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作為管理學科的一個分支,具有很強的依附性,它會隨著會計環境的變化發生變化,而會計環境是隨著科技革命不斷發生變化的。會計的管理服務功能注定它要依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而社會生產力的核心和具體體現就是科學技術。現代科技革命與會計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
一、科技革命是推動會計學發展的源動力
自近代科技產生以來的3次科技革命,每次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組織的成長壯大,促進了會計由簿記向近代會計的轉變,并由近代會計向現代會計產生了質的飛躍,最終使會計從生產的附帶職能中解放出來,形成一門獨立的管理科學。如果沒有科學技術的進步帶來的企業產生與發展壯大,我們所看到的會計必然還是地主家那鼻梁上架副老花鏡、頭戴瓜皮帽的賬房先生。當然,也不會有今天會計學科長足、完善的發展,因此科技革命是會計學科發展的源動力。
早期的會計是比較簡單的,只是對財物的收支進行計算和記錄。隨著社會生產的日益發展和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會計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漫長發展過程。它從簡單的計算、記錄財物收支,逐漸發展成為用貨幣單位來綜合反映和監督經濟活動的過程,直到參與企業預測、決策、控制、考核等各個方面。會計的技術和方法經過長期的實踐,以及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也逐漸發展和完善起來。它的發展過程主要有以下三個階段:
(一)第一次科技革命促進了近代會計向現代會計質的飛躍
15世紀航海技術的發明使人類發現了地球,從此掀開了人類文明的序幕。中世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成為了世界貿易的中心。其中,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熱那亞、威尼斯等地的商業和金融業特別繁榮。日益發展的商業和金融業要求不斷改進和提高已經流行于這三個城市的復式記賬方法。復式記賬技術首先來自銀行的存款轉賬業務。為適應實際需要,1494年,意大利數學家盧卡·巴其阿勒(Luca.Paciolo)出版了他的《算術·幾何·比與比例概要》一書,系統地介紹了威尼斯的復式記賬法,并給予了理論上的闡述。可以認為,此書是會計理論和方法的最早的著作。正是由于這本書的出版,復式簿記方法才在歐洲和全世界得到推廣,開始了近代會計的歷史。18世紀,蒸汽技術的發明實現了社會的工業革命,使得會計有了較大的發展。當時,英國進行了產業革命,成為工業最發達、生產力水平最高的國家。在英國,由于生產力的迅速提高,首先產生了適應大生產需要的新的企業組織形式——股份公司,于是對會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而引起了會計內容的變化。會計服務的對象擴大了,過去只服務于單個企業,現在通過職業會計師的活動發展為所有企業服務,使會計成為一種社會活動。會計的內容也相應地有所發展,過去,會計主要是記賬和算賬,現在還要編制和審查報表,而且,為滿足編制財務報表的需要,還要求研究資產的估價方法和有關理論等。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現代會計理論方法體系得以建立,從而形成了現代會計學科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無論是生產上還是科學技術的發展上都處于遙遙領先的地位。因此,會計學的發展中心也從英國轉移到了美國。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美國對標準成本會計的研究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到這一時期,會計方法已經比較完善,會計科學也已經比較成熟。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會計管理范式國際化,其間的IT革命,使會計管理范式虛擬化
20世紀50年代以后,股份公司這一經濟組織形式得到快速的發展。股份公司是以資本的所有權和經營管理權相分離為特征的,為保護那些不參與企業管理的所有者的利益在傳統會計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對外提供信息為主,接受“公認會計原則”約束的會計,即財務會計。另一方面,企業面臨著更為劇烈的市場競爭和瞬息萬變的外部市場環境。為了在這種多變的市場環境中得以生存并不斷地發展壯大,就要求建立科學的管理體制與方法,以便具有靈活的適應能力和預見能力。為此,管理當局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管理當局的這一需要,管理會計逐漸同傳統會計相分離,并形成一個與財務會計相對獨立的領域。
20世紀90年代以后,以微電子信息技術為標志的信息科技革命發生,使得微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高科技新材料技術、能源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以及生物工程技術等獲得突破性進展,使人類社會進入知識經濟時代,具備了經濟全球化、交易方式和貨幣電子化、企業虛擬化和學習化等特征。它使企業管理向集成化和知識化方向發展,會計管理范式趨于虛擬化。
二、現代信息技術革命對會計學科的影響
