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在綜論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現狀的基礎上,緊密結合自身教學實際案例,認為要重視學生認知特質及其對企業真實狀態的認知,加強實訓,優化課時分配,整合教學內容,開展多元教學評價,在創新教學方式的同時,進一步革新教學模式,同時注重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的重要輔助作用。
《會計師》雜志是專業會計刊物。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會計工作的方針、政策,圍繞財政部的工作部署,研究會計工作的理論和實際問題,交流會計工作經驗,普及會計知識。
有關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的教學,相對豐富,但較多關注現存問題及成因,從自身教學體悟進行策略探討的研究并不多。筆者通過調研和文獻分析,嘗試從本校本科教學現狀出發,結合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案例,探討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有效策略,以求為后續教學和他人研究提供適當的啟示和借鑒。
1.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現狀探析
應用型人才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培養目標,會計作為其中的一種人才類型,廣受高校關注,如成本會計教學就是培養專業會計人才的一種教學方式。由于會計從業的特殊要求,成本會計教學不僅僅需要培養學生理論知識,還需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總體而言,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現狀較為理想。
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素質的會計人員愈來成為企業所可遇不可求的人才,這不僅僅是由“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增大”這一因素決定的,更是當前會計培養現狀的反映。根據筆者對文獻資料的分析和實踐調研,發現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方面,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實踐教學環節形式單一,效果欠佳;二是課時分配不合理,教學方法較為陳舊;三是教學內容雜亂無章或過度依賴教材,造成內容陳舊,并且教學評價方式較為傳統單一;四是教學模式無法有效平衡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對現代技術的效用重視度不夠。
2.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策略
2.1重視認知,加強實訓
重視認知,加強實訓,這是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重要保證。一方面,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提升,需要重視認知,此處的“認知”內涵,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認知特質,開展教學時必須予以關注,要遵循學生認知特質,了解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活動;二是指學生對企業實際運營狀態的認知。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企業管理結構、生產形式、價值體系、行業規章制度等內容教授給學生,可采取分門別類的方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課堂教學兩個突進,明晰企業的真實運營形態。另一方面,要注重學生實訓環節的鍛煉,讓學生在實際演練中掌握所學知識、踐行所學理論,有助于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同時,對學生實訓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更貼近社會生產實際,這也是提升培養對象的應用能力和競爭力的重要舉措。
本部分以筆者所在學校相關舉措為例,進行簡要說明。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較為重視學生認知特質,積極研究特定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并采取吻合學生身心特質的教學舉措開展教育活動,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本會計》的教學,具備較強的實踐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會先向學生描述和講解企業會計工作所處的場景,如企業部門分布、成本核算等,讓學生從理論層面對企業真實狀態有了初步了解。學校為學生搭建了平臺,在寒暑假和實習期間,學生會在學校的幫助和指導下到企業參加實訓,親身經歷真實生產過程,領悟、體驗和踐行所學知識。除此之外,在學校內部亦設有實訓模擬室,學生可在其中實習,經過教師的指導,對企業生產的費用成本計算等方面進行學習。
2.2優化課時,創新方法
優化課時,創新方法,這是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必然要求。一方面,教學時序的安排,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合理性將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在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中,要充分注重成本會計這一學科的特殊性,制定合理的課上時間表,充分利用各種集約化時間開展教學活動,善于利用碎片化時間輔助教學,同時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教學方法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影響,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創新,可將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等較為先進的方法融入教學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果。
