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建立獨立自主的互助課堂是高校英語教育改革至關重要的一環。高階思維能力是提高學生獨立自主思考,培養學生辯證批判精神的不二法則。英語教育改革的緊迫性和復雜性使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從高階思維的培養出發,探討如何在教學實踐中培養大學生自主思考和獨立思辨的能力,從而為大學英語互助課堂的建立提供思路與策略,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可行方案。
本文源自王天華; 艾琳,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發表時間:2021-05-20《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月刊)創刊于2005年,是由黑龍江教育雜志社主辦的高教刊物。曾榮獲”黑龍江省社科十佳期刊:。本刊以高教評估研究為重點,探索我國高教評估理論與方法,注重高等教育發展研究、校本研究,立足黑龍江,面向全國,為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老師專業化發展服務。
關鍵詞:高階思維能力;教師;學生;自主互助課堂
目前,科學教育改革的一個主要內容是從低階認知技能向高階認知技能的轉變。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求教育者擺脫傳統死記硬背的教學模式,著重提高學生的辯證思考、解決問題、評價判斷等方面的能力。當學生遇到不熟悉的問題并對問題產生懷疑時,高階思維能力能夠激發人類的思考機制。換言之,思考不是自發產生的,必須是由一些問題、困惑或懷疑激發的。因此,合適的教學設計能夠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展,能夠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自主互助的能力。
迄今為止,國外學者將高階思維能力培養運用于各個學科。尼克森(Nickerson)探索創造性思維音樂教育中的作用,他認為在音樂創作中創新思維和批判思維是相輔相成的維度[1]。米里、大衛、尢里(Miri & David & Uri)認為基于詢問的觸發機制,可以激發學生在化學課堂上的思考能力。他們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學生發展了批判性思維,解決問題及知識整合能力[2]。國內高階思維能力的研究仍處于初級階段,學者熱衷于闡釋各學科要達到的學科目標,探索高階思維實施的條件及現狀。賀鶯探索了翻譯教學模式的高階思維培養目標及實施條件[3]。也有學者通過實證的方法對高階思維能力進行了研究。汪茂華(2018)剖析初中科學學科高階思維的評價工具,他調查了初中學生科學學科高階思維能力的現狀并分析了動因[4]。總的來說,國內外學者側重研究高階思維能力的重要性,注重教學策略的分析,卻忽略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本文將聚焦高階思維能力培養,剖析如何在大學英語課堂形成自主互助的思維能力,即培養學生在課堂中自主思考、合作互助的能力,從而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一、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
高階思維能力這一概念由來已久,最早起源于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認為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是重要的教育目標。高階思維是一種復雜的思維模式。狄龍(Dillon)認為高階思維能力包括解決問題、決策、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及系統性思維[5]。換言之,高階思維要擺脫傳統的教育模式,從知識記憶、理解和應用轉向更高層次的復雜認知機制,使學生具有自主解決問題、批判思考、創新發展的思維能力。
高階思維能力是教學與學習的重要方面,高等教育尤為注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培養過程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利用教學經驗,影響課堂中高級思維技能的使用。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中發揮他們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培養自主思考、辯證分析的思維。根據教師的引導,獨立思考的同時,互相合作從而促進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本文根據高階思維教與學的關系建立大學英語自主互助課堂導圖,如圖 1 所示。
通過圖 1 的課堂導圖所示,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圍繞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設計教學環節。引導學生獨立自主思考、提高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構建知識整體認知,形成知識整合思考能力;運用討論與趣味結合的教學設計,思考解決辦法。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可以與同學交流互助,并根據教師的引導,最終將思考結果反饋給教師,從而實現大學英語課堂的自主互助過程。
二、大學英語自主互助課堂的建立
英語作為第二語言出現在大多數中國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對于學生來說,大學固有的英語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了機械的應試思維。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旨在幫助學生提高大學英語課堂中高階思維能力,擺脫英語思維的僵化模式。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他們是培養學生重要的導向,引導學生走向未來的標桿。孫有中認為在探究型課堂中教師的職責是向導或助手[6]。因此,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這與教師的教學設計密切相關。我們基于大學英語自主互助導圖,運用高階思維教學設計,形成大學英語課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從而幫助學生提高高階思維能力。
(一)探究式問題教學
目前,有研究表明,問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教育學家杜威(Dewey)提出思考不是自發產生的,而必須是由一些問題、困惑或懷疑激發的[7]。因此,問題式教學對培養學生高階思維能力至關重要。傳統英語課堂的思維僵化模式,已經內化為學生固有的思維習慣,為轉變學生的思維模式,需要教師進行更高層次的問題導向,拓展學生思維深度,最終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將學生思維模式外化為高階思維能力。
探究式問題教學是高階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教學方式。與傳統記憶型相關問題教學不同,探究式問題教學注重引發學生獨立思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因此,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的問題設計轉變為對產生現狀的理據進行說明、提出問題的假設或詢問影響及后果等,體現英語課堂內容相關的深層次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的同時,注重英文表達,提升邏輯思路。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培養高階思維。
(二)知識脈絡整合教學
由于教學課程的分散性,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也是零散、分散的。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提高知識脈絡的整合度,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簡單地幫助學生回顧已學知識內容,而是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整合知識網絡,形成批判及創造性思維。思考過程與內容相互交織,能夠幫助學生運用舊知識理解和推斷新知識。因此,知識整合教學是提高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之一。
知識脈絡整合教學中,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整合。這種整合與傳統的回顧或記憶有所不同,注重引發學生自覺探索新知識。高校語言教學傾向于記憶回顧式教學,而學生主動對語言的整合運用并沒有受到重視。因此,教師需要著重開發學生的自主知識整合能力,促進學生批判思維的形成與發展。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英文相關問題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知識脈絡的整合,或是加入有關圖片及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整合英文知識網絡,發展高效的知識認知整合,主動地進行批判性思考,從而提高高階思維能力。
(三)討論與趣味教學
增加課堂討論及趣味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發展高階思維能力。小組討論是大學英語課堂中一項重要的教學策略,它能夠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同時促進學生交流學習的意識。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能夠合作解決復雜且有深度的問題,促進創新意識的交流合作。此外,小組討論能夠形成互助型學習模式。尤其在大學英語教學的小組討論過程中,可以要求學生運用英文表達觀點,當遇到復雜難懂的英文知識時,小組成員可互相幫助、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
此外,角色扮演也是一項重要的趣味教學設計。大學英語教學中,角色扮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和體會英語國家文化,使其能夠辯證思考,學習承擔他人角色,提高社交技能,促進其思維能力綜合發展。因此,角色扮演是有效的教學方式。
三、結語
本文聚焦高階思維能力,對大學英語自主互助課堂進行了探究,建構了大學英語自主互助導圖。并基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目標,提出能夠提升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教學設計:包括探究式問題教學,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創新思考;整合知識脈絡,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提升;應用討論及趣味教學,提高大學生對英語文化理解的同時,形成互助課堂模式。最終形成大學英語的自主互助課堂模式。本文為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一定的啟示,并為培養高層次人才提供具體的方法。由于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在實施高階思維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可能會存在一些未知問題,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通過實證研究的方法進行論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