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其一方面是人們交際的工具;另一方面又是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載體,是我國豐富的人文精神的組成部分。面對新世紀的挑戰,語文教學需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本文根據本人多年中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試圖尋找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方法。
關鍵詞:中學語文 課堂教學 創新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其成敗關系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思想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因而,創新教育必然成為當今教育的主旋律。中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課堂就成為了創新教育的主要陣地。我們必須從中學語文學科的特點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教材的具體特點和社會對人才的具體要求,采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誘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適時優化課堂結構,真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本人多年來對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探索所取得的心得,我認為創新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課型的創新
一直以來,教師受應試教育慣性的影響,導致課堂教學固守傳統,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在當前的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受升學指揮棒的束縛,語文教師拒絕更新教學理念,繼續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缺乏變革和創新的勇氣,較少看到語文課堂發生顯著的變化。中學語文課堂中創新的關鍵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真正悟出課文中字里行間的意味。在教學中可以采取質疑式、啟發討論式、自讀自悟式、自問自答式等創新課型。這些課型的共同優勢是真正落實了新課程標準要求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而落實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2 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課堂組織形式是死板的,大多是教師滿堂灌或題海戰術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思維疲勞,厭學。學生的學習需要自讀自悟,需要討論,需要互助,啟發討論式的教學較好地滿足了這種需要。例如,在教學中采取分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生在討論中,不斷交流自己的看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將對課文的理解引向深入,這樣的教學組織形式生動、活潑、有趣,學生在學習中不僅能對知識深入理解,還能夠真正掌握一種學習方法,在交流中,吸取他人意見,不斷拓展思維,開闊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 教學手段的創新
利用現代化教學多媒體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多種教學媒介的功能,使立體形象、動畫效果可以有效地刺激學生的感官與認知能力,使抽象變具體,復雜變簡單,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創新欲,從而達到教學過程的優化與高效。例如學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直觀感受文章細節性的內容,從而更加深刻地體會文章的主旨,達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升華。通過觀看課件,讓學生能夠置身于課文的環境中,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4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教育必須憑借教材,根據教學大綱,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語文教材中創新因素大量存在,分布廣泛。教師應當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查閱大量參考資料和名著,了解文化背景,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并積極影響學生,鼓勵學生也主動挖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創新因素蘊含在課文的字、詞、句、段之中,例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學生可以進入角色,想象自己身在萬紫千紅、百花爭艷、蜜蜂嗡嗡、蝴蝶飛舞的美景之中,感受春天體會文中描寫的百花爭春那幅“活的畫面”。此外,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注重啟發式教學,即啟發問題、啟發猜想、啟發概括,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猜測,大膽想象和聯想,使知識在不斷的積累中得到提煉,從而獲得更新和創新。
5 板書設計的創新
板書設計,作為教學思路的展現和教學重點的突出手段,在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知識突破方面尤為關鍵。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板書設計也充滿創新性,要使板書設計富于新意,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善于挖掘課本的內在構思和脈絡。另外,教師可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板書設計,運用多媒體中聲、光、電、畫的效果,使學生身臨其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由于電腦書寫規范、準確,并具有傳統書法美感的特點,達到形象生動的微型化,以精辟的字、詞,配上富有美感的簡筆圖案,將教學內容富有美感地定格在顯示板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同時,板書設計的創新也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讓學生參與設計,甚至獨立完成板書。這樣的創新,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更重要的是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①作者簡介:沈福蘭(1997—),女,漢族,中學一級教師。從事中學語文教學十多年。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創新淺析
① 從而更好的在語文學科的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6 巧用課件,活躍思維
在中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創新因素。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利用課件給學生創造機會,鼓勵學生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例如《背影》一課,從課文中描寫了樸實、慈祥、不怕辛苦、愛兒子的父親的背影,聯系自己身邊熟悉的父親的背影,讓學生動筆畫出自己父親的背影,感受父愛的溫暖。再例如古文《愛蓮說》的教學中,可以在課件中,展示蓮花的圖片,使學生更加深刻和直觀地體會蓮花的形態美,從而品味蓮花的內在美。這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們的生活情趣,發揮了學生的創造性,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7 教學語言的風格創新
風格化的教學語言是教學創新的標志之一。由于教學語言是教師口頭表達能力的綜合表現和反映,所以在教學創新中,教學語言就成了最外在、最直接的感知因素,創新的教學語言需要語文教師不斷的追求和探索,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完善。此外,具有風格化的教學語言,還包括表情、目光、手勢、體姿、衣著等,也可結合當前學生關注的熱點話題和幽默語言進行分析和講解,活躍課堂氣氛。創新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教師充分調動有聲語言和體態語言,前者為主,后者為輔,盡力創造。形成多姿多樣的、個性鮮明的語言,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的審美感受。
當今社會,發展飛速,一日千里。語文教學的方法和手段必須秉承傳統,不斷創新,才能和其他學科一起,培養新一代具有創新思想的優秀人才,使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七年級)教師用書[M].語文出 版 社,2007,11.
[2]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教師用書[M].語文出版社,2007,11.
[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EB/OL].(2010-2020)
[4] 陳雨亭.創造型課堂教學的文化特征.
[J].中國教育學刊,2011,213(1):47~49.
小編推薦優秀中學教育期刊 《語文建設》論文投稿
語文建設》雜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主辦的以廣大語文教師為服務對象的綜合性語文刊物,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漢語語言文字學專業刊物,1956年創刊,本刊宣傳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方針政策,促進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研究解決漢語語文教學和語言應用的實際問題,報道境外語文動態。本刊現配合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小學教師教育工作的展開,配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實施,在構建語文教育新理念、提高語文教師專業化水平、學習貫徹語言文字規范標準等方面,全面服務于廣大教師。現為教育部直屬的全面配合新課程的惟一語文專業雜志。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