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快速發展,高速公路的路面日常保養、維修工程等管理工作也日趨重要。為了促進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不斷提高養護管理水平,對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問題談幾點粗淺看法。
關鍵詞:高速公路,公路養護,建議
引言
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目標是:保持高速公路設施的完好狀態,保障行車安全、舒適、暢通、高速;采取正確的養護措施,控制適當的養護成本,保證符合規范的養護質量;在必要時對高速公路進行改造,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務水平,滿足社會的需要。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樹立正確的養護管理理念,不斷完善計劃管理、施工管理、監理管理、審計管理等各項管理程序。
1.高速養護的工作概述
高速養護的外業工作主要是對巡查到的、交通事故造成的、以及一些定期做的病害進行修復、更換的處理工作。高速公路瀝青路面常見的、嚴重影響行車安全病害有沉陷、坑槽、車轍、裂縫、水損壞等。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有裂縫、板角斷裂、板塊脫空、沉陷等。
1.1沉陷
沉陷指路基壓實度不夠或地基土質不良,在地下水的浸入、路基不穩定因素和行車荷載等作用下產生的不均勻的豎向變形而導致路面局部下沉的現象。沉陷給高速公路帶來的危害很大,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在實際養護工作中必須及時處置。確定修補范圍并劃線,用液壓工作站切開沉陷范圍四周的瀝青面層和水穩層部分實施修補,其挖補工藝流程為:劃定維修范圍→沿范圍四周鋸縫→鑿除病害層→清除廢料→高壓吹風機將修補界面吹凈→重新添加級配料→整平壓實→灑粘層油布滿界面→分層填筑(厚度不大于6 cm)→分層壓實,壓實度達到96%以上→冷卻到50℃以下時開放交通。
1.2坑槽
杭槽指在行車荷載等外力作用下使得路面骨料局部脫落而產生的深度大于2.5 cm,面積大于0.1 m2(約0.3 m×0.3 m)的坑洼。用切割機將修補的范圍按幾何形狀切割清除。檢查基層,基層完好時,將基層清掃干凈,在坑邊和坑內灑刷粘結瀝青,用瀝青混合料填筑、整平,用光輪壓路機碾壓密實,使新舊混合料緊密無縫隙,開放交通。
1.3車轍
輪跡處深度大于10 mm的縱向帶狀凹槽(轍槽)稱為車轍。車轍是在車輛的反復碾壓下產生永久變形和塑性流動而逐漸形成。由于瀝青混合料具有一定的蠕變和應力松弛現象,在行車載荷作用下,當瀝青混合料的受力超過其彈性極限和屈服點,就可能產生塑性變形,不斷積累形成車轍。它通常是在伴隨瀝青面層壓縮沉陷的同時出現側向隆起,二者組合起來構成的。瀝青路面的車轍病害根據其嚴重程度可以選擇不同的處治方法,如銑刨攤鋪等。
1.4裂縫
裂縫是瀝青混凝土路面最常見的病害之一,按其形狀又基本分為橫向裂縫、縱向裂縫、網狀裂縫和反射裂縫四種。橫向裂縫一般比較規則,與路中心線基本垂直,縫寬不一,每隔一定的距離產生一道裂縫,縫長貫穿部分路幅或整個路幅。為了防止水進入路面形成病害,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熱瀝青灌縫。灌縫前,先使用高壓氣泵清除縫內、縫邊碎粒、垃圾,刷乳化瀝青、并使縫內干燥,然后使用灌縫機開始灌縫,灌縫完成后,在其表面撒上滑石粉防止被車輪帶走。
1.5水損壞
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長期下雨后,路面的顏色愈來愈黑,并出現輪跡處路面向兩邊推擠而隆起,輪跡處繼續沉陷,再發展,靠近輪跡的隆起部分破損,很快就出現面層松散、剝落、坑槽等。松散的集料表面光溜溜的,瀝青膜已剝落殆盡。這是典型水損害現象
1.6水泥混凝土面板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良好的養護條件下使用壽命比其他路長,不過一旦路面開始破環,其破損速度會迅速加快、大大縮短使用壽命。近年來隨著蕪宣高速公路車流量和重載貨車增多導致新竹服務區的水泥混凝土面板病害嚴重。一來:對進入服務區的車輛造成了安全隱患。二來:如果病害不及時處理,就會愈演愈烈。對于服務區西區入口集中的斷板、沉降、裂縫的現象我們對這塊區域進行了換板施工。具體流程:破碎-基底處理-立模(本工程無需立模)-澆筑混凝土、(商品混凝土)-振搗-補平、滾筒平、初抹面、精抹面、刻紋、拆模、切逢、覆蓋、灑水保養。
1.7橋梁伸縮縫
橋梁伸縮縫使用壽命首先應決定于采用的伸縮縫形式及材料,而施工質量的好壞也很重要。與伸縮縫相接的主車道路面或橋面鋪裝建議用鋼纖維砼加強,而且要求與伸縮縫齊平,避免汽車通過時的縱向沖撞使其超載。日常養護時主要是做好清掃保潔工作,確保梁體能自由伸縮。
2.高速公路養護存在問題的成因
2.1養護意識淡薄,對養護重要性缺乏認識
目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門將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項目的融資及建設上面,而對于高速公路的養護問題,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沒有充分認識到“公路建設與養護兩者都是發展,而后者是更重要的發展”的真正內涵,導致高速公路養護資金被挪用擠占,養護體制缺乏創新等問題的產生。
