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證醫學在康復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臨床實習是康復治療技術專業學生從事臨床工作的必經之路,學生應該在實踐中學會如何去認識病人的真實情況,然后提供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利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實際問題。多年來我們在臨床實習教學中一直延續著將疾病分解加以講授,以“教師教”為核心。但是隨著新知識新技術的迅速發展,加之臨床疾病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教師工作精力和時間的有限性,往往教學雙方竭盡全力,而教學效果不佳。自上世紀90年代,循證醫學被引入臨床的同時,也為醫學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學模式,對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提供了途徑和方法。我們在臨床康復實習中引入循證醫學的概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
選取2013年6月至2015年4月期間在康復科進行臨床實習的兩屆專科生共74名,其中2013年參加實習的學生(32名)采用傳統教學方法,作為對照組。2014年參加實習的學生(42名)采用循證醫學授課方法,作為實驗組。兩組學生在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較見表1,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學生均已完成兩年的康復醫學基礎學習,各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兩組學生的授課學時,授課內容均相同,教學時間均為2個月。對照組采取傳統醫學教學模式,以教師講授為主,之后進行自我練習和實踐。實驗組采用以問題為中心的循證醫學教學模式。每四人為一小組,共管一位病人,進行病例的臨床觀察及康復評估,在此基礎上提出臨床實際問題,要求學生在2周后上交文獻報告。教師進行小結,以達到幫助學生理順文獻查找的思路及文字組織,評價文獻的臨床價值,并重點針對同種疾病的不同看法展開討論,激發學生更進一步的探索。兩組學生在課程結束后均接受問卷調查以及考核。
3.教學效果觀察指標
學期結束時用難度系數相同的試卷進行理論閉卷考試,考試題以主觀問答題為主,對臨床常見疾病進行分析,制定合理康復評估和訓練方案;以相同標準對學生進行臨床病例分析及臨床技能考核,各項評分均為100份。同時在課程結束后,設計問卷,調查內容包括所接受教學模式對教學效果評價、對學習能力培養以及學習興趣提高幫助等,問卷回收率達100%。
4.統計學方法
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成績采用均數(x-±s)表示,t檢驗,學生對教學模式的態度調查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成績比較見兩組在論述、技能和總成績比較結果顯示:傳統組和循證組成績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2.兩組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問卷對教學模式是否能促進實習、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語言表達、提高臨床技能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在提高學習興趣、開拓創新能力提高、學習方法培養等方面循證教學組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循證醫學是近十多年來形成的以最佳科研為依據、基于科學的最佳證據為臨床指導的現代新型醫學模式。利用循證醫學的臨床思維方法確定康復臨床實習訓練路徑的教學模式和課程模式改革,證明能夠彌補傳統教學中學生主動解決問題能力不強等問題,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轉變為學習方法培養,從而實現學生終身自我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對樹立正確的醫學觀以及今后臨床實踐行為的規范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將循證醫學臨床思維模式引入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的實踐環節中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如下。
1.循證醫學是專科生形成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必要途徑
康復治療技術專科教育學制是3年,其中兩年在校學習時間和一年的臨床實踐時間,而目前本科康復治療技術專業是四年制教育,兩類教育教學內容相同。這使得專科教育學生存在知識內容壓縮,各科知識整合應用能力較差,臨床思考模式等都無時間培養。臨床實踐中自我學習能力較強者則有所收獲,而自制能力以及學習能力較差者則流于實習形式,臨床可持續發展能力差,工作后的轉崗現象較嚴重。循證醫學發現問題,搜集證據,制定臨床決策的思維過程使得學生得到了良好臨床素質的培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專科生的臨床可持續發展能力。
2.提高學生對康復治療技術實習的興趣
康復治療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專業內容復雜,臨床癥狀多變。傳統實習中我們采用學生分散跟隨臨床帶教老師學習。臨床工作的復雜多變性往往使得帶教老師在繁忙時有時會疏忽學生,自學能力較差者則無所適從,自覺實習無意義,脫崗開小差。本研究表明,通過循證教學模式,學生掌握正確的臨床思維模式,即使在帶教老師繁忙時,仍可以實現自我學習,尋找問題,事后與老師進行討論,學習的互動性和主動性增強,使學生有的放矢,明顯增加了臨床學習興趣。同時調查顯示臨床帶教老師認為該形式在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主動性時減輕了臨床帶教工作,教學相長,緊密了師生關系,教學效果優于傳統教學,使得康復臨床實習實現了良性循環。
作者:賈琪 李玉瑩 楊飛 單位:深圳職業技術學院醫護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