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時代的見證之下可以看到,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同,“知識改變命運”的口號在人們的內心中響起,但是推動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已經沒有那么巨大,所以,教師必須尋找新的教育改革動力,提供創新活力,小班化教學策略就進入人們的視野中,并且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了較為良好的效果。
本文源自王瑋,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發表時間:2021-06-28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課堂;小班化教學
現在的社會對教育事業愈發關注,作為祖國新一代人才的學生,他們都希望有美好的未來,這些都需要通過教育來實現,但是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現在,教育教學的效率在某些方面較低,這是不科學的,因為“萬丈高樓平地起” 這個道理,作為最基礎教學的小學教育階段,往往是最受人關注的。教師在教學語文這個科目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往往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時候,不如嘗試下“小班化教學”,創新小學語文教學方法,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一、從教育現實來分析問題
(一)教育發展道路上遇到的問題
在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時候,新課程改革也在順利進行,同時面對著考試政策的變化,小學生中考的壓力也與日俱增。如果從現實的情況出發,能看出很明顯的問題,從小學生的考試成績來看,英語和數學的分數所占比重較大,學生在這兩個方面投入的精力和資源也同樣是非常巨大的,這樣就會造成學生在這兩個科目的成績十分,差距也十分懸殊的現象。但是同樣作為三大科目之一的語文,學生在語文科目的成績往往顯得平庸,并且彼此差異不大,學生對此投入的精力也比較少。這樣的現象是有原因的,就筆者的觀點來講,從多種方面進行觀察,其中的原因充滿了無奈和主觀偏見。
比如,在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部編版的第一課《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中,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容易導致出現的問題有兩點。一方面,由于學生小時候對于這種題材比較熟悉,容易導致教師在教學時無處著手,講課淺顯的問題,或者直接把課文的核心要旨告訴學生,再加上給學生介紹陌生字詞之后,就結束了一堂課,這樣的授課方式雖然比較敷衍,但教師也是出于無奈。另一方面,問題出在學生方面,在這樣一個信息高度化發達的時代,小學生經過信息的沖刷,對于課文的內容主觀性地存在偏見,覺得幼稚,從而顯得心不在焉。這種彼此之間的不協調共同導致了課堂的尷尬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良好的課堂教學,降低了課堂效率。除此之外,在教育現實中出現的問題,還需要進行具體分析。
(二)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進行解構
從上述的例子之中,可以看到的問題就是師生對于語文科目的不重視,并且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由于時代差異以及心理主觀因素影響,老師和學生之間容易產生矛盾,這種不協調對于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比較嚴重的阻礙。綜合以上種種,教師尚要對語文這個科目進行深入的認識。
在現實生活中,對于學生在成績上的不同表現,教師需要對語文科目的弱勢原因進行分析。不同于數學和英語,語文在實際學習中往往給人一種需要天賦的錯覺,并且在最后實踐中檢驗結果的時候,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努力在語文科目中不能產生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在這其中的原因卻是非常簡單的。
從根本上來說,語文這個科目是從儒家倫理中衍生出來的,在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有核心作用,承擔著道德教化的作用,事實上,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的教育,語文在其中占了絕大多數,要教給學生的是一種思維方式,以及一種看待對世界的態度,其中不乏做人的道理。
至于在成績的表現上,學生提高不明顯的原因,有以下兩種,其中一個就在學生方面,小學語文考試還是考驗學生的背誦能力,以及對于情感的敏感程度,這對于小學生來說是簡單的以及天生的,“人之初,性本善”在小孩子身上有著充分體現,小學生可以敏銳地察覺到感情的變化,這在語文考試中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個原因,出現在語文課堂教學方面,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往往面對的是一個班集體,而不是具體的學生,這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率,如果從這方面考慮,教師需要一種新的教學策略。
小學生本身的特殊性,小學語文課堂的局限性,都呼吁著教師改變教學方法,而“小班化”教學與小學語文的結合就具有很好的可行性。
