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隨著現代化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觀測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目標物都被高大建筑物遮擋,這給我們能見度的觀測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們要重新確定新的觀測目標物結合天氣變化趨勢、當時的天氣現象、濕度、風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及觀測經驗等,分析能見度是增大還是減小,然后具體確定當時的能見度。
關鍵詞:云、能、天目測集體觀測,網絡新媒體技術
本文選自《網絡新媒體技術》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主辦的公開發行的科技刊物,創刊于1980年,系月刊。現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其辦刊宗旨是發展信息科學,報道計算機應用在知識創新工程中所取得的最新成果,促進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為我國的信息化建設服務。
引言
云、能、天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在測報觀測中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氣象資料的整體質量水平,且對天氣分析的準確性也頗具影響。但在實際工作中,云、能、天的觀測也是目前地面觀測中比較困難的項目。而集體觀測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
隨著高科技在氣象觀測中的不斷投入和氣象觀測儀器的不斷更新,人工觀測氣象要素的項目越來越少。自動站建成后,其他觀測項目都可以在自動儀器上獲取,而云、能、天的觀測還很難實現自動化,全靠目測。因此,云、能、天觀測數據的準確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氣象資料的整體質量水平,且對天氣分析的準確性也頗具影響, 因些,提高云能天的觀測水平,已成為當前測報工作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而集體觀測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的辦法。
一、集體觀測內容
集體觀測很重要,觀測員要充分利用集體觀測的機會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斷加強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目測水平。另外,集體觀測時應該每個人都說出觀測的觀點和理由,大家結合現狀和《地面氣象觀測規范》規定進行討論后最終確定。
1.云的觀測
云的觀測是集體觀測的主要內容。云總是處于動態變化中,很難用定性定量的東西去規定它,云的觀測是目測中受人為因素影響最大的項目,因此要求觀測員全面掌握云的觀測。云的觀測包括云狀、云量、云高。因云量的估計不是問題,這里主要就云高和云狀的觀測談點體會。
云狀觀測在集體觀測中是個重要項目,云狀判斷正確與否,對天氣預報有很大影響。要正確判斷云狀,一要從天氣圖上分析影響該站的天氣系統,二要注意云的連續演變,然后再根據當時云的具體特征來判斷云狀。觀測云時要站在能觀測到全天云的地方進行。夜間云的觀測是比較困難的,要比較正確的判定云狀,首先必須了解當天傍晚云的發展與變化規律.如果傍晚云的性質穩定,并且變化不大,則夜間可能繼續保持著。如果白天是對流云,就可以根據傍晚云是發展還是衰退,來決定夜間可能演變成什么云狀。夜間觀測云一定要站在暗處停留一段時間,便于眼睛適應,然后結合星光疏密程度,以及伴見的天氣現象判別云狀,估計云高和云量等。此外對云的夜間觀測還要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根據氣象要素的變化來判別云的演變,如夜間的氣溫變化,對云的生消變化就有比較好的指示意義。
2.能見度的觀測
隨著現代化城市的不斷發展,我們的觀測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許多目標物都被高大建筑物遮擋,這給我們能見度的觀測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我們要重新確定新的觀測目標物結合天氣變化趨勢、當時的天氣現象、濕度、風等氣象要素的變化情況及觀測經驗等,分析能見度是增大還是減小,然后具體確定當時的能見度。白天:從觀測點向四周看已測定方位及距離的觀測物。如果觀測到某方位某一觀測物“能見”,而稍遠一點觀測物就“不能見”時,那剛好“能見”的觀測物的距離,就是該方位的能見距離。夜間觀測能見度,應先在暗處停留5分鐘,待眼睛適應后再觀察。并且要在開闊地帶、選孤立燈源作觀測物,不宜選成群或重疊的燈光。并且要選強度不變、不帶顏色、沒有燈罩的白色光源。
3.天氣現象的觀測
34種天氣現象可用分類記憶,分特征掌握,分與云和能見度的關系以及分季節考慮。
3.1按類型有降水類(雨、雪等)、凝結類(露、霜、淞等)、視程障礙類(霧、吹雪、煙、沙塵暴等)、光電類(雷暴、閃電等)其它類。(積雪、結冰等)
3.2按特征掌握其共同點和不同點,雨、陣雨等都是液體降水,但下降情況、強度變化和降水云層不同。雪、冰雹等都是固體降水,但外形特征、個體大小、著地情況、下降性質和云層不同。
3.3天氣現象與能見度的關系有:霧、沙塵暴等水平能見度在1.0KM以內。輕霧、揚沙水平能見度在1.0—10.0KM之間。霾、浮塵、煙幕等水平能見度在10.0KM以內。天氣現象與云的關系有:陣雨、陣雪、冰雹、霰等出現于CB或Cucong云。其它雨、雪等出現于Sc、Ac、As、Ns云。
二、集體觀測的注意事項
云與天氣現象的觀測是集體觀測的主要內容,但不是唯一內容。復雜天氣現象的集體觀測和有針對性地開展集體觀測同樣重要。有些臺站的集體觀測過于簡單,云能天集體觀測只是簡單觀測一下云能天而已。而復雜天氣現象的集體觀測對提高觀測員的業務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復雜天氣現象的集體觀測要隨時進行,觀測時要注意天氣現象的演變,對某一現象演變的全過程進行觀測記錄并注明。在集體觀測中對某種天氣現象特征并不典型或某些現象之間形態有相似之處、形成條件有共同點且容易混淆的,要認真對照《地面氣象觀測規范》加以分析、討論,統一判別標準。而當受周圍環境影響而有疑誤的記錄出現時,應及時進行集體觀測,查找原因,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糾正。將觀測情況詳細記入《集體觀測簿》,從而把集體觀測工作做細、做實,使之不流于形式,切實提高觀測員的觀測水平,促進測報業務質量的不斷提高。
三、小結
加強管理、保證集體觀測正確進行,要將集體觀測納入地面測報工作的一部分,落實考核,使之規范化、制度化。要堅持定期進行集體觀測,在復雜天氣出現時還要臨時召集觀測員進行集體觀測。為避免在集體觀測過程中出現盲從和抄襲現象,集體觀測時應首先由觀測員各自獨立進行,然后各自公布自己的觀測結果和觀測依據,再進行集中討論,交換意見,找出理論依據,得出正確的觀測結果,使大家達成一致意見。并將各自的觀測成績納入觀測員的業務考核。這樣,就能夠促使觀測員自覺鉆研業務知識,避免工作中的習慣性錯誤,不斷提高目測水平。
參考文獻:
[1]中國氣象局.地面氣象觀測規范[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3.
[2]彭安仁.天氣學原理與方法[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0.
[3]國家氣象局.中國云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4.
[4]地面氣象觀測.氣象出版社.1980年.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