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汽車造型的發展變化,從時間上可分為七個階段,而從建立于哲學基礎上的中國傳統美學視域看,其內在設計理念可以分為功能重于外形,功能與外形和諧統一,人、車、自然和諧統一這三類。墨家在“兼愛”核心思想下發展出“利天下”的造物理念,并以“天志”來規范造物,主張“節用”,重視器物的功能,反對不必要的裝飾;儒家的核心思想“仁”意在塑造“文質彬彬”的君子,事物能“盡善盡美”,功能和形式和諧統一;道家以“道”為萬物存在的根源,汽車猶如《莊子》中的“技”或技所呈現的事物,具有道的屬性——作為事物,指道的顯現,作為手段,指如何由技入道并因“忘機”而被消解。結合中國傳統思想與當今設計之現實,可以預見:中國未來的汽車設計將以“中學為體”取代“西學為體”;世界的汽車設計也會出現多種風格并立;汽車的設計最終則是從“有”到“無”,汽車成為具有“道”的屬性之“技”。
關鍵詞: 中國傳統美學; 中國傳統設計思想; 汽車造型設計
推薦閱讀:《時代汽車》(月刊)創刊于2004年,是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為特別顧問單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為主辦單位的汽車行業權威期刊。
一、 汽車造型之流變
汽車造型主要由機械工程學、空氣動力學、人機工程學等因素決定。汽車機械工程學是汽車設計的根本,整體包含三方面的基礎知識[1]:機械傳動、液壓與氣壓傳動和機械制造,主要關涉汽車的性能、構成材料、加工制作等;汽車空氣動力學[2]是研究空氣與汽車相對運動時的現象和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包括基于汽車的空氣動力特性的汽車穩定性、操縱性、氣動噪聲等問題;“人機工程學是一門涉及人體的多領域的科學,包括心理學、人體測量學、生物力學、解剖學、生理學和心理物理學等。它涉及研究人的特性、能力和局限性.然后應用這些信息來設計和評估人們使用的設備和系統。”[3]人們在汽車設計實踐中逐漸發現和總結出這些理論,并不斷拓展完善汽車設計理論,而這些理論又反過來指導人們設計出更加適合時代需要的汽車。總的來看,自現代汽車誕生以來迄今為止,汽車的造型總共經歷了如下七個階段①:
(一) 馬車形汽車
馬車型汽車車型和馬車沒有太大的區別,發動機裝于座位下方是從機動化開始的,從1769年蒸汽動力的使用,到1876年內燃機的制作,1885年卡爾·本茨第一輛三輪汽車的制成,并于1886年為此申請的專利,直到1902年的馬車形汽車被取代。在這上百年的時間里,車身造型基本沿用馬車的造型,汽車的研究都集中在機械工程學上,并且有了一定的理論和實踐的積累,為接下來汽車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二) 箱形汽車
箱形汽車猶如一個大方箱,其發動機布置在汽車頭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對汽車的速度也開始挑剔,發動機作為動力提供者,尺寸變得越來越大。這一階段的經典是1908年福特公司生產的T形汽車,這種車外形方正,車身各部分界限明顯,并不漂亮,但是堅固耐用、結構緊湊。尤其是亨利·福特率先采用能極大提高生產率的流水作業法之后,不僅使T形汽車成為世界上產量最大且銷量僅次于“甲殼蟲”的汽車,還使昂貴汽車走向大眾化,對汽車工業革命而言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三) 流線形汽車
20世紀30年代,隨著對汽車空氣動力學研究的興起,隨后以“甲殼蟲”為代表的流線形汽車登上歷史舞臺。它在速度上大大超過箱形汽車,而且小巧“圓滑”的造型與上一代笨重方形汽車形成強烈反差,外形符合甲殼蟲的外形美,也發揮出“甲殼蟲”在行動中受空氣阻力影響小的外形優勢。但高速行駛的“甲殼蟲”卻存在安全隱患。“甲殼蟲”汽車連續生產60年,曾是世界上生產量最高的汽車。
(四) 船形汽車
1949年開始,西方國家汽車幾乎都采用了船形汽車造型,這種造型模仿船形,車身依次為發動機艙、客艙、行李艙。這種汽車相比“甲殼蟲”而言保留了流線的特點,而且在空間上更加寬敞。但船形汽車首尾過長,整個車身形成階梯狀,高速行駛時會產生較強空氣渦流,影響車速的進一步提高。
(五) 魚形汽車
魚形汽車是在船形汽車基礎上,把車后窗玻璃做傾斜,傾斜的極限成為斜背式,像魚的脊背。這種車型后窗與地面角度較小,車身在行駛中受到的阻力比船形小,具有流線感,速度也更快。但由于后窗玻璃傾斜過大,所需玻璃面積增加,這導致車身強度下降,陽光能從后車窗大面積射入,且車身橫切面近似飛機機翼的斷面,在高速行駛時會產生升力,在強橫風的吹襲下也可能使行駛的汽車產生偏移的危險。
(六) 楔形汽車
楔形汽車車身整體向前下方傾斜,車身后部像刀切一樣平直,前低后高,形如楔子。這種車型在行使中不但受到的空氣阻力小,而且穩定性更高,能有效地克服升力。雖然也存在一些缺點,如車后方視野不好。但楔形車身的簡練、動感等都比較符合現代人的主觀要求,是目前條件下比較理想的車型,將來一段時間小型汽車造型的變化仍以楔形為基礎。
(七) 多元化汽車時代
嚴格意義上講,多元化汽車時代不屬于汽車造型的發展階段,更像一個過渡時代。從20世紀60年代之后,世界經濟進入后工業社會時期,市場上各種個性化需求并存(如對色彩、質感、舒適、環保等),促成了各種造型的汽車的并行局面。在這樣的特征下,尤其在當今時代,汽車造型百花齊放,如多用途汽車、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等。這個時代的汽車造型研究將不是以機械工程學、空氣動力學或人機工程學中的某一種為主,而是三種同時進行,都以更理想的汽車造型設計為目標。從這個角度而言,多元化汽車也屬于汽車造型的一個發展階段,大致屬于下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汽車造型出現之前的過渡期。此外,從汽車造型的發展階段史可以看出,在當下的時代,汽車已不再只是滿足人們的功能需求,還承載著人們的審美需求,一輛車的造型和其要傳達的理念成為其是否能夠抓住消費者的重要因素。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