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課程認知
循證醫學的理念[1]已被越來越多的臨床醫務工作者所接受,并廣泛應用于臨床及科研。而循證醫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提高學生循證醫學相關知識的水平,轉變態度觀念,掌握循證醫學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醫學生的循證醫學思維能力,使其系統分析各種途徑得到的證據,進行臨床決策并能正確評價專家意見,最終使患者受益[2]。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臨床醫學生對循證醫學認知水平和應用循證醫學進行循證決策遇到的困難與障礙,為進一步循證臨床實踐和有效地開展循證醫學教學提供參考依據。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整群抽樣確定湘南學院2012-2014級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學生共315人。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調查表,其內容包括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對循證醫學了解程度、學習目的、循證醫學知識的獲取途徑、應用循證醫學的主要障礙等5個方面內容。問卷調查表采用電子郵件和現場發放問卷的方式展開調查。
2.結果
2.1一般情況
本次共發放調查問卷315份,回收315份,有效問卷315份,問卷有效率為100%。本次調查男生164人(52.1%),女生151人(47.9%)。2012級103人(32.7%),2013級110人(34.9%),2014級102人(32.4%)。
2.2循證醫學的了解程度、學習目的
被調查的315名學生中,12級學生因為必修循證醫學這門課程,對EBM知識及相關技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83名(80.6%)學習過相關知識;13級中56名(50.9%)接觸過循證醫學知識;14級中僅有36名(11.4%)主動學習過相關知識。調查問卷關于學習循證醫學目的設計五個選項:指導臨床實踐,指導科研、有利于提高業務能力,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不知道。數據結果顯示:循證醫學可以指導臨床、指導科研提升、業務水平,更好地服務患者,這一觀點被越來越多的醫學生所認同并接受。
2.3學習循證醫學知識的途徑
2014級醫學生主要通過期刊、雜志、上網等獲取循證醫學相關知識,2013級醫學生主要通過學術講座、期刊、雜志等獲取循證醫學相關知識。2012級醫學生則主要通過課堂和學術講座來獲取循證醫學相關知識,不同年級醫學生學習循證醫學的途徑不同。調查中了解到湘南學院臨床醫學生于大三期間必修循證醫學課程,所以2013-2014級學生還未系統學習過該門課程,只是依靠期刊、雜志、網絡和學術講座等途徑獲取零星知識。
2.4在臨床實踐教學中應用循證醫學可能存在的障礙
開展EBM實踐教學的主要障礙有:對循證醫學缺乏認識、檢索和評價證據能力不夠、缺乏循證治病有效或有參考價值的病例及查到有效證據難以應用于臨床實際問題,同時外文文獻閱讀困難也不容忽視。
3.討論
本研究從調查者反饋的信息來看,不同年級臨床醫學生認可和接受循證醫學的理念、方法和原則。學生有意識到循證醫學在指導臨床實踐、科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指導臨床實踐的認識和需求從22.33%增加到77.45%。學生剛入學時主要通過期刊、雜志等途徑了解循證醫學知識逐漸轉為課堂、講座等方式來獲取相關知識。說明我校開展循證醫學教育逐見成效。循證醫學不僅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而且是在這種認識方式和方法指導下為臨床研究和實踐提供科學的方法論。只有通過循證醫學課堂強化循證醫學知識的普及和醫學研究證據檢索與評價知識,才能將循證醫學真正應用于臨床實踐以及指導科研。循證醫學教學法強調從傳播相關知識轉變為教會學習,從死學轉變為巧學,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求索,從短期的“充電”轉變為終身教育的新的循證醫學教育觀,培養和造就適應時發表展需要的醫學人才。
作者:趙和芳 陳四國 陳實 單位:湘南學院臨床系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