本部分以筆者教學的《成本會計工作的組織》課程為例,進行簡要說明。這一知識點的課時,旨在讓學生對機構設置、成本會計制度及人員配置等問題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兩個時間塊,一是課堂教學時間,此作為集約化時間,用來回顧已學知識和講解新知識點,同時開展適當的聯系。二是課外時間,此為碎片化時間,筆者制作了兩個小視頻,其中一個視頻對知識點進行總結和回顧,另外一個視頻內容為練習題,借此引導學生溫習學過的知識的同時,進行自我思考和提升。并且在課堂教學環節,筆者采用了小組討論學習,借用這一教學方法開展教學。通過小組之間的討論,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為牢固,并且課堂氛圍熱烈,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提高。
2.3整合內容,注重評價
整合內容,注重評價,這是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關鍵選擇。一方面,成本會計這一學科,知識相對豐富,但內容較為繁多,因此需要立足教材和學生實際需要,進行進一步的內容整合,以將最精煉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教學內容的整合,要注重樹立核心,即緊密結合課程最基本的核心知識點,以此開展“外圍布局”,同時考慮學生在未來職業發展過程中將可能會面臨的種種問題,將其納入其中,形成真正對學生有用、對教育有益、對社會有效的教學內容體系。另一方面,教學效果的好壞、學習成績的優劣,需要教學評價的參與。傳統教學評價模式較為單一,且過分重視學生書面成績,這對學生未來發展十分不利,鑒于此,必須進一步創新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多元化評價手段,做到對學生全方位評價。
本部分以筆者自身教學經驗為例,進行簡要說明。筆者在《成本會計》教學活動開展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設計,主要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將成本會計相關理論、成本會計技能培養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這也是所有教學活動的重點;二是通過調研了解未來崗位的真實需求,將其作為教學目標之一,予以保障和重視;三是將學生職業資格考試、繼續深造要求等所需要的知識點,納入教學內容中,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另外,筆者還結合教學需要,對教學評價進行了多元化設計。筆者改變了傳統書面作業和考試的單一評價方式,將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納入其中,同時將書面考試的比例進行了調整,使得平時表現和作用作為兩部分,占據一定評價比例。在這一評價方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調動。
2.4革新模式,借力技術
革新模式,借力技術,這是提升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成本會計這一學科,與一般學科不同,理論掌握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其更為注重學生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必須革新教學模式。筆者認為具體方式要做到三點:一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中心主義,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充分發揮和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二是堅持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要在真實教學中融入實踐場景,或帶領學生真正參與企業的運營,在真實場景中鍛煉和學習;三是不能忽視理論教學的作用,其在整個教學體系中有著基礎性作用,必須予以重視。另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成本會計》教學活動的開展。諸多實踐證明,現代信息技術是有效提升成本會計教學效果的一種手段。
比如,筆者作為教育者,在開展第一章節《成本和成本會計》教學時,就對此有所踐行。課前,筆者詳細研讀了這一章節的內容,發現較為枯燥乏味,便從兩個環節入手,進行了備課工作:一是梳理基本知識結構,二是借力信息技術,增強趣味性。課堂教學開展過程中,先對梳理的基本知識結構進行了提煉,從中總結出成本和成本會計的概念、對象等基本知識點,針對每一個知識點,都涉及了具體問題,如“成本長得什么樣?”等。待學生在明晰問題后,筆者借助多媒體技術,用PPT和fl ash的形式,對這些基本知識點進行動態講解,在其中加入了圖片、音樂、動畫等諸多元素,趣味橫生,學生被有效吸引。課堂教學快結束時,筆者為學生布置了一份作業:結合所學知識,畫出樹狀知識結構圖。此舉不僅革新了教學模式,更是借助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力量,有效提升了成本會計教學水平和效果。
3.結束語
成本會計的重要性,值得對其進行細致研究。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自身體悟、案例說明,從四個方面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成本會計教學策略這一主題進行了探析。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成本會計的教學,不僅僅在于教會學生基本會計從業知識和技能,更在于通過這種教學,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會計實踐的能力和意識。另外,會計職業道德規范的養成,也是可不忽視的一個方面。
參考文獻:
[1] 趙曉萌.基于能力本位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6(11):126- 127.
[2] 安杰.應用型本科院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探析[J].經營管理者,2015(31).
[3] 趙海寧.高校成本會計教學改革淺析[J].陜西教育:高教,2011(4):49- 50.
[4] 劉雨婷.高校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探析[J].中國市場,2015(39):110- 111.
[5] 劉靜.新會計準則實施后對高校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思考[J].科教導刊,2011(8):77- 78.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