2.2公路多元化投融資建設
為了解決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各地管理部門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新格局。投融資體制的改革,雖然調動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積極性,解決了高速公路建設上的資金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混亂等問題。這必然導致養護體制的不順,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現象比較嚴重。
2.3養護主體身份的多重性
由于各地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中,“管養不分”現象比較普遍,許多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既是養護管理者,又是養護生產者,同時也是養護質量的監督者,這種管養不分的傳統養護模式,很難實現養護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養護實施的嚴格性和徹底性、養護監督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從而給高速公路養護帶來諸多弊端。
2.4養護市場封閉,壟斷經營
目前各地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基本上都是內部封閉運作,壟斷經營,高速公路養護市場的公開性、透明度不夠,離真正的市場化、社會化要求還有很遠的距離。養護管理套用計劃經濟模式,使得高速公路養護工作長期缺乏競爭意識、市場意識以及效益意識。導致養護效率低下、養護成本居高不下等問題的產生。
3.高速公路養護的想法和建議
從1988年我國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誕生至今,高速公路的建設在我國已經走過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我國的養護工作也完成了從無到有的轉變。高速養護有了一整套管理體系,有了一大批專門從事養護的施工單位,實現了養護施工的專業化、競爭化,這是值得高興地事情。但由于我國高速公路的建設發展異常迅猛,高速養護的管理體制、主導思想、技術水平也很難與之保持適應。我覺得我們國家的高速養護還存在一些問題或者說是可以在提高水平的地方。
3.1思想方面
我國養護傳統的“重建輕養”依然存在,往往是路面出現病害后才進行處理,“頭痛醫頭”、見坑補坑,道路管養工作總是處于被動的維修養護狀態,結果是“小病害拖成大病害”,坑槽補不完,大修無經費。對公路的技術評定很少,高速公路的管理人員很難對高速公路的運行狀態有個很完全的認識。
3.2提倡“重建設,重養護”,加強早期預防性養護
高速公路從通車運營開始,各項養護管理工作也就應運而生,高速公路養護的特點就是“預防為主”。“高速公路建設質量高,早期預防養護沒必要”的論斷在實踐中是站不住腳的。實踐證明,做好早期養護,及時彌補建設過程中的不足,改善各項技術狀況,對于延長道路和附屬設施的使用壽命,抵抗早期的疲勞破壞,延緩大修周期,減低養護成本都有很大的益處,所以建設和養護同樣都是十分重要的。
3.3建立完善的職工培訓制度,提高管理人員與職工的專業技能。
3.3.1管理人員
對于養護項目部的管理人員,很多都是剛畢業的學生,在施工、管理方面很缺經驗,公司要加強對這些人員的培訓,鼓勵職工通過在職自學,函授自考等方式實現自我提高,使養護工作能夠完成的更加漂亮。
3.3.2養護工
高速養護工的很多人員都年齡偏大、非專業的,專業知識不懂、技術水平低下,高速公路需要的是高質量、高效率的養護維修作業,而這樣的養護作業又必須由高效率、高技術的隊伍和設備來完成,養路工的素質亟需提高,因此要對他們進行新知識、新技能的教育,更新知識,提高技能。還有一些臨時工程的施工,很多都是地方臨時招收的人員組成的,技術缺失、安全意識淡薄。
3.3.3施工安全
高速養護工作是項危險性很大的工作,因此必須做好高速公路的施工安全教育、交底,確保過境車輛和施工人員的安全。高速公路養護管理的目的,就是保持高速公路處于良好的運營狀態,確保高速公路快速、舒適、安全、暢通。因此,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必須放在首位來抓。
參考文獻:
[1]交通部.高速公路養護質量檢評辦法.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2]李平.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模式的探索和思考.科學之友,2007.
[3]周靈芝.國外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對我國的啟示.交通標準化,2007.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