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災害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洪水災害是我國的主要巨災之一,每年對國家的農業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主要體現在糧食、農作物的產量減產,農民的生產生活以及農業財政收入方面。不管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河流域還是渭河下游流域在不同歷史時期都遭受了洪水災害的威脅,尤其以唐宋時期最為猖獗,洪災給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巨大損失。現如今,盡管農村經濟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改善,但是洪水災害對農業的威脅依然存在。這讓靠天吃飯、靠田吃飯的農民依然一籌莫展。中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國家,一旦農業受損,必然會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在物質精神財富不斷富足發展的今天,防洪減災依然不容忽視。因此,要積極采取一系列防洪減災措施,如修筑水利工程、完善儲水體系等以減少洪水災害帶來的農業經濟損失及危害。這些從客觀角度的認識為當前由于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氣候水文事件頻繁發生的研究起到了重要的借鑒作用,同時也從客觀的角度認識了洪澇災害對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
1洪水洪澇災害等級劃分及分析
自古以來,我國是一個洪澇災害多發的國家。洪水來勢洶洶,嚴重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安全和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經濟。農業是一種生產具有季節性和地域性的特點并以土地資源為對象的部門,是國民經濟中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產業部門,其發展狀況不但影響著城市的布局與現代化,同時還擔負著整個國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但是,農業很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侵襲,以洪水為甚。洪水的爆發導致農田被淹沒、農作物無法正常生長甚至大面積死亡,最終導致糧食減產。當前工業的發展使人們的物質愈加富足的同時也使環境被大肆污染破壞,隨之而來的就是極端水文事件的頻發。凡是因為水量過多而造成的人類生產生活受損的都屬于洪澇災害的范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簡單的描述詞并不能詳細的記錄災區受災范圍、面積以及程度等信息,為了方便研究,一些專家學者對其進行了等級劃分,分為四級:一級輕度澇災,是指小范圍內“大水”“大雨”,但未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影響;二級中度澇災,指降水持續時間長、局部地區受災;三級大澇,受災范圍較廣、大量農田被淹、城垣倒塌、有人、畜死傷;四級特大澇災,降水時間長,強度大,范圍廣,并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破壞。
2洪水暴發導致農田被淹
洪水對農業產生的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大量農田被淹。一級洪災發生時,由于受災范圍小、洪峰流量較小,一般不會對農田造成損失;二級洪災發生時,受災面積增大,洪水流量較大,帶來的損失也比較大;三級洪災發生的特點是大范圍、高強度、降水較集中,這個程度所造成的損失也可想而知。從一級輕災的“傷禾苗”到二級中災的幾公頃、幾十公頃,再到三級重災的數千、數萬乃至數十萬公頃,隨著洪災等級不斷上升,受災農田面積也在急劇擴大。由此可見,農田是洪災發生損失最為慘重的領域之一,而這種破壞是最直接也是最嚴重的。
3洪水暴發使得農作物受損,糧食減產
洪水暴發對農業生產的破壞是毀滅性的。洪水發生可以在短期內對農作物的正常生長起到毀滅作用,而最終將造成糧食減產甚至絕收。洪水規模的不同對農作物的影響程度也不同,洪水的強度小,對農作物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并不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即使是農作物減產也不影響人類的正常的生產生活。但對于農民及農村經濟來說卻并非如此,農村的經濟是由農民撐起來的,而農業經濟的發展也關乎農民的生存發展,農業經濟收入主要來自于農村糧食、農作物的收成。一旦洪災發生,隨之而來的糧食農產品減產也必然會對農民生計造成滅頂之災,農村經濟也將因此一蹶不振,農民對農業的依賴以及熱情度也會降低,農村經濟將進一步遭到破壞。除此之外,洪災的爆發還表現在其他方面,河流泛濫、內澇積水、山洪暴發、毀壞建筑物及其他物資,造成流域兩岸大量的人員傷亡、疾病,交通和通訊受阻,并次生農林病蟲害,滑坡、泥石流等其他自然災害,由此,洪水暴發的災害可見一斑。
4結語
當今世界日新月異,應該重視對農業經濟的發展,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并且注重對區域洪災發生原因及對策進行不停的探索,并找出各個流域洪水發生的規律、時間,這不僅有利于該流域下游居住居民的財產人身安全,更有利于當代國際社會的防洪減災工作的有效展開以及利于當地政府從全局角度出發為“迎接”再次到來的洪災做出全面可行的部署,并堅定不移的致力于農業經濟的發展,創新農業發展方式,發展新型農業。正確認識洪水災害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告誡當地居民以及整個人類,在飛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一定要加強對環境的保護,把環境保護提到與經濟發展和工業發展同樣的高度,從政策方向出發,正確把握當前農業經濟發展態勢,進而采取符合各個地區發展的、切實可行的農業政策,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
作者:秦建花 單位:甘肅省景泰縣水務局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2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