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人論文發表網辦的非常成功,極具口碑。在這里,你可以找到最具時事性的文章和最具代表性的各類文章。當然,因為免費和開源,大家都可以學習、借鑒和共同使用,如果你需要專屬于個人的原創文章,請點擊鏈接獲得專業文秘寫作服務。
摘要: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其中對“寫”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但是由于傳統教育教學思想的束縛,以及部分教師的觀念陳舊,致使作文教學的改革一直是步履維艱,尤其是應試教育所存在的弊端,給作文教學的改革設置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盡管《高考考綱》明確的提出了作文“創新”的要求,作文考查方式也從限制型走向開放型,給考生提供了一個比較寬松自由的寫作空間,也確實有極小一部分考生寫出了有創意的作文,但這只是小面積的豐收,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究其原因,無非是應試教育“以分取才”的模式,如同一個緊箍咒,嚴重禁錮了師生的手腳,使他們思維單一化,最終導致教師“辛勤耕耘”于高考這塊板結的土地上,學生苦苦掙扎于“題海里”,為了順應高考思路,多培養幾個高分生,大部分教師在高考指揮棒的指揮下,為高考作文而教作文,只求在教學——高考之間作兩點一線的運動,在教學為高考,高考指揮教學的怪圈中做年復一年、月復一月、日復一日地機械操作,僵化了最能表現新生活、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的作文教學;學生在教師高考思維的指導下,陷身于課堂,埋頭苦讀,無暇把視野投向課外、社會,不敢也不可能接受與高考思路相悖的新思想、新理念,一張課桌,一塊黑板,一摞教科書便是學生的全部生活、全部思想。學生眼不涉課外,耳不聞窗外,足不出校外,何以知天下、看社會、觀人生?如此的模式,如此的理念怎能培養出有創新意識的人才?也只能培養出缺乏鮮活生活、鮮活思想、鮮明個性,思想陳舊、人云亦云的庸才。
關鍵詞:作文創新 語文教學
令人欣慰的是,語文界一些有識之士高舉義旗,以一種全新的作文教學理念,非凡的勇氣,在高考模式、高考理念的刀叢中披荊斬棘,另辟溪徑,探索作文創新的道路,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魏書生“科學與民主”的教育教學思想更為我們指引了一條光明大道。
要真正實現作文創新的目的,關鍵在于觀念的創新,觀念創新,就要依循魏書生科學與民主的新理念,也只要堅持科學與民主,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寫自己想寫的事,才能使學生表達真情實感。
理念的創新,首先要從陳舊的、束縛人的高考模式中解脫出來,徹底改變過去那種以純技巧操練為主要作文教學手段,教學思維的一貫制作法。要依照寫作教學的規律,全面培養學生素質,深入挖掘學生內在潛力,讓學生說有說之話,寫有寫之事,論有感之見解,抒可發之情,讓學生切實地表達內心的真情實感,使喜怒哀樂、人生百相、耳聞目睹之事盡泄筆端,大可不必用高考作文的條條框框及所謂的評分標準限制學生的手腳,束縛學生的思想,僵化學生的思維。否則寫出來的東西,大多是內容空洞,生編硬造,與學生實際生活、切身體驗相距甚遠的“應考”之作。
其次,要變枯燥寫作為趣味寫作。趣味寫作的關鍵就是實行“民主”,讓學生愿意寫,使寫作成為一種習慣。大多數學生不愿寫作文。
視寫作文為一大苦惱之事。只是抗不過教師的“逼迫”,才按規定勉強出一篇敷衍之作,究竟寫了什么樣,想表現什么,連學生自己都不清楚,長此下去,不要說學生沒興趣,就是原有的一點興趣,也會在這種枯燥乏味的寫作中消失殆盡。
孔子曰:“為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樂之。”學生只有“樂之”才能真正達到寫作目的,才能對作文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對寫作欲罷不能,欲罷不忍。要想真正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就要改變過去那種定時定期,限時限題限字數的作法。為學生解綁松縛,讓學生隨時隨地寫,有感就發,有事就敘,有情就抒,隨意升發。千八百字也可,一二百字也行,三五句話也是作文,少搞一些硬性的限制,多給學生一些自由,即使讓學生發一發牢騷,吐一吐心中塊壘,又有何不可?就是讓“不知愁滋味”的學生“為賦新詞強說愁”,又有什么值得橫加指責?慢慢引導就是了。關鍵是在這種自由的寫作氛圍下,能培養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增強表達欲,興趣有了,表達欲強了,其他的事就好辦了。
再次,要引導學生把關注點從課堂、書本、高考中移向社會,移向人生、移向大千世界。
魏書生提倡的“培養學生觀察的習慣”給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依據。長期處于封閉狀態下的學生只習慣于做“三點一線”式的運動,高高的圍墻擋住了他們的視線,狹小的課堂鎖住了他們身心,他們習慣于老師說什么,高考考什么。封閉的結果必然導致思想的僵化,僵化了的思想又怎能創出新意?走出課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掙脫課本,社會這本無字書奧妙無窮,博大精深。從中隨意擷取幾朵浪花,便會匯成浩瀚的海洋,從人生世相中不經意地攝下一個鏡頭,便會升華學生的思想。從一件小事的感悟中會受到深刻的啟迪。社會、人生是學生寫作的最豐富的素材庫,其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關鍵是教師要給學生自由,要敢于放飛學生于廣闊的天地之間,讓他們去觀察、去思考、去認識,讓學生日漸退化的思想羽翼,再重新豐滿起來,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從社會、人生中掘取新思想、新觀點、新概念。這樣,可以豐富學生知識養料,開拓學生視野,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思辨力。
但這樣做不等于說,完全脫離課堂,不要課本,關鍵是怎樣處理好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關系,筆者粗淺地認為: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課外活動為第二戰場,以課堂教學指導課外作文實踐,以社會生活為主話題,以教師點拔,學生實際操作為主線索,把課堂作文教學與社會生活、語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才能全面推動作文教學改革的進行,才能實現作文創新的目的。
順便再說一下,寫作文離不開表達技巧,少不了嚴密、準確,形象、生動的好語言,但也不必因此就在這方面大做文章,大花氣力,做年復一年的無休止的操練,俗話說得好,“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只要學生平時多看,多聽,多寫,多練,多吸取,那么,他的表達技巧自然就會提高,語言自然就會豐富多彩。不知道高爾基是不是課堂上學完表達技巧之后,才寫出了《母親》的?總之,遵循“科學與民主”的教育教學思想,才有創新的理念,有了創新的理念,才能有創新的作文教學。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小編推薦優秀教育期刊 《教育與教學研究》
《教育與教學研究》辦刊多年來,在教育界產生較大影響,成為展示高校科研及地方基礎教育名師、名校教育科研成果的平臺。已為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省、市圖書館列為基藏刊物,并與美國和港、澳、臺地區諸多大學、中學建立了穩定的交流關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