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中教育體制的不斷更新和改革,英語教師要應對新的高三英語教學挑戰。教學反思作為一種教師的優良美德,有利于及時幫助教師挖掘自己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困境,進而有效提高教師的專業研究水平、教學活動改良水平。基于此,筆者將從教學反思在高三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入手,探索提高英語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教學方法。
本文源自嚴海燕, 高考 發表時間:2021-05-07《高考》作為唯一以高校招生考試命名的期刊,《高考》始終強調“考試導向”,以全面提升考生的應試能力和考試成績為目標,突出考試刊物與一般教輔刊物的差異性。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旨在反映國內外教育教學科研實踐的最新成果,服務于科教興國戰略。
關鍵詞:教學反思;高三英語;應用策略
引言:教學反思,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再認識,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教學反思是高三英語教師提高個人專業研究能力的一種高效措施。教師應當在對高三學生展開高質量的英語教學同時,挖掘自己在課上的不足之處,并用新穎、靈活、高質量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學行為,給予學生良好的學習體驗。
一、審視自己的教學效果,判斷教學目標的完成水平
(一)根據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吸收水平,改良教學目標的設定方式
高三英語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之前必須擬定完整、高品質的教案,以此保證每節英語課程中的教學環節都能夠順利地實施,當然,除了教學環節的設定以外,教案中教師也應當設置自己的教學目標。教師需要按照自己教學目標的設定來創設自己的英語教學環節,教學目標影響著教學導入、教學過程、教學設備、教學時長、教學重點、教學難點、作業設計、板書設計各個方面 [1]。教師自己的英語教學目標是否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依據每節課結束以后學生對課上英語知識的吸收水平。所以說,教師應當對自己的高三英語教學過程進行系統的反思、求證、再認識,進而總結有效的教學經驗來改良自己的教學目標。
此外,在高三階段,教師除了要設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外,還要為學生制定遠景計劃。
首先,教師應當在教學反思過程中探究學生對某一階段的課內英語知識內容的吸收效率以及英語能力的提升水平,以此來判斷自己設定的教學知識與能力目標是否完善。教師需要考察的內容既包括學生在課上的反應能力、答題速度,又包括學生是否能夠輕松靈活地跟進教師的教學進度。當學生能夠積極地按照教師的教學要求開展學習活動并在其中表現出明顯的自我效能感時,證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吸收能力與教師設定的教學目標完美契合。但是,這只是一種理想的判斷標準,教師不能保證班級的所有學生都能有效吸收英語知識,所以,教師應當根據班級中等英語水平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來判斷教學目標設定的合理性。
其次,英語教師應當在教學反思環節思考自己向學生傳授了系統的英語學習方法以后,他們是否能把這些學習方法應用到英語學習上,以此判斷教學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完成水平。也就是說,當學生能夠在課上依據教師傳授的單詞記憶方法、語法學習方法、語音發音方法等進行舉一反三,熟練應用在自己學習英語知識的各個環節。當這些方法教學的效果并不明顯時,教師應當及時收集有效信息進行改良。
最后,英語教師除了要分析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效率、對學習方法的掌握水平以外,還要反思自己的教學內容是否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是否滿足了學生的心理需求。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強調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與“智力因素”的相互結合,他把智力情感比作是“知識的種子灑落其上并從中長出智慧的土壤”,認定“思維始于問題和驚異感”;指出,若沒有“情感——意志上的刺激力”,則“活生生的思維優雅就會枯萎”。因此,教師要不斷更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中的內容,提高自己英語課堂教學的豐富性。
(二)保障學生的能力水平,注重構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英語教學目標、遠景計劃
在高三階段,教師除了根據學生課上的反應制定相關的目標以外,還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課上表現情況、單詞詞匯量、語法應用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聽寫能力等方面的水平,為學生構建能促進自身全面發展的三維教學目標。此外,教師還要注意為高三階段的學生設定遠景教學計劃,保證學生的階段性發展水平。
一方面,教師要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狀況,為學生設定在某一學期之內掌握對應英語教材的英語詞匯、英語語法的計劃,并在后期復習階段著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日常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另一方面,教師要定時為學生設定周測、月考、期中考以及期末考,通過批改學生不同階段的測驗試卷來反思和檢驗學生日常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的標準,考察自己設定的教學目標是否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日常學習成績和學習狀況為不同英語學習水平的學生設定相應的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平等對待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例如,英語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三英語上學期模塊九中的 “Unit 1 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進行教學反思時,要多加利用周測試的方式檢驗學生對本單元中各個國家的文化以及重點單詞、詞塊、句型的掌握水平,反思學生在測驗中經常出現的書寫錯誤、易扣分項,在之后的教學目標設定中為學生設定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內容,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在英語方面的思維能力。
