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作為“理性的經紀人”,在經營過程中必然會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斷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以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勝,于是企業就有必要進行稅收籌劃。而企業在熟知會計準則和稅收政策的前提下,通過對稅收政策的分析和會計準則的運用,以其達到降低稅負的目的,因此企業應重視自身的納稅會計工作,使納稅會計的稅收籌劃職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為企業贏得更多的利潤。
關鍵詞:納稅會計;稅收分析;會計處理;稅收籌劃;利益最大化
《中國管理信息化》(原:中國管理信息化(綜合版))(半月刊)本刊為國內獨一份管理信息化專業媒體,其內容將繼續以財務會計信息化為核心內容,并逐步向全面的管理信息化領域擴展。
一、引例
為更好地理解納稅會計與稅收籌劃的關系,我們由一個納稅會計中經典的買一送一和捆綁式銷售的引例進入:
某乳制品銷售企業制定的促銷方案為賣一箱牛奶送一個杯子,假設一箱牛奶的售價為100元(不含稅),成本價為60元。杯子的購入價為10元(不含稅)。如何進行該項業務的稅收和會計處理?
(一)稅收分析
銷售牛奶屬于企業主營業務,此例的關鍵在于如何處理贈送杯子這一業務。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規定:單位或者個體工商戶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銷售貨物。由此項規定,引例中的買一送一業務屬于增值稅中的視同銷售行為,在增值稅征稅范圍之內。
《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六條規定:納稅人有價格明顯偏低并無正當理由或者視同銷售貨物行為而無銷售額者,按下列順序確定銷售額:
①按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
?、诎雌渌{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
?、郯唇M成計稅價格確定。組成計稅價格的公式為: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此處銷售價格應按其他納稅人最近時期同類貨物的平均銷售價格確定,因此增值稅銷項稅額=10×13%=1.3(元)
(二)會計處理
借:銀行存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
借:銷售費用 11.3
貸:庫存商品——杯子 1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
借:主營業務成本 60
貸:庫存商品——牛奶 60
以上為買牛奶送杯子的業務處理,但如果企業針對同一經濟事項按捆綁式銷售業務進行處理,則不屬于增值稅中的視同銷售情形,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13
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
借:主營業務成本 70
貸:庫存商品——牛奶 60
——杯子 10
由此引例不難看出,針對同一經濟事項,企業選擇捆綁式銷售要比選擇買一送一少了一筆增值稅銷項稅額。雖然增值稅是價外稅,不計入企業的利潤報表,但這并不代表增值稅銷項稅額或進項稅額的改變完全不影響企業利潤。事實上,增值稅進項稅額和銷項稅額的改變間接地影響著企業利潤:引例中,買一送一業務的處理將杯子的成本和產生的增值稅銷項稅額都計入了銷售費用,費用的增加必然造成企業利潤降低;而捆綁式銷售則直接結轉杯子的成本計入了主營業務成本科目。在合規情況下,對于同一經濟事項,會計處理方式的不同直接造成了稅收結果的不同和企業經濟利益的不同,這便給企業的稅收籌劃帶來了可操作的空間。
二、納稅會計、稅收籌劃簡述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一)納稅會計和稅收籌劃的概念
納稅會計是納稅人依據現行稅收法規和會計準則,運用會計方法對納稅人的稅收資金運動,即應納稅款的計算、繳納過程進行核算和反應,為企業經營者及相關部門提供企業涉稅信息,同時保證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實現的一種管理活動。
納稅會計的工作過程包括確認、計量、記錄、報告四個部分。“確認”是指在一項業務發生后分析其是否需要納稅的過程,這由稅法中規定的每個稅種的征稅對象和征稅范圍決定;“計量”是指納稅義務形成之后應納稅額的計算,這由稅基、稅率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來確定;“記錄”是指一個經濟事項發生之后,依據會計準則對其進行記錄的過程;“報告”是指各個稅種納稅申報表的形成。這四個部分又可概括為兩點:稅收分析的過程和信息記錄的過程。前者的依據是稅法,后者的依據是會計準則。
納稅會計的目標主要有兩個:向企業經營者及相關部門提供與企業納稅義務及其履行情況相關的信息是其會計目標的實現;而保證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是其管理目標的實現。企業要實現納稅會計的管理目標就必須注重其稅收籌劃的職能。
稅收籌劃是指在不違反稅法與其他法規的前提下,通過對納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巧妙地安排,以達到不繳、少繳或緩繳稅收的目的,從而獲得最大稅收利益的經濟策劃活動。稅收籌劃對企業有諸多意義,它不但可以使企業降低納稅成本,節省費用開支,達到經濟利益最大化;還可以使納稅人根據國家稅收政策導向和立法意圖行事,達到或接近國家通過稅收政策進行宏觀調控的預期效果。
(二)納稅會計和稅收籌劃的關系
前面提到納稅會計的工作過程可概括為基于稅法的稅收分析過程和基于會計準則的信息記錄過程,從這兩個過程出發都可以進行企業的稅收籌劃。
1.從國家稅收政策出發進行稅收籌劃
稅收政策是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它是根據國家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而制定出來的,體現了國家的政策意圖。以個人為例,如果國家為了控制對煙酒的消費抬高了這兩類商品的消費稅稅率,納稅人經過權衡決定通過減少對煙酒的消費以減輕自己的稅收負擔,這樣的稅收籌劃便實現了國家的政策意圖。同樣的,企業也可以根據國家的稅收政策來安排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以獲得稅收利益,如根據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將企業的資源投入國家鼓勵的領域,或根據稅收政策的變化分析其對企業利潤和稅負的影響從而提前對生產經營活動做出安排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