20世紀50年代,IT信息技術革命使社會賴以存在的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并徹底改變了社會發展的運行方式,使人類進入到一個數字化的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虛擬現實和網絡空間的形成已使地球變得越來越小,網絡已經把整個世界緊緊地聯結在一起,會計作為國際商業通用語言的功能將得以完全實施。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運用,會計信息處理從手工逐漸發展到電算化,產生了電算化會計,這是會計操作技術和信息處理方式的重大變革。它對會計理論和會計方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課題,使傳統會計格局逐漸被打破,新的會計思想和理論逐漸確立,推動了會計的自身發展和變革。
信息技術和網絡帶來了諸如電子市場、虛擬商店、網上購物、網絡貿易以至商業互動模式等新興事物的崛起,打破了傳統貿易形式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從會計角度看,開展電子商務活動主要包括:電子商務會計和網絡信息的自由流動。其中,電子商務會計=傳統會計+會計數據信息服務+其他;而網絡信息自由流動是會計信息供給方、尋求方、認證中心(CA)之間發生的信息自由流動。電子商務與傳統會計的結合物——電子商務會計的出現,對傳統會計的確認基礎、計量標準、報告內容乃至整個財務會計的理論框架都將產生巨大的沖擊。
(一)會計目標將會多元化
會計目標主要明確為什么要提供會計信息,向誰提供會計信息,提供哪些會計信息等問題。會計目標是會計理論體系的基礎。現在財務會計把會計信息使用者作為一個整體,提供一種通用的會計報表。在網絡經濟時代,會計信息需求者與作為會計信息提供者的企業之間可以利用網絡及時雙向交流;企業在了解會計信息需求者的決策模型后,可以針對其需要,向其提供專門的財務報告。因此,在網絡經濟時代,可能發展出提供適用于不同決策模型的專用財務報告。
(二)會計基本假設將面臨挑戰
會計主體的外延不斷變化,“網絡公司”、“虛擬公司”使得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不僅僅是傳統會計主體假設下的實實在在的企業,進而使會計主體假設面臨著挑戰。隨著虛擬公司與網上銀行的發展,企業之間的交易不再使用看得見、摸得著的鈔票和單證作交易媒體,而采用“電子貨幣”支付的網絡貿易將成為信息時代的商務主流。電子貨幣的出現,引發了貨幣革命與支付革命,使貨幣真正成為觀念上的產物,弱化了記賬本位幣的假設。
(三)會計核算的重點將有新的變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決定一個公司生存發展的不再是傳統工業經濟條件下賴以生存發展的廠房、設備等有形資產,而是人力資本、知識產權、專有技術、信息資產等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其作用也越來越重要。由于無形資產在企業中地位的顯著提高,會計核算的重點將從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知識產品中無形資產的計價、金融衍生產品的計量、人力資源會計的構建、新經濟運行會計模式的建立等也會對會計發展提出新的挑戰。
(四)對會計從業人員的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
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僅是會計數據的加工者、會計信息的輸出者,而且是對接收到的會計信息進行分析的參與決策者。網絡經濟同時也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挑戰。1.會計人員不僅要有深厚的業務知識,而且要懂得如何使用計算機、如何利用網絡;會計人員不僅要對從網絡上得到的會計信息進行“過濾”,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而且要注意對本企業財務機密的保管,防止黑客和競爭對手非法獲取。2.在網絡經濟時代,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頻繁,這就要求會計人員不僅必須懂得國際上通行的財務會計、審計等知識,而且要具備相關的經濟法律知識。
三、會計學的創新會促進科技進一步發展
為適應科技發展的需要,會計學必須不斷地創新。這不僅是對科技發展的被動反應,同時,對科技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
(一)會計學的創新能夠科學地反映經濟運行狀況,協調各種經濟關系,促使資源配置優化,能夠直接或間接地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而社會經濟的發展又為科技的發展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
科技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相輔相成,協調一致,經濟發展是科技發展的基礎,經濟水平決定了科技的發展水平,決定了會計的創新水平。例如,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崛起,成為科技大國、經濟大國,動搖了英國的霸主地位,此后一直執世界科技、經濟發展之牛耳,會計自然而然處于領導地位。現代會計就起源、發展于美國,美國會計的水平代表了當今世界會計的水平,美國的會計準則為世界各國提供了藍本。我國在2007年1月1 日實施的具體會計準則的制定就主要參照了美國的模式。
(二)會計學的創新促成了新的科技發展動機
會計學的創新促進了經濟發展,而經濟的發展不僅為科技創新提供了物資基礎,而且形成了科技創新的動機。因為經濟的發展會產生許多新的科技需求和其他需要。需求產生動機,動機產生行為,這兩種新的需求,必然又形成科技創新動機,以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形成經濟科技的良性循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