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宅郊區化是逆城市化的具體表現之一。中產階級在成為維多利亞時代重要社會群體的同時,其住宅出現了郊區化的特點。住宅郊區化與工業革命關系密切,工業革命通過環境、心理、交通、經濟、人口等因素從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發展。
關鍵詞:工業革命;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郊區化
1837-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執政期間,因其繁榮昌盛被稱為維多利亞時代。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這一時期英國經歷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多重變革,在迅速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同時,也出現了逆城市化現象。逆城市化是城市高度發展的必然產物,住宅郊區化是逆城市化的具體表現之一。出于種種原因,在維多利亞時代,原本居住在城市里的中產階級開始大規模地移居至城郊地帶,中產階級住宅出現了郊區化的特點,工業革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影響著這一現象。
一、環境惡化的城市不適合居住
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國進入蒸汽時代,工廠擺脫對自然力的依賴,從河邊轉移到市場和信息資源更豐富的城區。
以蒸汽為動力的工廠需要消耗大量煤炭,工業城市常年被煙霧籠罩,濃煙廢氣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18世紀倫敦共發生25次毒霧事件,期間支氣管炎病人人數急劇增加[1],地勢低洼且工廠最密集的倫敦東區受害最嚴重。更多的污水和有毒物質被直接排放進河中,河流污染成了當時既嚴重又普遍的現象,1878年游船“愛麗絲公子號”在泰晤士河沉沒,其游客多因河水中毒失去生命[2]。工業革命也引發人口擁擠的問題,大量生活垃圾堆積在大街小巷,環境惡化造成霍亂、傷寒等傳染病肆虐橫行[3],死者不計其數。
工業革命導致城市環境嚴重惡化,城市已不適合居住,而城市周圍的郊區空氣清新、風景優美,住在城市的中產階級不得不將住宅搬往郊區。
二、中產階級形成家庭與工作場所分離的觀念
工業革命前典型的中產階級住宅在空間上沒有功能區分,既是生活所場又是工作場所。工業革命后住宅的生產功能讓位給工廠,逐漸轉變為家庭成員生活的私人空間,“家庭和工作場所分離”的觀念在英國中產階級中逐漸形成并成為共識。這種觀念在維多利亞時代進一步發展為家庭住所和工作場所應在地理位置上保持距離,由于中產階級的工作場所大多不能離開城市,所以既能擺脫城市的喧囂、又貼近城市不影響工作的郊區成了最佳居住地。
在“家庭住所應和工作場所分離”觀念的影響下,維多利亞時代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主動把住宅遷向郊區,而這種觀念的形成和工業革命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三、工業革命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雖然現實狀況和主觀心理都使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產階級需要把住宅搬往郊區,但郊區距市區有一定的距離,若沒有較快捷的交通工具,通勤生活會很難實現。火車、地鐵的出現和廣泛應用解決了這個問題。
維多利亞時代初期住在郊區的中產階級主要依靠馬車出行,但當時就有富有中產階級開始乘坐火車上下班。1883年《廉價火車法令》通過后,火車憑其速度快、費用低、客運量高等優點成為許多中產階級必需的交通工具[4]。1863年,經過四年施工英國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條地鐵——“都市地鐵”(The Metropolitan Railway),此后更多地鐵被修建,并呈現向遠郊延伸的趨勢[5],中產階級可以快速往返于市郊間。
火車和地鐵的廣泛應用離不開工業革命提供的技術支持,工業革命大力推動了鐵路交通的發展[6],為維多利亞時代中間階級的通勤生活提供了便利。
四、中產階級數量和經濟實力的提升,使郊區住宅規模化發展
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人數和經濟實力的提升在英國近代郊區化的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工業革命催生了更多的生產和服務部門,刺激中產階級人數快速增長,維多利亞在位期間,中產階級占總人口比重從15%增加到25%[7],中產階級日益成為英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還在工業革命帶來的經濟膨脹中獲得巨大利潤,19世紀下半葉中產階級個人平均收入翻了一倍[8],他們付得起日常往返于郊區住所與城市工作場所之間的費用和郊區住宅的租金。
中產階級人數和收入的倍增保證了他們在郊區的住宅能形成一定規模。
結語
維多利亞時代在英國城市化與逆城市化進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中產階級住宅郊區化是這一時期逆城市化的重要表現之一,工業革命從環境、心理、交通、經濟、人口等方面推動這一現象的形成與發展:工業革命引起城市環境惡化,中產階級不得不將住宅搬往郊區以逃避市區日益嚴重的污染問題和疾病問題,是住宅郊區化的外部動因;工業革命中大機器生產奪取了傳統住宅的生產功能,促使中產階級形成家庭與工作場所應完全分離的觀念,把住宅遷至郊區成為他們的主觀愿望,是住宅郊區化的內部動因;
我國目前正初在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過程中,分析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住宅郊區化的原因,有助于我們從根源探索、反思當時的城市化問題,對合理規劃、建設現代城市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金源.工業化時期英國城市環境問題及其成因[J].史學月刊,2006(10).
[2]梅雪芹.環境史學與環境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羅伯茲.英國史:下冊[M].魯光恒譯,臺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6.
[4][英]阿薩·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M].陳叔平等譯,商務印書館,2015.
[5]賀鷺.維多利亞時期的倫敦地鐵[J].史林,2013(5).
[6]袁廣雪.18-19世紀利物浦的交通變革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4:43.
[7]陸偉芳.英國中產階級與19世紀城市發展[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3).
[8]亢春燕.18—19世紀英國中產階級的社會生活[D].內蒙古大學,2008:18.
[9]歐陽萍,陳祖洲.試論英國中產階級家庭理想對郊區化的影響[J].學海,2009(05):163-170.
[10]馬慶國,黃瑞.我國住宅郊區化及其可持續發展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4(05):160-162.
推薦閱讀:大城市郊區農民城市化路徑研究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