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中外農業技術論文
1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原則
1.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必須依據農業經營體制的特點設立
各國農業經營體制不同,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也不盡相同。在中國計劃經濟年代,農業技術推廣面對的是集體單位,因而適宜公益性的計劃推廣方式。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的背景下,應當建立適合現有農業經營體制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美國農業經營以家庭農場為主,家庭農場數量少且土地相對集中,因此農業技術推廣以高等農業院校為主體,通過科研項目的試驗、示范進行推廣。日本重視國民教育,行業協會健全且作用巨大,因此由農業改良所的農業改良普及員對國民進行普及宣傳,通過行業協會向本行業農業經營單位進行農業技術推廣,通過教育機構普及科學技術。
1.2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進行管理
發達國家通過立法嚴格界定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經費來源、機構設置、監督管理辦法以及推廣人員的資格和職責,從而大大提高了推廣效率。中國雖然也出臺了《農業技術推廣法》,但內容過于籠統、空泛,可操作性差,缺乏對地方政府和推廣機構的職責、推廣人員資格的硬性規定,造成推廣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責任心缺失,影響了農業技術的推廣效果。
1.3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必須保證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發達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工作人員,不僅有嚴格的資格規定,而且有明確的身份,屬于國家公務員,或高等院校教師,或行業協會工作人員。他們在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同時,還從事農業技術研究、教育工作,從事農業技術推廣是其研究、教育工作的延伸和深化,因此他們工作自覺性強、積極性高,將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作為終身職業。
2完善中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策略
2.1必須嚴格實行農業技術推廣法治化管理
依法治國是中國的基本方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指出,深入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法治創建活動,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表面上看只是農業部門的工作范疇,實際上應該是全社會廣泛參與、加強協作。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的時代,必須完善《農業技術推廣法》,并要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地方法規或規章,明確規定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的性質、經費來源、人員素質要求、人員招考錄用條件和程序、機構和人員職責等,把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納入法治化軌道。
2.2必須增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責任使命
依法明確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和人員的職責,增強其責任感,明確優秀推廣人員的發展前途和上升通道,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公開招考農業技術推廣人員,改善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結構和整體素質;通過強化考核,增強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農業技術推廣效率。
2.3必須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推廣社會組織
中國農業經營主體已經呈現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傳統農戶并存的格局,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必須適應并服務于這種新格局。在健全公益性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同時,必須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推廣社會組織。一是要加強對農業生產資料經營企業的引導和監督。二是要引導和促進農業科研項目的規范化、研究工作的扎實度、科研成果的可應用度,鼓勵高等農業院校、農業科研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聯合,開展農業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三是要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農業技術推廣中的作用,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合,向廣大農戶普及農業科技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四是要建立自下而上的真正屬于農民的農業行業協會,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促進農業行業協會的健康成長,引導農業行業協會發揮科技信息傳播、維護行業成員合法權益、組織農業行業企業聯合體的作用。
作者:汪發元 單位:長江大學管理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59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