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學論文發表了《呼嘯山莊》中希思克厲夫性格的雙重性,《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具有獨創性的文學作品,這部作品通過超乎尋常的藝術構思展現了英國小說史上最為復雜的人物之一。人物體現了善與惡的對立統一,又體現了美向丑的轉化。
摘要:《呼嘯山莊》作為艾米莉•勃朗特的惟一的一部小說,無論是在主題結構上,還是在藝術構思上,作品都表現出了女作家超乎尋常的獨創性,文章分析了其主要人物希思克厲夫在出走!重新回來直至報復過程中表現出的雙重性格。
關鍵詞:文學論文,呼嘯山莊,希思克厲夫,雙重性
《呼嘯山莊》是英國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說,它于1848年出版時,并未引起多大的注意,即便是書中的情節與人物所引起的巨大震撼也被認為是一種令人作嘔的恐怖,評論界的一些人斥之為一部駭人聽聞、荒謬絕倫、毫無意義的作品,小說充滿陰森恐怖!病態心理和異教思想。
《呼嘯山莊》部分地繼承了描寫恐怖、暴力和神怪的哥特小說的傳統,然而它卻遠遠地超出了哥特小說,它和當時維多利亞時代的浪漫主義小說也有很大的不同,當人們認識到它的所有價值的時候,已是半個世紀以后了,無論在主題結構上,還是在藝術構思上,作品都表現出女作家超乎尋常的獨創性,特別是小說主人公.
希思克厲夫那奔騰呼嘯的激情,鮮明強悍的愛恨意識以及殘酷無情的報復手段更深深吸引著讀者,他也成為英國小說史上最為復雜的人物之一。
希思克厲夫,這個叛逆的孤兒闖入呼嘯山莊以后,那里的生活就再也不能平靜了。他和呼嘯山莊仿佛是格格不入的兩個世界,所有的人都不能將他融入他們的生活,當然,所有的人都不能理解他,于是,他的出走和重新回來后的報復就成了必然。這是一個可怕的,充滿了原始野性的復仇者:“兩頰灰黃,一半被黑胡子遮住;兩道眉毛低壓,兩眼深陷而且頗為特別”。伊莎貝拉被他吸引住了,但是婚后她看到的希思克厲夫跟她想象中的不一樣。
后來,當她從他身邊跑開時,她把他叫做“怪物”,耐莉反駁道:“噓,別說了!他是個人啊……你要寬容一點,比他壞的人還有呢”后來在希思克厲夫臨死之前,耐莉卻有許多沉思:“‘他是個食尸鬼,還是個吸血鬼?’我心里暗想……后來我又回想起,他從小就由我照看,我看著他長大成人,幾乎跟了他一輩子,現在竟被他嚇成這樣,多么荒誕可笑啊。”
呼嘯山莊對希思克厲夫的孤立和排斥理所當然受到了更為有力的回應,他幾乎對所有人都充滿了敵視"他認為,艾德嘉•林頓是“田莊的窩囊廢”。他貶低艾德嘉對凱瑟琳的愛(“他八十年的愛抵不上我一天的愛”)以及凱瑟琳對艾德嘉的愛(“對她來說,他還幾乎不如她的狗或馬親愛”)。他同樣貶低小凱茜:“我急切地希望不要見到她”。
對凱瑟琳•恩肖以外的呼嘯山莊的人來說,希思克厲夫是一個外來者,只有凱瑟琳愛他,因為他們兩人天性相同:瘋狂而又任性。就像凱瑟琳告訴耐莉的那樣:“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由什么構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樣的”。
當希思克厲夫把艾德嘉稱為“羊羔”,“不值得一擊”時,他的價值觀取決于原始的野性,力量決定價值。他在心底里鄙視艾德嘉,在聽到凱瑟琳向耐莉坦白心聲的部分對話后,他離家出走,其目的就是要超過艾德嘉。但當他三年之后回來時,凱瑟琳已經結婚,于是他為失去的愛而向艾德嘉、辛德雷復仇。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復仇時采用的仍然是別人的價值尺度:身世、財富和社會地位。他的目標就是得到更高的地位――當然包括財富,同時使他的敵人墮落"最終,他擁有了呼嘯山莊和畫眉田莊并使哈里頓墮落,他對待哈里頓就像當年辛德雷對待他一樣。他反抗恩肖和林頓家族的武器正是金錢和包辦婚姻。當辛德雷死去時,他把不幸的小哈里頓放到桌子上,帶著少有的興致咕噥道:“哦,我的好孩子,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要是讓同樣的狂風來刮扭這棵樹,它會不會跟另外一株一樣長得彎彎曲曲。”
希思克厲夫為哈里頓的墮落而沾沾自喜,后來他告訴耐莉:“跟他那邪惡的父親比起來,我把他捏得更緊,壓得更低,因為他為自己的粗俗而驕傲。我教會他嘲笑獸性以外的東西,以為那是愚蠢、不中用的。”哈里頓身上其實隱含著一種價值觀:瘋狂的野性,而這也正是希思克厲夫的天性本質。
