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高年級個性化閱讀能力的相關內容,本文就是通過對課堂應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科學的運用方法等內容來做出詳細的闡述與介紹,且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字】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現狀研究
一、個性化閱讀的內涵
有觀點認為,創作的第一階段是作者對于文本創建的過程,第二階段是讀者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理解對文本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個性化閱讀正是重視這種再創造的過程,是一種讓學生在自身、文本和教師平等的前提下,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儲備、情感體驗和思維方式,對文字符號進行個性化理解甚至是創造的閱讀方法[2]。個性化教學突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理解為理解、以模板為關鍵的閱讀模式,更加凸顯語文教育的人文情懷和創造力,使閱讀不僅成為應試教育下必備的能力之一,更使能成為學生探尋世界、感悟世界、真正思考的人,并在閱讀中尋求更廣闊的精神財富。這不僅是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更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所肩負的立德樹人的責任。
二、課堂應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所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已有文獻資料的研究和自身觀察研究所得,筆者將個性化閱讀應用于小學語文高年級課堂所存在的問題主要分為兩類,即兩種極端:一種是不夠重視使其流于形式,另一種是過分強調自主性導致無效教學。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這兩類問題是雖有存在的具體原因,但是共同的是對個性化的理解不夠透徹以及實施態度、實施方法存在問題。接下來筆者將進一步闡釋這兩類問題。
2.1個性化閱讀難以實施
就我國目前的教育形式來看,雖然教學改革在不斷推進新的教學理念影響更加廣泛,但仍然不乏有部分學校出于升學率等因素的考慮,仍然堅持傳統的填鴨式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不愿應用個性化閱讀的教學方法;另外,個性化閱讀的理論知識難以應用到課堂實踐,對如何具體地落實個性化教學模式的說明較缺乏或較模糊。由以上原因導致教師不夠重視或者存在應用困難使部分學校和教師不接受這一閱讀模式或者只是采用簡單的討論形式讓學生表達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并沒有真正落實個性化閱讀,使其流于形式。從長遠角度來看,這無論對真正意義上達成教學目標還是學生發展來說,都是無益的。
2.2過分強調自主性導致課堂無序以及教學無效
與上一種情況更相反的是,部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分解讀導致誤解了“個性化”一詞,導致學生漫無目的的空談自己的看法,甚至為吸引注意力不假思索地提出過分怪異甚至偏激的觀點;另外過度的自主閱讀忽視了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過度活躍的課堂和學生發言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最后不僅使一節課下來學生毫無收獲,對于文本的理解也沒有達到應達到的效果,過分無效的解讀使學生逐漸偏離文本,淡化了文章原本的內涵。
三、更好運用個性化閱讀教學模式的具體方法
3.1思想上重視
在談方法之前,思想上重視是首要的: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努力學習最新的教學研究成果,看到個性化閱讀教學實施的必要性及其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日常工作中重視學習,通過對文獻理論知識的學習、經典案例的研究和活動后的總結與評估不斷積累經驗;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對某一特定的篇目進行深入研究,設計有利于發揮學生閱讀積極性和表達自己獨特觀點的教學環節。
3.2方法上科學
在有真正的機會讓個性化閱讀應用于課堂實踐時,正確的方法對于閱讀課來說至關重要。以一堂課為例,在開課前教師可以利用與文章有關的小故事或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在閱讀文章時,可以讓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逐步深入的閱讀,具體方法包括:個人限時通讀、小組集體閱讀、批注式閱讀等多種類型的方法[3];當學生了解文章大意后,帶著一定的問題再次讀文章,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接下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對問題進行討論,學生相繼發表自己的觀點,凸顯學生獨立思考的過程,并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尋求一致的觀點并進行匯報;教師在講解時切不可以統一的答案作為標準答案,如此一來會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采用與學生交流探討的方式,通過回歸文本的方式在字句中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找到答案不是目的,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分析文本的能力和審美素養才是個性化閱讀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敏芳.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閱讀研究[D].蘇州大學,2010.
[2]朱大洋.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有效教學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7.
[3]郭百順.如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文學教育(中),2016
作者:孫曉東 單位:山東省臨沭縣第三實驗小學
推薦閱讀:《語文課內外》(原名《學語文報》、《學語文》)雜志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出版在國內公開發行的省級刊物。1985年創刊。《語文課內外》雜志社系四川報刊協會理事單位、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集體會員。創辦30年來,雜志為四川和西南地區廣大中小學的語文教育事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