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日語聽力教學研究主要從教師的視角關注聽力教學理論及相關的實證研究,而忽視了學生這一主體是如何認識聽力教學、如何進行聽力課堂學習以及實施自主聽力學習等問題,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采取的線上課堂教學,學生如何進行聽課和自主學習。本研究從學生的認知視角,采用問卷形式對10所國內高等院校日語專業的305名學生進行了線上聽力課堂教與學的調查。結果表明,線上聽力課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課堂的趣味性,但對學生的自律性和自主聽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希望教師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指導和監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增強其聽力的自主學習意識。
本文源自決策探索(下),2020(11):42-43.《決策探索(下半月)》(半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河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主辦。主要欄目:本刊專稿、專家講壇、踐行十八大、和諧社會、熱點透視、決策觀察、領導科學、他山之石、財經縱橫、社會發展、企業天地、科教園地。
“聽”是人類交際活動中最基本的形式,聽力作為一種基本語言技能一直受到外語學習者的重視。但在現實中,“為什么每天都聽日語可還是很難聽懂”等來自學生的疑問不絕于耳。這些問題引發我們重新審視聽力學習的重要性。
朱桂榮(2018)通過梳理日本學研究刊物中2006年至2016年10年間國內有關日語聽力教學的研究發現,目前中國的“日語聽力”教學方法得到了很多改進,聽力教學的理論性有所增強,具體表現為:重視聽力策略的培養;重視學生之間的互動,注重提升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但是,尹松(2008)指出,盡管大學日語專業的聽力課程肩負著提高學生聽力水平的重任,但是大部分教師對聽力的重要性還缺乏足夠的認識,教學理念也有待更新。朱桂榮(2018)認為,當前我們需要展開大規模的基礎調查,找出制約日語教育發展的重點問題及其影響因素。
據此我們發現,國內日語聽力教學研究由聽力教學理論的探討發展到教學理論的實證研究,有了實質性的進步,但這些都是從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進行的研究。而作為學生,應該如何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應對聽力效果難提高這一問題?特別在今年由于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疫情,將授課形式從以往的教室課堂變成了網絡在線課堂(簡稱“線上課堂”),在線上課堂中怎樣的教學形式有利于學生的聽力學習,學生需要掌握怎樣的聽力策略有助于聽力效果的提高,學生與教師應該進行怎樣的互動以及學生應該如何在線下進行自主聽力訓練,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探究。
本研究小組由日語專業大三、大四學生組成,該小組成員對日語聽力課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學生應該如何提高聽力學習效果等問題產生興趣。筆者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國內高校日語專業線上聽力課堂的教學現狀,從學生的視角探討聽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調查方法與實施
2020年6月,本小組展開日語聽力線上課堂教學方式的調查。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與采訪調查相結合的形式,問卷調查采用紙質問卷和超星問卷調查軟件兩種形式。本次調查共收集到國內10所高等院校日語專業的30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305份。這10所院校中既有東北師范大學、東北大學等雙一流高校,也有四川外國語大學外語類高等院校,還有長春師范學院、大連民族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財經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省屬高等院校,以及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等民辦高等院校。本次調查的目的主要聚焦于學生對線上聽力課程的重視程度、教學方式與學習效果,不將由院校類別造成的差異作為分析對象。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調查圍繞線上課堂教學方式、線上線下聽力課程對比和聽力自主學習設計三個板塊進行題目設計。以下從問卷題目順序進行分析:
一是“在網絡授課方式下,聽力課在你心中的重要程度有怎樣的變化”:42%的學生認為變得更加重要了,14%的學生認為變得不重要了,其余的學生認為沒有變化。二是“網絡授課的聽課狀態是”:46%的學生選擇“積極跟進”,47%的學生選擇“盡力聽著但時常走神”,6%的學生選擇了“隨便聽聽,同時做點其他事”。說明學生在主觀上愿意認真對待課程,但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干擾,影響精力集中。三是“相比線下授課,網絡授課方式的聽課效率和注意力集中程度”:61%的學生選擇了“有所下降”選項,18%的學生認為“有所提高”,其他學生認為沒有變化。四是“目前網絡聽力課的所用教材(多選)”:約82%的學生選擇“教科書”,約51%的學生選擇“課外聽力材料”;選擇“考級聽力音頻”者達到46%;選擇“電影、日語或音樂”的也達到32%,還有部分學生選擇“日劇、動漫”。可見教科書仍然是主要授課教材,但同時教師也更注重搜集課外資料以補充課堂的不足,使線上課堂的教學方式趨于多元化。