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階段總目標是通過英語學習使學生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人文素養”,而要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與人文素養,關鍵在于大量的、有效的閱讀輸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花式”的閱讀內容和“花式”的閱讀形式,為學生帶來更加新穎有趣、富有生活情趣與文化底蘊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在閱讀中習得語言,在閱讀中形成語感,在閱讀中提升運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文源自小學教學參考(綜合)2021年1期《小學教學參考》1996年被評為北大核心期刊;是小學教師輔導刊物,具有資料性、實用性、時效性的特點,根據小學教師的需要,配合教學進度,提供實用的教學參考資料。《小學教學參考》成立于1962年,以小學語文、數學兩科為主,兼顧其他各科的教輔類刊物(設有語文版、數學版、綜合版)。主要介紹小學各學科最新的教學理念、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及時反映學科的研究動向、教改趨勢以及小學教學各學科教師關注的教研、教學的熱點問題等。
[關鍵詞]英語教學;花式;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03-0049-02
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高段,豐富多彩、有意義的英語閱讀教學及拓展閱讀,對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有重要的作用與深遠的意義。然而,不少教師的英語閱讀教學常出現以下問題:有的教師習慣開展“服務式”閱讀,把重點放在講授上;有的教師缺乏創新與改變,習慣“流水式”的閱讀教學模式,導致學生沒有閱讀的興趣;有的教師則習慣進行“碎片化”教學,降低了文本閱讀的整體性……下面,我從優化資源、活化形式、創新活動、關注情感四個方面著手,談談如何以“花式”閱讀譜寫小學英語教學新篇章。
一、優化資源,發揮網絡資源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整合和發展,“互聯網+教學”成為英語教育的新模式。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學環境、更加立體的教學平臺、更加多元的教學資源,以及更加靈活的教學選擇。在課堂教學中,網絡閱讀能夠以有趣的動畫、純正的讀音、富有節奏與美感的音樂等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實現閱讀靜態化到動畫化的過渡與轉變,讓閱讀活動變得更加趣味化、生活化、立體化、簡單化。同時,教師可充分發揮班級“班班通”一體機的優勢,以交互的方式增強人機之間的互動,并通過微課、直播、繪本、英語故事音頻、英語動畫、英語電影等手段,拓展學生的閱讀渠道,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和可選擇的閱讀資源,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創造性思維,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5 《Signs》一課時,生活標識這個話題非常具有生活意義,但事實上很多學生對交通標志、旅游標識等基本的生活常識了解得并不多。為了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在“Story time”的拓展訓練活動中,我通過微課出示“交警叔叔”,給學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安全教育課。在這節課中,我為學生準備了任務卡,引導學生邊觀看微課邊圈畫出視頻中提及的標識,并選出這個標識的作用。在這個活動中,學生認識了很多交通安全標志,如注意行人、注意學校、禁止掉頭、單行道等,他們跟著這位“交警叔叔”學得津津有味,課堂中涌現出了更多積極、專業的“小交警”。
又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一課的“Story time”時,我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設計了許多有關動物的猜謎游戲,有拼圖猜謎、簡筆畫猜謎、猜燈謎等,讓學生在猜謎活動中盡享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我出示有關猜謎的小短文,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學生懂得動物的形狀、顏色等方面的英語表達方式,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二、活化形式,開展互動交叉閱讀
開展“花式”閱讀,關鍵就在于打破思維定式,為閱讀教學注入更多的活力,使學生獲得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那么,在英語閱讀教學設計中,教師就要善于優化閱讀的形式,以多元化的閱讀活動構建閱讀課堂,讓有限的40分鐘課堂時間釋放出最大的教學能量。但是,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難以駕馭課堂,一開始還想著讓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可是到頭來又成了教師的自導自演。因此,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閱讀之中穿插學生喜歡的活動,如游戲、歌謠、韻律操、角色扮演、情境配音、詞句接龍、繪制思維導圖等,將閱讀過程變成“過關斬將”的挑戰過程,變成趣味橫生的“闖關”過程,變成輕松幽默的對話過程,真正將文本內容從教材中解放出來,提升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真正理解所學的英語知識。
例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課的“Story time”時,我采用語篇閱讀與生活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文本的閱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圍繞“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Where do you live?”這兩個問題,就Mike、Yang Ming、Liu Tao的上學方式以及家庭住址展開探究。通過清晰的問題主線,幫助學生理清對話內容,深化他們對這兩個重要句型以及表達方式的理解與掌握。在生活化探究活動中,我則借助交互式電子白板,以現場調研的方式,引導學生就“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Where do you live?”“What does your father/mother do?”這三個問題,展開小組之間的問卷調查以及交流互動。然后我圍繞文本最后Liu Tao的解釋“My father is a taxi driver”進行拓展延伸,聯系五年級上冊Unit 5《What do they do?》中有關職業表達的知識,結合本單元的出行方式話題,引導學生展開進一步的探究。通過這種交叉互動的閱讀方式,強化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知識的遷移與應用,深化學生之間的了解,增進學生間的情感,讓英語的生活化應用充分體現出來。
三、創新活動,提升語言交際素養
創新,是課堂活力的源泉。在英語課堂中,開展“花式”閱讀教學,其核心就在于創新,即讓學生在每一次的閱讀中都有新的體驗、新的收獲,使他們對下一次的閱讀有新的期待。因此,在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感興趣的生活話題、熱衷的生活活動等來設計具有生活氣息的教學活動,以閱讀為媒介,搭建起文本與生活之間溝通的橋梁,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思考、在交流過程中表達,提高活動的語言交際功能。此外,教師還要敢于創新,創造性地整合其他學科的知識,或模仿動畫片、綜藝節目、探究活動等,以角色扮演、續編故事、手工制作、創編繪本、問卷調查、現場直播、“班級大偵探”等形式,開展耳目一新的閱讀活動,讓學生經歷完整的閱讀過程,實現輸入到輸出的轉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