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醫院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狀況分析
護理人員作為醫療團隊的一員,肩負著救死扶傷,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任。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癥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情緒低落、反應遲滯和軀體不適等。同時其發病隱匿,缺乏典型的臨床表現,常常被護理人員所忽視。久而久之,會導致嚴重心理障礙的出現。有研究表明,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要遠低于普通人群。而護理人員作為特殊群體,其生活質量的高低不但關乎自己,還直接影響護理服務的質量。當前對護理人員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對于護理人員生活質量的研究甚少。我們旨在調查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現狀,并分析其與護理人員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為提高社區醫院焦慮和抑郁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提供理論指導。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法,于2014年3-11月,隨機抽取遼寧省錦州市400家社區醫院800位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社區醫院納入標準:
(1)在衛生局注冊。
(2)社區醫院護理人員數目≥8名,再從每家社區醫院中隨機抽取4名護理人員。護理人員的納入標準:
(1)工作時間超過半年。
(2)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本研究。
(3)無妨礙心理測試的疾病者。排除標準:
(1)危重癥或疾病正處在急性期者。
(2)有意識障礙且無法配合者。
(3)曾在近1個月內服用過某種抗焦慮、抗抑郁的藥物者。
(4)既往曾有精神病個人史、遺傳史、家族史、老年癡呆、遺傳或吸毒史。年齡為30~60歲,工齡為1~5a,學歷為中專及以下的有361人,大專學歷250人,大專以上學歷189人。
1.2方法
1.2.1調查工具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護理人員的姓名、性別、年齡、教育程度等。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評定護理人員的焦慮情況。該問卷共有20個條目,應用4級評分,主要評定癥狀出現的頻度,其標準為:“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有;“2”表示有時有;“3”表示大部分時間有;“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都有。其中有l5項是用負性詞陳述的,按上述1~4順序評分。其余5項(第5、9、13、17、19)是用正性詞陳述的,按4~1順序反向計分,總分大于等于53分者判定為焦慮,原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78,提示問卷有良好信度。護理人員抑郁量表:用于護理人員抑郁癥的篩查。問卷共有30個條目,每個條目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得分在0~10分表示無抑郁,11~20分輕度抑郁,21~30分中重度抑郁,原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69,提示問卷有良好信度。生活質量量表:該問卷評價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主要有即生理功能、生理職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以及健康變化指標8個維度,共計36個條目。得分越高提示護理人員生活質量越好,原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69,提示問卷有良好信度。
1.2.2調查方法經護理人員知情同意后,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在校護理本科學生作為調查員當場發放問卷,檢查調查問卷。并對有缺項、不合理的問卷當面確認、修改,保證調查數據客觀性及準確性。共計發放問卷850份,剔除填寫質量不合格、回答問題不全等無效問卷50份,有效回收問卷800份,有效率為94.1%。
1.2.3質量控制采用問卷調查法,由經過專業培訓的在校護理本科學生完成,問卷當場發放,當場收回并檢驗問卷完整性。征得醫院管理者同意合作的前提下,對于問卷采取調查員、調查負責人與質控員3人審核制度,以保證收回問卷的質量。同時質控員對每一調查者按5%的比例隨機抽取回收的問卷進行審核,以確保問卷真實反映實際情況。
1.3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得分應用x±s表示,χ2檢驗進行分析;不同組別之間生活質量的差異比較應用方差分析;護理人員生活質量總分及各維度的得分同其焦慮和抑郁之間關系應用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現狀
800名護理人員中,存在焦慮和抑郁的護理人員分別有356和406名,焦慮、抑郁陽性率分別為44.5%,50.8%,護理人員中抑郁較焦慮表現更為突出,經χ2檢驗,抑郁和焦慮具有相關性(χ2=9.345,P=0.002)。
2.2焦慮對護理人員生活質量的影響
無焦慮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普遍高于焦慮組護理人員,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及精神健康的5項評分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抑郁對護理人員生命質量的影響
無抑郁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普遍高于抑郁組,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6項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之間關系