五是“網絡授課中,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多選)”:89%的學生選擇“放錄音,對答案”;75%的學生選擇“針對內容進行提問”;68%的學生選擇“就難句進行聽力技巧指導”;52%的學生選擇“進行相關文化背景介紹”;61%的學生選擇“就聽力內容進行討論”。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有幾位學生寫了如下內容:“指名朗讀文章”“令人害怕的重復”“寫感想”。可見學生對單獨發言、機械重復和無端的寫感想持有排斥態度。六是“目前聽力線上課的授課形式(多選)”:選擇“電腦屏幕共享”和“用麥克風交流”人數最多,有近50%的學生選擇“教師開視頻授課”,但選擇“大家開視頻”的只有8%。七是“授課過程中是否有小組討論或學生發言等互動環節”:81%的學生選擇“有”。說明教師在線上授課也很注重與學生的互動。八是“線上課期間的課外聽力學習時間較傳統線下課堂有變化嗎”:36%的學生認為“有更多的課外學習時間”;54%的學生認為“沒有變化”;只有10%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時間變少了”。在開放題“有更多課外時間的理由”中,有的學生填寫“因為在家學習減少了出行時間”以及“沒有了社團活動”;而認為“課外自主時間變少了”的學生給出的理由主要有:“缺少監督,自律性不好”“家里的雜事很多”和“沒有競爭,變懶了”。九是“網絡授課期間的課外聽力學習方式(多選)”:多數的學生還是選擇“完成老師指定的作業”;其次是“自己找聽力材料進行練習”;而選擇“純娛樂學習”的也占到總人數的1/3。說明學生對聽力技巧和策略還需進一步掌握。十是“目前每周進行課外聽力學習的次數”:選擇“1~2次”的學生占65%,選擇“3~5次”的學生占26%,選擇“完全沒有課外聽力學習”和“大于等于5次”的學生分別占4%和6%。說明學生普遍對自主學習有清晰的認識,能夠有意識地保持少量自主聽力練習。十一是“你最希望網絡聽力課堂的教學形式突出哪項特點(多選)”:選擇“應用性強”和“趣味性高”的占比基本相同,為34%,“難易程度適中”的為20%,“互動性強”的占13%。十二是“網絡授課和教室授課哪種方式學習效果更好”:65%的學生選擇了“教室授課”,23%的學生認為“沒有區別”,只有12%的學生選擇“網絡授課”。
三、思考與建議
(一)線上日語聽力課堂教學方式的特點
一是線上聽力課堂所用的教材資料更加多元化。線上課堂具有云資料儲備豐富、鏈接方便、即時播放等特點,相比傳統課堂更加靈活。二是線上聽力課堂的交流方式發生了變化。通過新媒體技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還可以實現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的直線交流。三是課下自主聽力時間變得更多。
(二)線上日語聽力課堂存在的問題
一是采用線上課堂的方式,學生的專注力容易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學生的聽課效率有待提高。二是學生尚未完全建立課外自主聽力學習習慣,缺乏相關策略的引導。三是教師對線上聽力課堂的監管力度不夠,造成部分學生的聽課效率低。
(三)解決對策
一是教師應在課程設計環節增加有關聽力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理論相關的內容,并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行之有效的訓練模式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范式。二是學生對線上聽力課堂的趣味性要求較高,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課堂,都可以適當增加日本人生活的視頻、新聞、日劇等多元化聽說素材。三是教師應在學期教學開始之前,對學生的日語水平和學習目標進行摸底,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根據學生整體水平和學習需求調整教學目標、配置教學資料。四是教師在線上授課時應多關注學生,提倡師生共同開啟視頻模式,以利于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情況,盡量減少周邊環境的影響,使學生更加專心地聽課。五是聽力課的作業形式應該自由靈活,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做課外自主聽力的規劃,給學生留一定的自主學習時間。六是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課堂,教師都可以用小考測驗等多種監督手段督促學生學習。
本調查小組從學生視角對線上日語聽力課堂的教與學做了全面的調查。學生如何在互聯網、自媒體時代更好地進行線上聽力課學習,如何建立聽力自主學習模式等都是今后亟需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尹松.日語聽力教學法的實證性研究[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2]陳力.外語教學法的“后方法”時代[J].基礎英語教育,2009(11):3-13.
[3]朱桂榮.近十年國內日語教育研究動向與展望(2006—2016)[A]:《高等日語教育第1輯》[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8,24-42.
[4]劉曉華.試論自主學習在日語聽力教學中的重要性[A]:《高等日語教育第5輯》[C].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9,25-37.
[5]費曉東.中國日語學習者聽力過程中的心理活動分析[J].日語學習與研究,2017(05):67-73.
[6]日本語教育學會.平成18年度日本語能力試験分析評価に関する報告書[M].琦玉:凡人社,2008.
[7]橫山紀子.『非母語話者日本語教師再教育における聴解指導に関する実証的研究』[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