二、觀察課上的學生反應、學習氛圍,考察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一)注意師生的角色轉換,改變舊有的教學行為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倡導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主張學生在教學課堂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創造能力和知識功底。師生角色轉換作為一種改變舊有教學行為的教學模式,有效破除了過去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學弊端,保證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也使教師找準了自己的組織者形象 [2]。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能夠有效發展他們的思考能力、問題意識、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要在教學反思中注意順應新時代的教育主張,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探究學生的主體性是否得到充分地發揮。
此外,由于高三階段學生的英語水平分層比較嚴重,教師要在發揮自身組織者作用的同時反思學生在課上面對教師的提問的英語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反應。當中上游學生都能夠回應教師的英語問題時,證明英語問題的內容能夠讓班級平均水平的學生所接受;但當只有上游成績水平的學生能夠回應教師的問題時,證明教師設定的教學問題不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在教學過程中,班級下游學習水平的學生與教師的互動一般很少,所以,教師要在教學反思過程中為下游學習水平的學生制定專門的教學計劃,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提高班級學生的整體英語學習能力,促進班級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在反思的同時注意利用有趣的教學形式為課堂教學烘托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每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教學軌道,有效提高他們的英語學習效率。英語詞匯作為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基礎知識內容,教師要注重采用聯想法、詞根詞綴法、編故事法、諧音法等有效的教學措施提高學生的單詞詞匯量。
例如,英語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三英語上學期模塊九中的 “Unit 3 The meaning of colour”進行教學反思時,要改變自己過去使用的陳舊單詞教學法,利用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記憶更多的英語單詞提供便利。當講授“oppose(反對,對抗)”這個單詞時,不應該讓學生用“死記硬背”的方法記憶單詞,而是首先要讓學生理解“op”這個單詞前綴含義為“相反”,其次,讓學生復習自己舊有的知識回答“pose” 的漢語意義為“姿勢”,“oppose”就是指“相反的姿勢”,也就是“反對、反抗”。
(二)尊重學生已有的英語知識,培養學生的口語能力
教師在教學反思環節中要分析整節課學生在課上的表現情況和思考深度,在了解學生的英語知識儲備的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英語口語能力。英語口語能力的培養既能夠提升學生的單詞記憶水平和閱讀能力,還能有效提高學生在聽取聽力原文時的反應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
教師在反思英語口語教學的環節時,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以探索者、發現者和求知者的身份學習英語口語知識。教師應當從單詞教學入手,提升學生對單詞發音的掌握水平,之后將英語單詞融匯進句子當中,采用教師范讀的方法引導學生使自己的發音水平變得更加標準、純正。
例如,英語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三英語上學期模塊九中的 “Unit 4 Behind beliefs”進行教學反思時,要多加反思自己的語音教學活動對學生語音水平造成的影響。教師應當從已有的教學經驗中利用學生學習過的濁音、清音等英語語音知識提高他們的單詞發音水平,在教導學生學習“expression” 這個單詞的發音時,教師要讓學生試著發出“ex”、“press”、 “ion”等常見英語構成部分的音,進而引導學生將這幾個部分連接在一起并發出“[?k?spre?n]”的語音形式,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語音實踐水平。
三、檢查英語作業質量,查看知識的滲透效果
(一)從作業形式判斷學生的完成意愿,積極創新英語作業
英語作業作為引發英語教師反思的有效環節之一,教師要根據學生日常對作業形式的感興趣程度、作業完成積極性等方面進行優化,用具有獨創性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完成英語作業的興趣和好奇心 [3]。教師要想優化自己設定的作業形式,就必須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出發,以減少書面作業形式為基準,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實踐應用水平。
例如,英語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三英語上學期模塊九中的 “Unit 2 Witnessing time”進行作業設計反思時,教師要從自己的作業形式設定上探究更加有效的實踐措施,通過改變書面形式的方式,多利用微課視頻、信息收集等作業形式發展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與問題意識。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本單元的英語課文掌握有關“雅典衛城”等名勝古跡的歷史背景知識提升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二)從作業內容檢查學生的完成程度,更新英語作業內容
英語教師除了要多加反思作業形式以外,還要針對自己設定的作業內容進行反思。教師要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質量和數量來判斷作業內容的難度是否適應學生的階段性水平,當作業質量出現較大的紕漏,作業完成數量也很難達到標準時,教師要適當換用難度比較低的作業內容進行布置,有效提高學生在作業方面的完成程度。教師在規劃作業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日常學習水平和詞匯量,注重彌補學生英語知識上的薄弱處,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
例如,英語教師在對譯林版高三英語上學期模塊九中的 “Unit 3 The meaning of colour”進行作業設計反思時,教師要根據學生對本單元單詞的掌握水平、語法知識的應用水平、課文閱讀水平等反思自己的作業內容設置,盡量選用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作業內容提高他們對“tolerate”、 “oppose”、“value”等重點單詞的掌握水平,并發展他們造句、翻譯等方面的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三英語教材對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英語語音能力、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所以,英語教師應當立足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每次教學結束以后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活動的安排,通過提高自己的再認識能力為學生創設出高質量、趣味性強的教學活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