屆畢業生共同參與,通過活動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學生與企業人員的交流,并使學哥學姐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六是以企業模式管理本專業。每個班級都有專門的專業負責人,教學管理者和學生互動參與專業管理。七是聘請行業及企業專家開設講座,提高學生對本行業的忠誠度。八是通過專業博客建設,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發展歷程、專業相關知識等方面內容。專業博客搭建了專業學習平臺,截至目前,博客(http://blog.sina.com.cn/dlvtcjdg)l的訪問量已近35萬人次。九是每年在學院組織一次專業就業雙向見面會,使學生更理性地選擇企業和崗位,大大提高了在學生企業就業的“成活率”。十是學生通過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參與,提高了學生對本專業的宏觀了解,提升了學生項目設計能力。通過素質體系構建的“十項活動”,學生的職業素質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校企合作,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
在探索酒店管理專業建設的過程中,我們嘗試了與知名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合作,共同構建“基于酒店服務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與課程建設。
(一)校企共建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依據酒店服務中心工作中“前期準備、迎客服務、現場服務、結賬送客”的各崗位工作過程,貫穿餐廳服務、客房服務、前廳服務、酒吧服務、宴會服務、康樂服務的崗位能力培養。通過和企業人員共同分析各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為課程體系改革提供依據。提取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為行動領域,最終形成學習領域課程,從而構建起了與企業培訓“員工”模式相吻合的學習領域構架。學習領域課程分為職業素質課程、崗位引導課程、崗位技能課程、崗位管理課程、崗位拓展課程、崗位能力訓練課程。這樣的課程設置達到了課程與課程之間良好銜接、課程與能力前后對話、知識能力逐步過渡的效果。
(二)不斷推進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建設
下面僅就基于工作過程和崗位要求的課程開發舉兩個實例,討論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如何提高學生崗位實踐能力,增強學生在企業中的競爭力。
1.餐廳的服務與組織學習領域的課程整體設計學習情境的設計由餐廳服務員的基礎培訓延伸到中、西餐及宴會廳的服務與組織,與“以服務方式為載體,以服務環境為情境”,此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企業要求相互溝通與銜接,做到課程內容能夠涵蓋國家職業資格標準與企業培訓要求。餐廳的服務人員完成為客人服務的過程,也是我們對高職學生的教授過程。僅有良好的課程設計和合理的教授過程還不夠完善,我們又從研究授課方法入手,達到了更好的教學效果。這種課程建設,既有適合于基礎知識課堂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的實訓室模擬教學,也有合作企業的實景培訓,以及結合崗位能力鞏固的頂崗訓練。為了更真實地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反映學生能力及掌握知識技能情況,需組織行業考核,由權威的第三方鑒定。授課思路是:環境逐步遞進,內容不斷深化,能力顯著提升。
2.酒店情景會話(英語)課程設計此課程的特點是針對崗位、“雙師”交替、內容互補、學訓結合。針對每個崗位的培養開設相應的崗位英語課程。由學院的英語教師和企業的培訓師交替授課。英語教師完成服務中基礎會話的講解,企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崗位情景的訓練。期末有專業教師、英語教師、企業教師、崗位從業者共同進行崗位模擬情景考核,從而提升崗位英語的教學效果。
三、雙師互動交替,校企共建專業
(一)職業化和“10”字圖像的師資隊伍建設
良好的專業發展需要有優秀的管理團隊和科學的管理構架。所以,我們結合酒店管理專業的特點,以酒店的企業管理模式為基礎,打造了雙重角色的專業管理團隊。
1.校內師資建設突出職業化院、系領導相當于酒店中的高端管理層;專業主任、專業教師、企業指導教師相當于酒店中的各部門核心管理層;學生管理者和普通學生相當于企業中的基層管理者和普通員工。我們各有分工并很好地完成了各自的職責,專業管理有效、良性的發展,學生參與管理得到企業模式下的歷練,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建設“零大于一”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10”字圖像的師資隊伍。“1”代表一支由學院教師組成的專業基礎培養隊伍,“0”代表面積大于“1”的由企業和行業專家共同組成的專業拓展隊伍。兩個團隊共同組成了緊密互補性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二)校內教師四個“百分百”,校外教師四個“高”
1.校內師資隊伍建設做到四個“百分百”百分百有企業掛職經驗,百分百獲得行業證書,百分百參與教學能力的培訓,百分百參加過行業競賽或指導。
2.校外師資隊伍建設組成四個“高”由星級酒店中的管理者和行業專家組成專家顧問團隊;酒店中的崗位能手組成技術指導團隊;酒店中、行業里的某領域熟手組成支持學院教學的合作教學團隊;由企業的人力資源組成對我們教學成果驗收的教學督導團隊。例如“香格里拉”“日航”等酒店已經將與我院的合作納入企業發展戰略計劃,并委派多名企業骨干承擔本專業的專業骨干課程的講授和深度合作。
(三)突出校外實訓基地功能建設
通過對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的不斷完善,來推進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現有校內實訓基地包括餐廳服務實訓室等5個,其功能主要是“仿真性教學的環境”“生產性實訓的載體”“考核與競賽的場所”。校外實訓基地是以大連五星級酒店為主體的合作單位群,總數近40家。其中經常性合作單位15家,深度合作單位8家,伙伴式合作單位5家。這里值得注意的是“伙伴式”單位合作,企業把與我院的合作定位在戰略發展規劃中,企業與學校不間斷地溝通,共同編制人才培養計劃,確定互動師資,合作確立“訂單班”,定期發放獎學金,工作細化到每位同學,指導學生的職業規劃。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全方位的支撐,真正達到了多贏的效果。校外實訓基地的主要功能是學生培訓的課堂、教師提高的場所、企業教師的陣地、學生就業的樂園、專業發展的良友。總之,通過幾年的努力,大連職業技術學院酒店管理專業已經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和高度評價。我院學生的職業證書獲得率為100%,專業教師和學生參加行業競賽并獲獎,每年的專場招聘會吸引大連多家知名酒店的支持與參與。通過雙向選擇,100%學生得到了自己滿意的實習崗位,并保證一次就業率連續3年在98%以上,專業對口就業率90%以上,一年以后的專業對口就業率為80%。一支形象氣質俱佳、專業技能出眾的專業師資隊伍初具雛形。有多名畢業生已在企業中擔任主管級以上的職務,并得到企業的好評,幾年來,我們多次得到來自行業及主管部門的獎勵,近期酒店管理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項目榮獲“遼寧省教學成果三等獎”,本專業獲得“遼寧省品牌專業”的榮譽稱號。綜上,酒店管理專業的發展必定跟隨旅游行業前進的步伐,酒店管理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的每個方面,都離不開合作企業的深度參與,只有和企業進行深度融合,才能不斷提升內涵和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劉丹 單位: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