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一、前言
我國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處于較為突出的位置。在金融危機帶來的重要影響下,我國的中小企業也受到了極大的挑戰。一方面,一批中小企業因自身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信息技術,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最終一點點沒落下去甚至消亡。而另一批中小企業憑借著自身的知識產權和突出的管理能力,轉危為安,化危險為力量,不斷發展壯大。在此情況下,我國中小企業要實現自身的健康發展,必須以良好的外界條件為支撐,積累原始資本,抓住機遇,充分利用與政府和銀行的關系,不斷創新發展,從而很好地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及評價
(一)國外研究現狀
由于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受到國內外研究學者的廣泛重視,所以關于此方面的研究十分深入。國外學者們從不同的理論視角進行了大量的專題研究,并形成了相關理論。國外對于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的研究主要形成以下有關理論:
1.信貸供給理論BaitensPerger認為,在貸款合同中應該不僅有利率規定,還應包制定非價格條件,來推動信貸發展;Stights和Weiss通過建立信貸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理論模型,促進信貸供給關系。
2.關系型借貸理論中小企業的信貸信息不公開透明,導致西方國家的融資渠道更多地通過關系信貸的方式進行。以下的研究分析均是基于關系型信貸理論。Geenbaum和Thakor認為,銀行可以作為監督企業的一個重要途徑。Nakamura強調,銀行在信貸關系的信息生產方面是存在突出地位的。Bergerh和Udell則認為,關系型信貸方式是通過信息的傳遞和交流,來最低限度地降低銀行與企業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提高企業的信貸可得性和信用值,增強銀行的放貸意愿。
3.銀行結構理論Banergee等通過提出“長期互動”和“共同監督”兩種假說,將中小金融機構定位為中小企業的可信長期合作伙伴,相較于組織結構復雜的大型銀行來說,中小銀行更容易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更利于獲取客戶的“軟信息”和發放關系型貸款。且相對而言,中小銀行的貸款利率較低,更加吸引中小企業進行貸款。
(二)國內研究現狀
相較于國外的研究成果,我國的發展較為緩慢且落后。但是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也帶動了中小企業的發展,而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也成為了國內學者研究的一個重點,得到廣泛的關注。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1.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原因分析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認為中小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的透明度低,信息不對稱是導致融資難的根本原因;賈淑軍則認為是信用能力,低中小企業家的聲譽邊際價值較低導致的融資能力不高;王智潔、陳瑩則提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是由自身原因和外部原因兩方面導致的,其中外部原因包括金融環境、金融法律法規及商業銀行經營原則。而巴曙松重點歸納了中小企業自身因素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中小企業負債率高、經濟效益低的特點,一般銀行不愿意進行受理;二是中小企業沒有堅實的擔保做后盾;三是中小企業的制度不完善,很難與銀行確立新的信貸關系;四是低效行業新增貸款難。而王娟持有不同看法,分別從企業和銀行兩個層面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進行了研究分析。
2.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解決途徑張杰認為應鼓勵中小企業之間自身出資組建金融中介機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提出,要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從四個方面進行,包括地區性中小銀行、成立民間擔保公司、借鑒美國經驗和建立個人和企業的信用體系,以及企業的評級征信機構,充分發展其作用;韓光道提出要充分協調中小企業、政府和銀行三者的關系,促進國有銀行與中小企業間融資的有效進行。綜上所述,在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后發現,對于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途徑的研究是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可以為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解決途徑提供經驗借鑒,但目前有些研究結果已經不再能滿足實踐要求。
三、后金融危機形勢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面臨的困境
(一)中小企業地位重要,但抗風險能力差
據統計,我國中小企業占企業數99%,占就業數75%,占GDP60%,占稅收50%,其健康持續發展關系國計民生大局。在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沖擊下,中小企業進行發展的戰略計劃越發重要起來,首先應該做的是加強人們對于中小企業的認識,要使大家明白,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進行中中小企業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中小企業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通過對我國中小企業的資金來源結構進行分析,融資限制十分嚴重,證券市場上的直接融資也主要為了國有企業服務,中小企業根本得不到充足的資金。這種資源配置不對稱,嚴重影響了融資和經濟增長。
