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 又稱海綿狀心肌或心肌竇狀隙持續(xù)狀態(tài),是一種罕見的先天性心臟疾病,有家族發(fā)病傾向但非單一遺傳背景,可以孤立存在或者與其他先天性心臟畸形并存[1]。現將2例心肌致密化不全報告如下。
【關鍵詞】心肌致密化不全 超聲診斷 病例報告
1 臨床資料
例1,女性,57歲,因陣發(fā)性胸悶、氣短4年,加重4個月來診。曾于當地診為“擴張型心肌病”。查體:血壓100/60mmHg,口唇紫紺,雙肺呼吸音粗,可聞及散在濕性啰音,心尖向左下方擴大,心音低鈍,心率94次/分,于心尖區(qū)可以聞及Ⅱ~Ⅲ級吹風樣收縮期雜音,肝于肋下1cm可觸及,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超聲心動圖診斷為:雙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擴大,左心室收縮功能減退,二尖瓣、三尖瓣中度返流,心包積液。予強心、利尿、擴血管以及抗凝治療,癥狀緩解出院,長期服用華法令、地高辛及ACEI藥物。
例2,男性,19歲,因胸悶、咳嗽2月余,加重伴咳嗽、咳黃痰4~5天來診。曾于當地醫(yī)院以心肌炎治療,效果差。查體:血壓 90/60mmHg,一般狀況差,急性憋喘貌,半臥位,口唇粘膜輕度紫紺,雙肺呼吸音粗,均可聞及濕啰音,心率106次/分,心臟可聞及奔馬律,二尖瓣聽診區(qū)可聞及Ⅱ級收縮期雜音,雙下肢輕度水腫。超聲心動圖檢查:孤立性心室致密化不全,左室收縮及舒張功能減退,二尖瓣中度返流,三尖瓣輕度返流,肺動脈高壓(中度),左心室自發(fā)性回聲。心電圖: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偶發(fā)多源性房性、室性傳導阻滯。磁共振檢查示:心肌致密化不全。予強心、利尿、擴血管以及抗凝治療,癥狀緩解出院,長期服用華法令、地高辛及ACEI。
2 討論
心肌致密化不全(NVM)屬罕見的先天性心肌病,是胚胎早期網狀肌小梁致密化失敗,導致小梁化心肌持續(xù)存在,多見于左心室,亦可見于右心室或雙心室,有家族發(fā)病傾向。1926年Grant首先描述,1990年美國Chin將此病稱為NVM,國內2000年首次報道。病因不明,成年病例多為散發(fā),而兒童病例多呈家族性,基因學認為此病與Xq28染色體上G4、5基因突變有關[1]。
NVM主要的臨床表現[2]:起病隱匿,病程的進展由未致密化心肌范圍和慢性缺血程度決定。表現為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內膜附壁血栓伴體循環(huán)栓塞。少數患兒病例可伴有面部畸形。目前資料顯示成人NVM常表現為進展性心功能不全,本院2例即以心功能不全入院。心律失常是以心臟傳導阻滯和室性心律失常常見。由于心肌陷窩內血流緩慢,易形成附壁血栓,故應加強抗凝治療。
NVM的診斷以超聲心動圖最為重要,其主要表現為[3]:(1)心腔內多發(fā)、過度隆突的肌小梁和深陷其間的隱窩,形成網狀結構,以近心尖部1/3室壁節(jié)段最為明顯;(2)病變區(qū)域室壁外層的致密心肌明顯變薄呈中低回聲,局部低運動狀態(tài)。而內層強回聲的非致密化心肌疏松增厚,肌小梁組織豐富;(3)彩色多普勒可以測到隱窩間隙之間有低速血流與心腔相通;(4)晚期受累心腔擴大,舒張及收縮功能依次受損,心功能減低;(5)少數患者可于病變區(qū)域的心腔內發(fā)現附壁血栓;(6)伴發(fā)的其他疾病,如NVM伴發(fā)室間隔缺損、房間隔缺損、主動脈二葉瓣畸形、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等。
NVM臨床常易誤診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內膜彈力纖維增生癥、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和心肌炎等。加強對本病的認識,利用超聲心動圖能直接顯示本病的心肌結構異常特征的特點,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診斷本病。
NVM的治療主要是對癥治療,包括抗心衰治療及終末期心臟移植、抗凝治療、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及植入埋藏式心臟復律除顫器等,但總體預后不好。
參 考 文 獻
[1]夏利,李華,劉良東.心肌致密化不全一家系.中華醫(yī)學遺傳學雜志,2004,21(3):301.
[2]胡大一.心血管內科學高級教程.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364.
[3]李治安,何怡華.值得重視的心肌病——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臨床及超聲診斷.中國超聲醫(yī)學雜志,2004,20(1):76-79.
小編推薦優(yōu)秀醫(yī)學期刊 《當代護士》論文如何查詢
《當代護士(下旬刊)》創(chuàng)刊于2008年,由湖南省護理學會主辦。本刊以廣大護士為讀者對象,主要是報道護理學科研成果、護理臨床經驗和護理教育研究,以及對護理臨床有指導意義的護理基礎理論研究進展,探討護理改革與發(fā)展的重大問題。在新的一年歡迎全國各級各類醫(yī)院的護理工作者和醫(yī)學院校護理專業(yè)的師生踴躍投稿。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