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創建思考
當下,以90后為主的大學生,因為家庭學校的教育,社會的影響,他們思想超前,渴望獨立,要求高,但是行動上卻落后一步,這就造成了心理上的落差,導致了許多悲劇的發生。近年來大學生自殺現象越來越多,曾有記者對廈門100名90后大學生做了隨機調查,結果有將近兩成人有過自殺的念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急需引起人們的重視,現在很多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們心理方面的課程,但是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網絡環境對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
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這里主要討論負面影響。
(一)打游戲和追劇。網絡是一個誘人的虛幻世界。很多大學生,男生成日在宿舍打游戲,女生一部部追劇,導致降級,退學的嚴重后果,更是造成了心理上的諸多問題。一次去一男生宿舍,進去之后,三個人都在桌前打游戲,對開門進來的人一點反應也沒有。還有一次晚上睡覺,聽到桌子椅子相撞的聲音,砸東西的聲音,一直持續到后半夜,第二天有同學說是他們舍友打游戲,幾乎天天這樣,怎么說都不聽,實在是忍不下去了。身邊很多女生晚上看劇可以持續的凌晨三四點,一直亮著燈光,其他舍友想睡也睡不著,于是有人就會買簾子把床周圍都擋起來。大學生這樣沉迷網絡游戲和電視劇,不僅對自己眼睛、身體、學習等不好,也影響到了舍友,這樣長此已久,同舍友同學的關系逐漸惡化,人際關系變差,使他們開始感到寂寞,更加依賴網絡,人際關系更差,這樣的惡性循環對大學生的心理造成很大負擔,當他們無力承受的時候,就會出現反常有危害性的行為。
(二)瀏覽危險網站。就像現實社會潛藏著危險一樣,網絡也無處不存在著危險。打開網頁時,周圍會附加著各種廣告,不健康網站的推薦,對于自控力強,心智成熟的大學生,就不存在很大的問題了,但是很多大學生并不是這樣的,他們雖然年齡上成年了,但是心理上還沒有成年,處于青少年到成年的過度階段,誤入歧途的可能性和危險性是很高的。這與他們的自我認知不夠,不到位,高估自己有關。大學生們以為自己可以抵制,可以克制自己,但往往就是這種“自信”促使他們邁出了走向危險的第一步。其次,好奇和求知欲望也是其中的原因,不是只有小孩子才有好奇心,就是大人也有好奇心,正直青春的大學生,充滿生命活力,正是好奇心旺盛的階段。相伴而來的就是求知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大學生們會渴望去了解,滿足自己的好奇心,就像潘多拉因為好奇心打開了魔盒一樣,本以為自己可以控制之后出現的情況,但是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變得措手不及。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大學生們以樂觀的態度去接觸一些危險網站,直到正真接觸之后想要抽身出來時,已經陷得太深而拔不出來。對他們健康心理的塑造造成阻礙和傷害。
(三)社交軟件和網絡交友。QQ、微信、微博、facebook等等眾多的社交軟件和社交網絡方便了大學生的交流,讓大學生們可以交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好友,可以了解不同地區國家的風俗文化,也可以作為學習其他語言的一種方法。但是有的大學生過于依賴這些社交工具,忽視了身邊同學朋友的存在,很少與周圍的人群進行交流,這樣讓他們變得自閉,憂郁,逃避現實世界而傾向于虛擬的人際關系網,他們在遇到問題困難時,不是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而是轉向網友,跟他們說自己的所遇所想,談心談天,使得他們的心理變得起起伏伏,很不穩定。有的大學生會開始網戀,過分幻想,導致想象與現實出現巨大的的反差,一旦受到現實的阻礙打擊,心情會產生很大的波動,做出反常的舉動。新聞中有不少因為見網友被騙,有的甚至回不去在流浪的時候才被當地民警發現的大學生。且不說其他什么,這種經歷給他們的心理上留下的陰影,如果不能正確面對,很可能成為永久的傷疤,對以后的行為、選擇產生負面影響。
(四)接受到負面信息。網絡信息量龐大,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這些都要求大學生在接受信息的時候有很高的判斷力和分辨力。選擇信息就像選擇人生道路,都很重要,而且信息的選擇將影響到到對人生道路的選擇。一些網絡黑客和模仿電影情節實施非法活動的大學生就是在繁多的信息中沒有正確的選擇和接收。有的學生看到一些娛樂新聞后,把關注娛樂八卦作為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占用大部分時間,由此延伸出了盲目追星,腦殘粉等一些列問題。在網絡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出現了諸多網絡時代之前沒有的問題,解鈴還需系鈴人,我們應該從網絡出發,但也不能脫離現實,通過新的教育模式來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二、怎樣在網絡環境下構建大學生心理教育新模式
(一)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大學生們重視起來。將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作為一門主修課程而不再僅僅是一門選修課。因為作為選修課,大學生們對其關注度較低,不僅選擇該類課程的人數不夠,選了課的學生上課的質量也達不到好的效果。且很多學生選這類課程,是覺得好玩、好過、好奇等,而不是認為它像一門主課那樣需要學習研究并用到實際中去。這樣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既然是大學生心理課程,那就要從大學生心理方面去分析怎么開課。
(二)提高師資隊伍和課堂質量,新增網絡與心理方面課程。讓主體重視起來是第一步,但是如果主體開始重視了,去沒有得到實際的幫助,會增加他們的心理壓力和負擔。高校在普遍開設課程的同時,要為大學生們配備高素質高能力的教師,提供好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設備,從基礎開始,全面穩定的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增設網絡與心理方面的教育課程,讓大學生認識到網絡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引起他們的注意。
(三)加強網絡管理,創建良好的網絡文化。如果網絡沒有傳播出各種負面有害的信息,那自然也對接觸者不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可以對一些網站等加以權限設置,通過網絡多做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既然大學生們喜歡通過網絡平臺獲取信息,交流和學習,那大可以通過他們喜歡的方式傳播教育信息,這樣更容易讓他們接受。也可以通過飛信、QQ、微信這些聊天軟件和他們溝通,去發現他們心理方面的問題,再找相應的解決方法。
(四)定期做大學生心理測試。高校可以組織學生定期做網上大學生心理健康測試,對心理有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教育輔導。
三、結語
在這個信息復雜多樣化的網絡時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要引起廣泛的關注,不僅大學生自己要開始關心自己的心理健康,家庭和學校也要給予一定的關注和幫助。對于高校,更要通過網絡平臺創建新的教育模式,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作者:馮瑤 單位:山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本文html鏈接: http://m.35694.cn/qkh/67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