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在急速增加,許多學院相繼開設了設計藝術專業,但目前中國藝術設計教育狀況還在發展中,隨著擴招學生增多,師資和力量卻不能跟上腳步。可以看到,當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藝術設計教育中較少課程針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以當前的藝術設計課程設置出發,從專業理論、專業基礎、專業課三個部分中,從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角度上,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方法,進行一些探討。
關鍵詞:藝術設計;創新型人才;教學方法
《畫刊》(月刊)創刊于1974年,是由江蘇美術出版社主辦的專業性的藝術雜志。30多年來已成長為著名的品牌雜志,在國內外學術界享有盛譽,擁有一流的作者隊伍和廣大的熱心讀者。于2003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更名為《畫刊》,由編輯部提升為雜志社。
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迅速,中國對藝術設計類人才的需求從未這樣迫切過。因此許多專業學院以及綜合大學相繼開設起了設計藝術專業,無疑給中國設計藝術領域帶來了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機遇體現在時代給予藝術設計領域豐富的實踐資源,以及藝術設計類人才拋頭露面的機會。挑戰是如何在短時間里,來構建出完善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逼著聯系當前的教學情況和經驗,從三個教學組成部分出發針對如何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問題,在教學方法上進行理論探討。
1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存在問題分析
1.1 專業理論
設計不同于藝術,要解決實際的問題,要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因此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維,是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的關鍵。
專業理論課程主要是指教授藝術設計專業的相關原理,規律和發展歷史等的課程。學習理論課程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論修養,但更重要的是,通過學習相關原理,在各種思想的碰撞中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但由于理論課程往往比較枯燥。老師在課程設置上如果照本宣科的話,學生對課程會沒有學習熱情,被動接收為主。經??吹?,學生不重視理論課程的學習,一方面不能深入理解專業理論知識,也起到不到對藝術設計思維進行鍛煉的目的,這是阻礙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嚴重問題之一。
1.2 專業基礎
藝術設計作品有需要有美的屬性,有表現力。這就要求專業基礎課程教授與美的共通法則有關的課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把握美的規律。另一方面,教授如何運用傳統繪畫工具以及先進的電腦軟件等工具,訓練學生對藝術設計作品的表現能力。
進入信息化社會后,電腦技術的發展使得各種繪圖軟件虛擬模型軟件層出不窮,因此,高校對于專業基礎的培養也在轉型—從以訓練傳統的手繪能力向電腦軟件運用能力轉化。但也不能忽略掉隊學生高階次能力的培養。
1.3 專業課程
專業課程根據不同的專業分別進行設置,通過教授本專業方面的課程,提高學生在本專業方向的綜合能力,讓學生能解決具體的問題,完成專業方向的設計創造。
目前大多數院校開設的專業課程占據了全部課程的一半時間,在較高年級開設。但學生的對于設計方案能力掌握大多還在紙上談兵的層面。與真實市場的接觸較少,實踐經驗欠缺,這也會阻礙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和創新能力。
2 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教學方法探析
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與方式需要根據社會發展不斷更新。有一些院??赡軙栌诮虒W模式的改革和更新,幾年前的教學方法不一定適合當下的學生需求。所以,要想培養有創新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斷地創新藝術設計的教學方式,從專業理論,專業基礎,專業課程,三個方向入手,才能發掘出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對于藝術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探索,筆者從三個課程部分分別進行分析,針對藝術設計的教學課程給出不同的教學調整和建議。
2.1 專業理論
理論課程的教學往往比較枯燥。教學時學生大多是以被動接收為主。針對這個問題,一方面,授課老師需要在課程的教授方式下足工夫,將枯燥難懂的理論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呈現給學生,提高興趣,開拓學生的思維。關于如何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互動性和參與性,可以考慮從課程的考核內容入手。比如指定一部理論作品,一種設計風格或運動,以大量的實例為依據,分析并找出它的局限性所在,并加以批判。這樣的辨證題目無疑是帶動著學生去主動思考,讓學生從被動接收轉為主動思考,全面分析,找出問題,進而鍛煉了創造性的思維。
2.2 專業基礎
一方面,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把握美的規律這方面專業基礎課程,可以嘗試著給予學生主題性的,定題目方式的作品研究,表達方式多樣。這樣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美感秩序放到更得實際的運用中,去表達限定的主題,學生能夠更靈活地掌握課程內容,也訓練學生的靈活多變的思維能力。
另一方面,教學的目的可以考慮從教授學生去掌握軟件和表現手段,往通曉這些表現手段的共有特征方面轉換。因為在技術更新如此迅速的今天,軟件的運用能力或許會過時。但學生掌握的共同學習的技巧是不會過時的,幫助他們能舉一反三,有利于創新型思維的發展。
2.3 專業課程
目前大多數院校開設的專業課程的訓練以虛擬的方案為主,四年的課程結束后,學生實踐經驗的欠缺會成為了阻礙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問題之一。
針對這個問題,院??梢耘c企業公司取得合作,在不同的課程中引入市場的反饋機制,雖然不能真正意義上將學生作品市場化。但企業從業人員如果能給予學生的作品以指導,也將會更加多元化學生的思維,更加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培養。
同企業一起成立專家評委組,模擬一次實戰項目也是增加學生對市場了解的方式,進而培養創新能力。因為專業課大多在高年級開設,學生的綜合能力較強,因此可以讓學生以組為單位,以市場為導向,按照企業的需求作為出發點進行設計創作,最后的作品通過指導老師、專家設計師、企業管理者,三方作評委,共同為作品提出意見。這種教學方式的優勢在于,學生在參與實際案例中,不得不與市場進行大量接觸,實際考察調研等等,從而能多方面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訓練思維,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程最后的評審中,通過三方評委的意見,也能讓學生得到更全面、專業的信息反饋,從而能更客觀的看待自我以及所涉及的專業領域。這些都是對培養創新型藝術設計人才極為有利的。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