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藝術是實用藝術,它以藝術為設計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統中,廣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個方面,是人造物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藝術的表現方式使不同的設計品類呈現不同的藝術形態。其本質是實用與審美的結合。下面小編介紹一篇關于藝術設計的藝術論文。
摘 要:設計藝術是最古老的藝術,也是最廣泛存在于人類實踐活動中的,與人類文明進程息息相關。本文試圖通過對中西方設計藝術本質特征的比較研究,以預測其發展趨勢,為我國設計藝術的發展提供參考作用。
關鍵字:設計藝術 本質特征 發展趨勢
一、中西方設計藝術溯源
從最為廣泛的意義上說,人類所有生物性和社會性的原創活動都可以被稱為設計。從這個角度來說,設計的概念未免過大,因而我們這里討論的是具有明確限定的狹義的設計,即合乎目的性,具有功能性、藝術性、科技含量和經濟利益的設計。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設計藝術都具有一個漫長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變化的歷史進程。
(一)中國設計藝術歷程簡述
中國的設計藝術可以追溯到幾十萬年前的石器時代,原始社會人類設計的石斧、石刀具有對稱、節奏、光滑等樸素的形式美,包含有一定的審美觀念和藝術手法。中國是個歷史悠久,地廣人多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智慧的人民在生產工具和技藝的變革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因而在不同的時代也創造了不同的設計藝術成就。先后留有原始社會時期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石器和陶瓷設計藝術;奴隸社會時期的偉大創造——青銅器設計藝術;封建社會時期更是百花齊放、燦爛奪目,建筑設計藝術、園林設計藝術、家具設計藝術、服飾設計藝術、瓷器設計藝術、雕塑設計藝術等都在世界設計藝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中國設計藝術的發展也出現了斷層。五四運動之后,在20世紀30年代作為中國工藝美術教育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的龐薰琴和一批設計家、設計教育家從西方引入現代設計藝術思想,對中國現代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建國后,由于種種原因,設計藝術在我國只是被定義為“工藝裝潢”這類狹隘的范圍,并沒有形成設計藝術的產業化,對經濟的發展沒有起到其應有的作用。直到七八年代改革開放后,中國的設計藝術才真正發展起來,逐漸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產業并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藝術。
(二)西方設計藝術歷程簡述
西方原始社會時期設計藝術和中國一樣集實用和審美于一體,具有樸素的石器時代的痕跡。奴隸社會時期古埃及設計創造了輝煌的金字塔藝術。古希臘的多立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科林斯柱式奠定了世界建筑設計藝術的基礎,其各方面的巨大成就也開創了歐洲設計藝術的歷史。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歐洲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由于受宗教的影響較大,中世紀的設計藝術推崇精神上的表現。哥特式的建筑是此時的代表,造型高撥、挺直,講究裝飾。文藝復興時期,西方的設計藝術得到空前的發展,出現了像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以及拉斐爾等大師級的人物,這一時期的設計藝術崇尚個性、自由、解放,對后來工業時代的設計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西方現代設計藝術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是工業革命的結果。隨著18世紀的工業化,機器時代的到來,設計藝術也超出了為少數貴族服務的范疇,為大眾所消費、設計與制作,生產活動分離,設計也超出了功能性,具有裝飾性、趣味性、象征性等特征。19世紀下半葉,英國出現大規模的“工藝美術”運動拉開了現代設計藝術的帷幕,之后西方現代設計藝術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經歷了更加宏大,影響更廣泛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獨特的“裝飾藝術”運動以及流派眾多,藝術風格多樣的現代主義設計。西方設計藝術發展到現代主義之后的設計時期,出現了耳目一新的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如今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設計藝術必將繼續綻放出新的絢麗火花。
二、中西方設計藝術本質特征的比較
要比較中西方設計藝術本質特征必須從哲學思想和美學思想入手,實踐的理論指導理論的實踐。不同哲學思想與美學思想的指導,設計的創作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中西方由于地域差異,人文環境的不同,設計藝術所依托的哲學與美學思想也有著顯著差異。中西方設計藝術哲學與美學思想是個宏大的論題,若真要求解非我能力所及,筆者不妨在這里管窺一二以拋磚引玉。當然中西方哲學與美學思想不能割裂,筆者分開論述只是方便在設計藝術這個特定的領域作些有意義的探討。
(一)中西方設計藝術哲學思想比較