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評分與其生活質量總得分以及各維度的得分之間均呈負向相關關系(P<0.05)。
3討論
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發生率分別為44.5%,50.8%,二者之間有明顯的相關關系。ICU、急診科、頻繁倒夜班的護理人員患焦慮、抑郁癥的發病率明顯高于普通科室、長白班的護理人員。出現這種現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護理人員長期接觸社區老年人、工資待遇低,常常不被社會認可等產生焦慮、抑郁情緒,進而形成焦慮、抑郁癥。研究結果表明,社區醫院中年齡>40歲、學歷偏低、工齡長的護理人員焦慮、抑郁癥的發生率與其他護理人員相比要偏低,其原因可能是低學歷、工齡長、年齡大的護理人員能夠更好地接受當前的工作現狀,同時這些護理人員大多家庭經濟負擔較輕,而學歷高、工齡短的護理人員常常由于工作時間短沒有接受當前的工作現狀,沒有看到自己的發展空間,與李楠楠等研究結果相似。社區醫院護理人員焦慮、抑郁癥的發生率較高的醫院因素有:
(1)社區醫院領導對護理人員的關注不夠,只注重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而忽視了對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的關注。
(2)社區醫院由于盈利較三甲醫院等大醫院少,導致很少組織護理人員進行聚會、旅游等集體活動;同時,社區醫院的護理人員大多專業知識薄弱,對自己的心里健康也很少關注,同時也沒有相應的心理健康知識來源,進而引起焦慮、抑郁癥的出現。國外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的焦慮和抑郁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關性。無焦慮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各維度的評分都高于焦慮組護理人員,但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社會功能及精神健康5項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無抑郁組護理人員生活質量各維度的評分都高于抑郁組護理人員,但生理功能、身體疼痛、總體健康、活力、社會功能以及精神健康這6項評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同時,護理人員焦慮、抑郁的評分與其生活質量的總分及各維度評分呈負向相關關系。結果表明,護理人員焦慮、抑郁情緒可影到響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狀況,護理人員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其生活質量就越低。護理人員人由于長期工作在社區醫院,很少有機會接觸當前最新的醫療知識,而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自己的身心健康,這就導致社區醫院的護理人員知識儲備量不能滿足人們對于健康的要求,進而導致社區醫院的護理人員更加不被社會認可,長此以往,會使護理人員自身不認可自己,而出現身心焦慮、抑郁,這種狀況持續就嚴重的影響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同時焦慮、抑郁情緒可使護理人員的免疫調節能力減低而增加并發癥的發生的危險。焦慮、抑郁使機體功能不能正常運轉,影響工作、行走等方面,焦慮常使患者失去與人交往的耐性,抑郁會使患者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從而影響其人際交往、生活樂趣等方面而嚴重影響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進而影響社區醫院的護理服務質量。單純的焦慮、抑郁治療不能使護理人員的社會功能完全恢復,適當的心理干預有利于預防創傷后心理障礙的發生。對護理人員除采取正常的心理疏導外,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1)實施小組干預模式:有研究表明,小組干預模式能夠顯著提高患有焦慮、抑郁癥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采用小組活動的形式,將10個護理人員分成1組,創造了1個小型的社交空間,增加了護理人員的交流機會,從外部環境上改善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改變其消極被動的思維方式,使他們正視現實,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心理應激能力。同時也促進了護理人員與社會的接觸,減少情感與社會功能的退縮,提高護理人員的生活技能和社交能力,從而改善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提高社會適應能力。
(2)進行支持性心理干預:有研究顯示,支持性心理干預也能夠明顯提高抑郁、焦慮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對社區醫院護理人員進行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為護理人員常見的心理特點及心理問題,讓護理人員能正確的認識心理問題。
(3)心理護理干預:根據護理人員的心理特點、文化程度、愛好等采取多種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如心理支持性干預、心理疏導法、放松訓練、音樂療法等,社區醫院平日里應在院內定期開展各項文體活動,鼓勵護理人員積極參加,展現自身才能和價值,使其身心調節到最佳狀態。護理人員焦慮和抑郁情緒發生率較高,護理人員的焦慮、抑郁情緒越嚴重,生活質量就越低。在護理工作中,應及時采取各種針對性及行之有效的心理護理干預措施,減輕護理人員的焦慮和抑郁情緒,促進身心健康,提高護理人員的生活質量。
作者:惠春影 李紅玉 單位:遼寧醫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6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