二、改變動力,積極創新,投身實踐
(一)分析創新源泉,認識新方法
因為小學生的特殊性,教師不能指望他們從自身改變,為此,教師需要通過改變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同時要看到傳統課堂的不足,并尋找原因,簡單來說,傳統語文課堂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并沒有貫徹落實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的根本,也并沒有做到語文本身對于學生的尊重,“小班化”教學的根本,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切實地做到對學生負責,對每一個具體的學生負責,這是傳統課堂做不到的,也是新教學方法需要做到的。具體來說,教師需要改變傳統課堂的局限性,以及總結和歸納新教學方法需要做到的事情。
在傳統課堂上,老師面對的是一個班級,同時加上教學時間的限制,老師教給學生的知識以及學生可以接收到的知識,都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不夠深入,同時,因為具體學生的特殊性和多樣性,在班級課堂紀律和管理方面存在許多麻煩,在新課堂改革的趨勢下,和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就是新的教學方法的出現和應用。
“小班化”教學,相較于傳統課堂,班級中學生的數量有所減少,老師也有了充分的時間去了解學生,可以看到每一個具體的學生,知道他們的個性,可以針對他們的優缺點進行教育,從實際的優點進行考慮,“小班化”教學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更加方便,可以緩解師生之間的矛盾,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并且與傳統課堂不同,可以避免在學生的情感成長過程中出現遲緩的現象,保障了在語文這個科目中最重要的敏感情感。
教師不能僅看到小班化”會給教師帶來的創新,更要看到小班化”教學在實際的實踐過程中可以給學生帶來的新體驗。
(二)在實踐中尋找先行性經驗
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上冊中的《大禹治水》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陌生字詞,在課堂進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教給學生、帶給學生的,就是遠古時的英雄故事和神話傳說。
就這篇課文而言,教師需要讓學生認識到大禹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并且進一步認識到我國的歷史,因為這個歷史故事的重要性,在歷史進程中是重要的一筆,需要讓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大禹作為部落首領,他的兒子夏啟,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對這方面有所提及,對于學生掌握歷史性思維以及理解古代英雄的偉大都有重要意義。
在小學語文部編版二年級下冊中的《羿射九日》的教學中,這篇課文作為一個神話故事而存在,這個故事本身所具有的奇幻想象,可以帶給學生非常豐富的體驗,神話作為最早出現的小說,也有其最為神奇的價值,希望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并且可以進一步的教學。
比如,后羿與嫦娥之間的故事—— 《嫦娥奔月》,給學生帶來神話體驗,讓他們在古代想象力中遨游,并且可以與學生展開教學活動,教師可以和學生就神話故事這一話題進行討論,讓學生介紹他們所熟知的、有趣的神話故事,與學生一起進行分享,這種活動只有通過“小班化”教學才可以展開,因為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跟每個同學進行討論,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
三、對于實踐可行性的分析
“小班化”教學是否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展開有效的實踐應用,需要教師看到這個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帶來了什么。傳統語文課堂上,幾乎是老師一個人的舞臺,老師幾乎用所有的時間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下,很難使學生在知識掌握方面有起碼的掌握,而學生也往往因為老師的強勢而后退,在傳統語文課堂上,幾乎見不到學生的身影,聽不到學生的聲音,有的只是學生的朗讀聲,而新的教育方法就需要改正這些錯誤。
并且更進一步的,衍生出專屬于新教學方法的實踐策略,也就是在貫徹” 以學生為主體”的基礎之上,充分的地尊重每一個學生,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并且開展新的教學活動,這是只有在新教學方法的實踐中才可以開展的。分析其中利害,可見作為創新動力的新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有所創新,創造新的活力源泉,也就是說必須從教學方法上進行改良,從筆者的分析中可以得出, “小班化”教學,有著非常良好的容納性,可以在實踐中開展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改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質量,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成長提供保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