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創意美術活動材料
要想針對幼兒創意美術活動的材料投放進行研究,首先需要明確的就是創意美術在開展過程中所需要的材料有哪些。活動材料主要指的是在美工區中幼師根據教育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為幼兒提供的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根據創意美術活動的不同,活動材料還可以細分為繪畫材料、手工材料和欣賞材料三類。
繪畫材料,顧名思義,主要用于美術作品的繪制,其主要包括作畫工具(筆類以及筆的替代物)、顏料以及畫面材料(作畫用的平面);
手工類材料,主要指的是幼兒在手工類創意美術活動中需要使用的材料,可以細分為拼貼類、撕紙類、剪紙類、染紙類、折紙類和泥工類。
欣賞材料是指供幼兒欣賞的藝術作品(繪畫作品、雕塑作品等)、自然景物(動植物、沙、石等)和周圍環境中的美好事物(節日裝飾等以人工為主的各種事物)。
二、材料投放研究
材料投放是指為幼兒提供與擺設各種可以用來創造作品的東西,材料的投放是指為了幼兒發展的需要,幼師將材料以某些類型、某種數量、某種搭配的方式等不同的形式為幼兒投放,并以具體方式來引導幼兒使用。
通過調查了解可知,當前我國幼兒園的材料結構主要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高結構材料,另一種是低結構材料。高結構材料是指只有固定的一種玩法,功能比較單一的材料,主要有表征性材料、教育性材料、運動性材料等。例如,現成的拼圖、汽車、娃娃等。低結構材料是指可以有多種不固定的玩法和不確定功能的游戲材料,幼兒可以根據想象來使用這些材料,如:廢舊材料、自然材料、積木,橡皮泥等。
除了要明確材料投放的含義以及當前普遍應用的材料投放結構之外,要想提高創意美術活動的材料投放有效性,還需要了解當前使用較為廣泛的集中投放方式。材料投放方式主要是指幼師根據教育目的和兒童發展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識地對材料進行投放。與投放結構相對應,投放方式也可以分為兩種,即低結構投放方式和高結構投放方式。低結構投放方式是指在材料投放時不限定使用方式或玩法,無論材料本身是高結構還是低結構,都可以使用本種方式進行投放。高結構投放方式是指通過投放限定了材料的使用方法或玩法,無論材料本身是高結構還是低結構,也都可以使用本種方式進行投放。
三、幼兒園創意美術中材料投放的有效性策略
(一)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不同于其他教師帶著進行的美術活動,創意美術活動更加要求幼兒的主體性地位,需要幼兒不斷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然而,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個性,他們的操作能力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幼師在投放材料時需要根據創意美術活動的主體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創意美術區域活動中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舉個例子,在“風車快快轉”的創意美術活動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會要求幼兒自己來制作風車,并各自拿著自己的風車參與到游戲之中。此時,幼師就需要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制作需求等,來為他們提供制作說明、半成品風車、彩色紙條、彩筆等多種材料。這樣便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合適的材料來制作風車,在提高其動手能力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審美能力,豐富其藝術涵養。
(二)結合幼兒實際需求,注重投放材料的生活化
與其他學齡段的學生不同,幼兒的年紀相對較小,無論是認知能力還是生活經驗都相對匱乏,這就要求幼師在開展創意美術教育活動時,需要結合幼兒的實際需求與發展特點,尤其是在材料的投放方面,這樣才能夠提高創意美術教學水平。因此,幼兒教師在安排創意美術區域活動時,要多選擇符合幼兒認知規律,讓幼兒感興趣的主題,投放具有生活色彩的材料。例如在開展“撕紙”這項創意美術教育活動時,幼師就需要為他們投放一些又小又薄的紙張。小是因為考慮到小班幼兒的肌肉還發育不成熟,希望能便于他們控制操作,使他們逐漸形成控制撕紙的良好習慣;薄是因為要引導幼兒在進行多層撕紙時符合他們的手指力量,幫助幼兒樹立撕紙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幼兒藝術教育中,創意美術由于自身獨特的開放性、發散性特點,具有著更為突出的教育價值,不但可以開啟幼兒智慧,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和興趣,它還是塑造幼兒正確的認知理念的重要基礎類活動。在創意游戲活動中,除了幼師的教育形式外,材料的投放也直接影響著幼師的教育水平。因此,幼師需要明確具體的投放方式,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與幼兒實際需求,注重材料投放的層次性、生活化,使幼兒可以在健康、快樂、輕松的學習生活氛圍中感受藝術、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推薦閱讀:《讀者欣賞》(月刊)創刊于2001年,是由《讀者》雜志社主辦的又一子刊。《讀者欣賞》以藝術、美術、攝影欣賞內容為主,用圖說話,以美示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