(三)中小企業權益性融資少,融資結構不合理
中小企業主要依靠債務性融資,通過向銀行貸款活的資金,而權益性資金甚少,主要是由于傳統的金融管理體制所引起的。所以才會導致中小企業面臨諸多困境,比如中小企業自身的高風險性、低收益性與金融機構所遵循的風險規避原則相矛盾,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和融資成本偏高的矛盾等。
(四)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弱,融資成本過高
在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途徑單一,地位不突出,導致其融資能力十分薄弱。正因如此,才會使在對外融資過程中更傾向于進行企業之間的商業融資,融資租賃等非金融機構的速效融資以及其他非正規融資渠道。相較之下,這些渠道的融資成本更高,資金規模小,不具有規模經濟。
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現狀的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不合理
我國中小企業一直以民營經濟作為經濟結構主體,相較于大型國有企業來說,發展時間短,規模小,在公司內部并沒有形成規范合理的治理結構,才會由此引發諸多不利于融資的影響因素。
(二)金融危機導致中小企業信用等級大大降低
中小企業高比例的倒閉和違約、中小企業融資規模小,單位融資成本高、中小企業誠信意識不強,資信程度不高等等導致信用等級降低,融資難度進一步增加。
(三)我國目前金融體系缺少對中小企業的有效支持
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因其制度規定導致資金供給不足,才會引發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由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所決定的金融體制,具有高度壟斷的特點,以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題,根本不為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金融體制改革后金融機構經營策略的轉變,對中小企業的融資仍舊不利,如:在新的信貸管理體制下,各商業銀行實行“審貸分離”、“貸款風險終身責任制”,等制度,普遍缺乏拓展信貸市場的積極性,基本上放棄了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
(四)缺乏規范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正因為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的不重視與歧視,偏向于向大中型企業進行貸款擔保等,日積月累使得兩者之間存在信息壁壘,所以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為了保護自身利益,且并沒有能力支持鼓勵中小企業,才會使中小企業出現融資困境。
五、解決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一)完善中小企業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提高融資能力
中小企業自身存在的問題是產生融資困境的最根本原因。對于中小企業來說,要想突圍出融資困境,必須從自身做起,改善公司內部治理結構,提高整體經營能力,增強內在融資能力,將自身發展與政府的鼓勵政策、產業發展方向等相結合,爭取更多的支持。
(二)抓住后金融危機下投資機遇,提高企業信用等級
可以通過注意以下事項提高信用等級:依法登記注冊,連續守法經營;爭創榮譽資質,如企業各類榮譽、行業資質、管理認證狀況以及銀行信貸、稅務信用等情況能增加企業信用度;提高人員素質;積極公益事業;遵守行業行規;改善財務管理;積極履行義務,如期執行行政處罰決定或司法判決等等。
(三)抓住后金融危機下機遇,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
要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首先要建立起高效、科學的中小企業信貸管理體制和貸款發放與管理的約束激勵機制等。此外要進行銀行組織內部體系的創新,發展與中小企業相適合的金融機構,來穩定地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從而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減少民間借貸“體外循環”的風險、解決基層金融空洞化等問題。在政策方面,要完善我國的政策性金融體系,通過建立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允許貸款壞賬的稅收抵免,降低小企業貸款成本和風險,增強銀行機構對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
(四)抓住后金融危機下機遇,加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導致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信用擔保體系不發達和無處尋求擔保的問題。所以要解決此問題,必須加快建立一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利用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企業三重關系建立起擔保機構,實現中小企業的融資。
(五)建立中小企業集群,降低融資成本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交易成本過高,因此,解決困境可以從降低交易成本入手,如發展政府公共服務,進行風險投資等等。
作者:張尼斯 單位:江西財經大學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49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