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是由《上海護理》發(fā)表的一篇醫(yī)學論文,(雙月刊)創(chuàng)刊于2001年,是上海市護理學會主辦的、國內(nèi)外公開發(fā)行的綜合性護理技術類期刊。雜志設有論著、專科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等專欄,尤其是專科護理,上海的護理領域有著卓越的底蘊,與國際上先進的護理理念一脈相承,對臨床護理人員的指導和護理科研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摘 要:目的:探討抗生素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觀察組實施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對照組實施阿奇霉素連續(xù)靜脈滴注,療程均為2~3周。分析兩組的臨床療效以及不良反應、住院時間、靜脈應用抗生素時間、住院費用。結(jié)果:兩組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但觀察組的不良反應、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時間、抗生素治療費用均顯著1低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抗生素序阿奇霉素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有效、安全、經(jīng)濟,值得借鑒。
關鍵詞:肺炎支原體肺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療效
抗菌藥物的序貫療法通常是指選用半衰期長且生物利用度接近注射劑的抗菌藥物口服制劑替代注射劑繼續(xù)進行治療的方法,它是同一種藥物不同劑型間的轉(zhuǎn)換。使用序貫療法可縮短住院時間,降低治療費用,預防長期靜脈輸液引起的感染,減少靜脈注射所致的疼痛及其他危險,是值得臨床推廣的一種治療方法。阿奇霉素此類藥物的特點是抗菌譜廣,抗菌活性強,有明顯的生物后效應(PAE),可損傷靜止期細菌,口服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血漿半衰期長等。這些特點決定了應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菌藥物是序貫療法的最佳選擇。本研究旨在探討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的臨床療效。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0年1月-2011年1月間我院住院治療的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標準[1]的患兒5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7個月~15歲;對照組25例中男15例,女10例;年齡9個月~17歲。兩組臨床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分析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阿奇霉素粉針5~10 mg/(kg·d)靜脈滴注及止咳、化痰、濕化氣道、支持等對癥治療。待體溫正常,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觀察組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懸劑5~10 mg/(kg·d) 口服,1次/d,連用3d,停服3d,再用3d。對照組繼續(xù)靜脈應用阿奇霉素粉針5~10 mg/(kg·d)靜脈滴注,1次/d。療程均為2~3周。
1.3 療效判定標準[2] 痊愈:咳嗽減輕或消失,血象正常,復查X線胸片肺部炎癥全部吸收。有效:咳嗽減輕,血象正常,復查胸片肺部炎癥較治療前大部分吸收。(3)無效:較治療前無變化或加重。
1.4統(tǒng)計學處理 對所得計數(shù)資料進行χ2檢驗。
2結(jié)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兩組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不良反應、住院日、治療費用、抗生素使用時間情況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住院日、治療費用、抗生素使用時間情況比較 (x(-)±s)
3討論
肺炎支原體是一種大小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致病微生物,當機體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可產(chǎn)生相應的自身抗體,形成免疫復合物,引起靶器官病變,從而出現(xiàn)肺外相應器官組織病變。肺炎支原體感染是小兒肺炎最常見的病因之一,多見于學齡兒童,在我國,支原體肺炎占小兒肺炎20%左右,在流行期間可達30%~50%,該病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年散發(fā) [3]。可引起流行,約占各種肺炎的10%,嚴重的支原體肺炎也可導致死亡。小兒MP肺炎的治療與一般肺炎的治療原則基本相同,采取綜合治療措施。根據(jù)MP微生物學特征,凡能阻礙微生物細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等,對支原體無效。因此,治療MP感染,應選用能抑制蛋白質(zhì)合成的抗生素,包括大環(huán)內(nèi)脂尖、四環(huán)素類、氯霉素類等。以阿奇霉素為首選該藥使用廣泛,療效肯定[4]。阿奇霉素是在紅霉素結(jié)構(gòu)基礎上經(jīng)貝克曼(Beckman)重排、擴環(huán)、還原和N-甲基化等反應,以氮原子取代甲基制得的第一個十五元環(huán)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因不易發(fā)生分子內(nèi)環(huán)化,因此胃腸道癥狀輕。該藥半衰期可達70個小時,血藥濃度高,體內(nèi)分布廣泛,組織滲透性強,炎癥部位的濃度較非炎癥部位濃度高,療程短,使用方便。對消除支原體肺炎的癥狀和體征明顯。療程一般主張不少于2~3周,停藥過早易于復發(fā)[5]。
序貫療法是指抗生素給藥方法由靜脈給藥變?yōu)榭诜o藥,而其療效不變的一種給藥方法。具體方法[5]:將抗生素先由靜脈連續(xù)給藥,血藥濃度達到一定水平后,再改為口服給藥,以維持必需的血藥濃度,而使其療效與單一輸液療法療效相同。這種療法大大降低了藥物總費用,減輕了患者負擔[6]。本文采用早期靜脈滴注阿奇霉素,使其血清濃度迅速升高至有效血濃度,以控制可能存在的支原體血癥,癥狀改善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劑,維持治療,應用足療程。由于肺炎患兒早期癥狀重,病原體大量存在,早期靜脈給藥可使感染部位較快地獲得有效藥物濃度,并迅速殺滅病原體,使患兒臨床癥狀在短期內(nèi)明顯改善之后改為口服治療,其方法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在保證足夠療程用藥的同時減少長時間靜脈輸液造成的毒副作用以及給患兒造成的痛苦,減少患兒留院時間,降低院內(nèi)感染機會及治療費用,尤其適合輕、中型支原體肺炎[7]。此外,阿奇霉素作為新一代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其抗菌譜廣,對支原體肺炎療效佳,又因其在體內(nèi)主要以原形經(jīng)糞(約占50%)及尿(約占12%)排除,對肝腎無明顯損害,改口服后每日1次,1周服用3天,符合其藥代動力學及藥效學要求,簡單易行,患兒容易接受。
【參考文獻】
[1]馬新曉 .鹽酸氨溴索霧化吸入佐治嬰幼兒肺炎療效觀察[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0,24(5):499501.
[2]范永琛.有關小兒肺炎的幾個臨床問題的現(xiàn)今觀點[J].臨床兒科雜志,2009,19(6):323324.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