“天人合一”宇宙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哲學思想之一,它對中國設計藝術特別是園林設計藝術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中國園林設計引山水入園林,曲徑通幽,借境移情,既有人工設計的詩情畫意又有與自然和諧,與天道和諧的意境。“天人合一”是古代哲學史中無論孔子儒家還是老子道家都強調的觀點?!独献印分兄v:“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是主張天、地、人都統一于象征著自然無為的“道”。又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認為天下萬物由道而生。從中分析可以知道人的設計實踐是效法“道”的,而“道”是效法自然的,設計也就是效法自然的。中國古代設計思想家還將設計門類與五行學說聯系起來,運用“五行”概念來闡釋行業行為與自然現象“相生相勝”即相互對立相互作用的關系。老子并在此基礎上有提煉出“陰陽說”,建構出宇宙本原“道”之學說。莊子繼承發揚了老子的觀點,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即一種原初、真實、本質的狀態。
中國的設計藝術思想深受哲學思想的影響和支配,有著鮮明本質特征:(1)材美工巧。講究天時、地氣、材美、工巧,深刻反映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人的宇宙觀。(2)以用為本。強調用和美的統一,與荀子的“美善相樂”一致。(3)文質彬彬。追求“質”和“飾”的和諧統一,(4)順物自然。崇尚自然順物自然是其時期的核心內容。(5)重己役物。強調使用主體的感受并追求功能與審美的統一。(6)物以載道。以物載道、言志、象德。如“玉有九德”,象征著不同人的身份和地位。(7)象。象是古代設計思想的基本,如觀物以取象、立象以見意、境生于象外。這種以象為中心的思維方式、認識方式、抒情方式奠定了中國設計藝術的美學基礎。
談到西方哲學思想,不得不提古希臘。古希臘歷來被認為是歐洲文明的搖籃,也是歐洲乃至整個西方哲學的故鄉,并產生了一批偉大的哲學家,如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柏拉圖認為絕對的形式就是美。形式是理念、美、真理、知識和善基石,他用美對形式進行抽象和說明,柏拉圖用美來解釋了理念、真理、知識之間的關系。柏拉圖稱之為善“這個給予知識的對象以真理,給予知識的主體以認識能力的東西,就是善的理念。它乃是知識和認識中的真理的原因。真理和知識都是美的,但善的理念比這兩者更美,這也就是善的知識。”所以他認為理念還不是最終的存在,理念通過美而被自己超越(更美),這樣借助于美的再一次超越,柏拉圖從理念上升到最高形式——善。理念是超驗的,它自身沒有回歸此岸之路,因此它最終只能成為屬于神的性質的善,美不能用來說明神,柏拉圖也無法再對善有所言說,這樣柏拉圖的哲學就停留在不可逾越的二元分裂上。
當然如同孔子和老子一樣,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亞他們也有著種種分歧,但總的來說,中國的哲學思想講究變化,沒有國定的形式,“天人合一”。而西方的哲學強調固定的形式,盡管之間有緊密聯系,但沒有輪回。由于無法解釋神,不能與神相通,中世紀的哲學成了神的婢女。這點在中世紀的建筑設計藝術上得到很好的例證。哥特式的建筑大都垂直向上,表現了一切朝向上帝的宗教精神,為神服務。而中國哲學雖然也認同“天命”,神可以主宰命運,但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人有輪回,人達到一定高度也可成為神。中國的古代建筑設計藝術大都“以人為本”,為人服務。
(二)中西方設計藝術美學思想比較
中西方古代設計藝術美學,由于大都產生于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在一定的社會發展規律下,由于歷史認識的局限性,本質上都屬于古典主義美學范疇。但由于哲學基礎、歷史文化、民族審美的差異,設計藝術美學思想也具有不同的本質特征。
1.表現與再現
表現與再現通常被認為是中西方藝術的顯著差異,其中在繪畫中尤為明顯。同樣在設計藝術領域這種差異也表現很明顯。中國設計藝術強調表現,而西方重視再現。如中國的園林設計體現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身份和地位。中國園林的設計法無定式,追求“外師造化”,并不追求一山一水的準確度,采用散點透視,以人在其中游園的情趣為設計目的,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美。而西方的園林設計以幾何形的法國園林為代表,則采用焦點透視,具有理性主義特征。園林內充滿了理性的氣息,整齊一律,均衡對稱,具有明確的軸線引導,講究幾何圖形的規律,就是連花草樹木都修剪得整整齊齊。為一種人工的創造再現,強調人工美。造成這種審美特征的原因當然與我們上面所談的哲學思想分不開。中國強調“天人合一”,西方的古典藝術觀是“摹仿”。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理念世界的影子”即現實的摹仿,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是對自然的摹仿。
2.形式與整體功能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他們在想問題的時候腦子里面往往有一個制作圖式,即想象著匠人制造物品的樣子,然后用這個圖式的結構去比附他們要理解的對象,包括整個世界。這一制作圖式最典型的形態有兩個:一是柏拉圖的“原型—摹本”圖式,一是亞里士多德的“形式—質料”圖式。于是,柏拉圖所看到的世界就是原型和摹本外在分立的兩重天地,亞里士多德所看到的事物就是形式和質料內在復合的完整個體。而我們中國人理解世界的圖式是金-木-水-火-土-金不斷地循環,是“陰陽”太極,是八卦圖式。因而西方設計藝術美學追求固定的形式美,設計條理清晰,對具體的形要求極為嚴格,中國設計藝術重道輕器,追求有無相同,注重意境,氣韻以及整體的變化,和諧統一之美。這些在中西方的雕塑、建筑、家具、服飾等設計上都能體現這種差異。
三、中西方現代設計藝術發展趨勢
西方的現代設計藝術是隨著工業革命,工業化大生產而發展起來的。經過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后經濟高速發展后,西方現代設計藝術逐漸在世界形成了主流,傳遍全球,當然其發展的過程也借鑒了東方的設計藝術思想。比較中西方現代設計藝術毫無意義,因為中國現代設計藝術在20世紀30年代學習西方之后才逐步發展起來,當然其中也繼承和發揚了優秀的中國傳統設計藝術思想,主流和西方現代設計藝術是一致的。
小編推薦優秀藝術期刊 《設計藝術研究》
《設計藝術研究》自1982年創刊以來,本著繁榮高等教育事業,推進高等教育改革,深化高等教育理論探討及為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人員、高校行政管理人員和廣大教師提供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交流園地的宗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