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昭君文化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其包含的“人心和善、家庭和美、民族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等文化內涵豐富、意義深遠,具有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時代價值。旅游是擦亮昭君文化品牌的有效方式,“昭君和親路”旅游線路開發條件成熟。“一路三地多家”組建昭君文化旅游聯盟,堅持文旅融合、品牌引領、創新驅動、產業聚集,共同打造“昭君和親路”國家特色精品旅游線路,是弘揚和傳承昭君文化的突破口,有利于促進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
關鍵詞:昭君文化;旅游線路;品牌
王昭君之所以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傳誦至今,不僅因為她擁有“沉魚落雁”、“驚為天人”的絕世容顏,更在于她顧全大局、勇于奉獻的人格魅力和“愿保漢匈百年好”的義舉,體現著一種民族團結、和平使者的偉大精神之美。關于“昭君文化”的最早論述是1991年呼和浩特的侯廣峰提出的,他認為作為中原人王昭君和作為北方人呼韓邪(稽侯珊)的結合是一種歷史文化現象,揭示了該文化現象產生的背景[1]60-65。張茂林于1998年首次倡導昭君文化,在總結升華昭君出塞歷史典故的基礎上,提出了昭君文化的內涵,即以“和合”思想為哲學基礎,以追求內在美和外在美的和諧統一[2]41-43。2008年,由湖北省興山縣申報的“昭君傳說”被納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3],昭君文化開始受到更大范圍的關注。近年來,鄂、陜、蒙等地越來越重視昭君文化的研究與利用,湖北興山縣和內蒙古呼和浩特市相繼成立了昭君文化研究會,舉辦了多屆昭君文化節等大型節慶活動。與此同時,不少學者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昭君文化的內涵、價值、意義及其旅游開發[4-10],對昭君文化的傳播和研究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昭君文化具有很強的先進性和豐富內涵,如何在民族團結進步背景下重新理解昭君文化的時代價值,通過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更好地宣傳、弘揚和繼承此類優秀的傳統文化,成為一個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
一、昭君文化的時代價值
昭君出塞,胡漢和親,不僅具有歷史意義,還具有時代價值。在南匈奴投靠漢朝,漢匈友好20年后,公元前33年,漢匈兩大民族首領共同策劃實施了昭君和親這一重大歷史事件。隨后,王昭君及其后人共三代10位親人,先后為漢匈和平友好奔走斡旋,為漢匈和平友好近60年作出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不僅實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美好景象,也為匈奴政權平穩交接79年,西漢后期近60年沒有外部戰爭奠定了基礎,為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團結融合作出了重要貢獻。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認為和諧國學乃大國學的支柱之一,包含民族和解、家庭和睦、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正如歷史是一面鏡子,昭君文化是“華夏一統、胡漢一家、合則雙利、分則兩傷”和諧國學的典范[11]73-79。在當今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背景下,昭君作為民族團結的使者,其體現出的和親、和美、和諧、和平、和合文化,對于促進國家和平發展、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深遠意義。
(一)促進各族人民團結共榮
從古至今,昭君文化最突出是反映了我國“以和為貴、以親為榮”的民族凝聚力。在西漢時期,昭君通過出塞和親解決了民族矛盾,增進了不同民族間的交流與了解,促進了中原農耕地區與北方游牧區域的文化交融,帶動了漠北民族地區的發展與進步,對我國各民族和諧發展具有極大啟示意義。在現當代,正因為有了2000多年前的這種“民族和睦之美”,以昭君文化為紐帶,“昭君故里”湖北興山縣與“和親之地”內蒙古呼和浩特之間不斷加強緊密合作與聯系,通過節慶、會議、論壇、旅游等多種方式延續并發展著這種和諧共榮的團結理念。昭君文化中蘊含的這種“和美”思想已跨越了時間和空間分隔,對于促進我國各民族地方團結共榮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二)引領時代核心價值觀念
昭君是我國“以和為貴”優秀傳統思想的踐行者,她用自己的善心成就了偉大的善舉,彰顯了“人心向善”。她的善既有追求女性幸福解放,又有平民追求人生價值實現的內涵;既有勇赴國難的公民意識,又有敢于和親、實現民族和平友好的自我奉獻精神;既有紅顏女神的個性張揚,又有賢妻良母的善良勤勞等。正是這種不怕困難、適應環境并改造環境的生存能力,善良樂觀、與人和諧相處的品格魅力造就了她的深明大義、愛國情深。昭君文化所凝聚的這種“和善”不僅反映出人與人之間的依存關系,還體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關系,成為引領我們現代人、現代社會的和諧共處之道。
(三)發揚優良家風家訓家規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構成單元,正所謂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與國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家庭和美”是昭君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昭君入宮前,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一家人其樂融融。后昭君以“良家子”身份入宮,琴棋書畫、無所不通,且剛正不阿、善良大義,足以說明她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優良家風家訓家規浸染。出塞后,昭君又以大局為重,按照匈奴風俗,再嫁呼韓邪長子,夫妻和睦,換來胡漢和平,成為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的典范。新時代下的“家庭和美”就是要通過良好的家風家訓及家規形成優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美德,引領構建家庭和諧、鄰里和睦、社區祥和、社會文明、國家安定的社會道德風尚。
(四)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
昭君文化是圍繞流傳千年的昭君而產生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12]54-58,昭君和親路是昭君一生的路,一條滿載美好愿望的路。這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不謀而合,目的就是凝心聚力,激發人民為美好生活而奮斗,同心協力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昭君文化所含的美人之美、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和諧之美等“美麗文化”對美麗中國夢的實現也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不僅要建立好人際之間、民族之間、區域之間、國際之間的和諧關系,也要促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不僅要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還要提供更多精神財富和優質生態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推薦閱讀:《旅游研究》雜志致力于旅游理論前沿的研究,關注旅游實踐的發展,為活躍和繁榮旅游理論研究搭建理論交流平臺;更好地為旅游教學、科研服務,促進旅游科研成果盡快轉化為生產力;辦出民族性、區域性特色,為全國特別是西部地區旅游業和旅游產業發展提供政策導向和理論參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