從某種意義上說,希思克厲夫比他的敵人更為殘酷,因為這是人性被扭曲之后所產生的一種變態的反射。根據他的計劃,他的兒子小林頓將成為另一個希思克厲夫,哈里頓成為另一個辛德雷,而凱茜成為另一個凱瑟琳。林頓將同凱茜結婚,而哈里頓將像希思克厲夫當年那樣墮落"這是一個瘋狂的計劃,希思克厲夫這時已變成了一個戰無不勝的惡魔"然而,這一切卻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他的懦弱和不知所措"林頓并沒有成為另一個希思克厲夫,他的計劃落空了。他承認這是一個“很糟糕的結局……我拼死拼活,竟落得這么個荒唐結局……等到一切都安排妥當,全在我的掌握之中的時候,卻發現自己連掀掉一片瓦片的意志都沒有了!”但是,希思克厲夫性格的雙重性主要體現在他自身所具有的強烈的愛和深切的恨之中"他愛凱瑟琳勝過他自己,卻又是一個殘酷、殘暴的人。
對他來說,凱瑟琳比他自己都重要,他說:“凱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忘了我自己。”甚至當她死了之后,她一直縈繞著他將近二十年"他對耐莉說:“因為對我來說,還有什么不跟她聯系在一起呢?還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頭看一下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樹上—充滿在夜晚的空中。白天,在每一件東西上都能看到她,我完全被她的形象所包圍……整個世界都處處提醒我她確實存在過,可我卻失去了她。”他長期以來一直渴望在天堂同凱瑟琳重聚,最后帶著微笑死去。正是這種愛使他變成了一個“怪物”、“地獄惡棍”、“低賤的暴徒”。也正是這種愛扭曲了他的一切,使他具有了一種可怕的世界觀,甚至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死不后悔:“至于說到反省我做過的不公正的事,我要說,我從來沒有做過什么不公正的事,也就沒有什么可反省的。”他曾說過:“我深信有鬼魂,相信鬼魂能夠而且確實存在于我們中間。”他以為他死后不進入地獄而是進入天堂同凱瑟琳相聚:“昨天晚上,我是踩在地獄的門檻上,今天,我可看到我的天堂了。”“我已經幾乎到達我的天堂了。”很明顯,他以為自己死后會進入天堂"對于一個意識到自己的罪惡卻又拒絕悔改的人來說,這真是一件怪事。由此可見,希思克厲夫的性格是矛盾的!復雜的和雙重性的,在他的性格中既體現了善與惡的對立統一,又體現了美向丑的轉化。
艾米莉•勃朗特創作《呼嘯山莊》時,正是英國社會動蕩的時代。資本主義正迅速發展并越來越暴露出它內在的缺陷,社會矛盾激化,社會現實復雜殘酷。盡管艾米莉•勃朗特從未投身于任何運動,但當時整個時代的動蕩情緒和反抗精神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艾米莉•勃朗特以藝術的想像形式表現了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個人的精神壓迫和矛盾沖突,創造了一幅令人難以置信的完全被扭曲了的,籠罩著恐懼不安和絕望的現實圖景。[1]女作家以人性的觀點來看待社會和人生。她認為,人對現實幸福的渴望完全出于人的本性,是自然的和合理的,而社會的錯誤恰恰在于抑制了人的渴望,從而使這些被壓抑的欲望畸形滋長,其惡果必然是使人性中那些健康的!積極的因素畸變為病態的!消極的因素,并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破壞性。[2]希思克厲夫正是這樣一個被資本主義社會所扭曲的靈魂,本來善良的希思克厲夫被侮辱、折磨之后,明白了人生的殘酷和社會的無情,變成了惡魔。他的雙重性格的形成完全是當時社會摧殘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袁翠珍.一個扭曲的靈魂—簡評《呼嘯山莊》的主人公希思克厲夫[J].淮陰師專學報,1992,(2).
[2]侯翠霞.善與惡相共,美與丑轉化[J].聊城師范學院學報,1992,(1).
推薦期刊:《中華文史論叢》(季刊)創刊于1962年,是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上海古籍出版社主辦的高端學術刊物,以刊發高質量的的文史哲研究論文享譽海內外學術界四十余年,現為季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