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等院校的計算機課程的教學要求也隨之不斷改革和提高以滿足需要。本文是一篇計算機教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摘要:現在很多高等院校入學的第一學期就會開設“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無論是計算機專業還是非計算機專業,且由于生源不同、個體情況有差異,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以滿足該課程的教學需求。由于赤峰學院的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漢族學生外,蒙古族學生也占據了相當一定的比例,所以經過該院校的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摸索與改革,總結出一些適合該院校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理論教學,實踐,案例,因材施教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作為高校學生入學的第一門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學習計算機及其他后續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基礎,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培養技能和學生以后步入社會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無論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還是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都要本著嚴謹的態度來選擇,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以達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1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狀
“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培養計劃里面的課程性質屬于通識教育必修課,是他們入學后的第一門計算機課程。近幾年來該課程無論是在教學目標上還是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上都有很大的變化。首先是MicrosoftOffice版本從2000、2003到現在的2010版,其次是操作系統的不斷更新,從WindowsXP操作系統到現在的Windows7操作系統。另一方面,學生的層次和計算機水平有著很大的不同。以本校為例,由于院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隸屬于內蒙古自治區,生源不僅包括人們熟知的漢語考生,還包括許多蒙古族學生;不僅有本科、專科層次,還有小學教育、藝術類學生,這就要求在教學內容上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有所區別,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生源、不同層次區別對待。再者,大學生新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一部分新生在高中階段就接受了系統的教育,能夠熟練地掌握各個方面的技巧和知識;還有部分同學可能沒有學過具體的操作,只是平時上網、聊天等;更有極少部分同學連電腦都沒有見過,基礎為零。而且這幾種情況大多數均出現在同一班級。所以同一班級新生入學時的計算機水平呈現出很大的差異。他們還要在一起上同一門課程,這就給教師提出了很大的難題與挑戰。
2因材施教
首先要區分開計算機專業和非計算機專業學生。他們之間既有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有個性化的不同需求。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來說,這不單是他們入學的第一門課程,還是他們今后許多專業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教授過程中需要深入展開并且詳細的講解,為后續課程做好應有的鋪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還要有著理工類專業、文史類專業、藝術體育類等區別。不同的專業要求的教學目標不同,同樣的內容在教授過程中要做到側重點不同,這樣是學生得到不同的能力鍛煉。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由于其專業特點,他們以后接觸的計算機專業知識面廣而深,如他們的后續課程有操作系統、c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網絡等等,這就要求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有些內容做詳細介紹。如操作系統的相關知識、計算機的工作原理、計算機網絡與Internet的應用等方面的知識要擴展開來講解,為他們的后續課程做好相應的鋪墊。而對于非專業的學生,由于有些方面的知識過于專業,對他們日后的學習重要性不大,可酌情簡單講解或者不講。對于赤峰地區來說,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得不提,那就是蒙古族學生。他們大部分都以蒙語為主要語言,沒有學習過漢語,這就在師生的溝通上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以往的教學模式中,盡量安排蒙古族教師使用蒙語、漢語進行雙語授課,但是由于師生比例不一致,往往還有很多漢語教師給蒙語學生授課。這樣就對教學方法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易于和學生溝通理解,又要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區別對待。而且要在課堂上盡量多多鍛煉他們的漢語言能力。
3案例教學
在傳統的教學中,都是教師在前面講解,學生在下面聽,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是分開的。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論聯系實踐的緊密性。學生的動手能力不能夠得到很好地鍛煉和提高。現在,在此方面做出了相應改革,把傳統意義上的教室轉到了接入局域網的機房,教師、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由教師主導,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授課,在教師講解后學生能夠及時的隨堂動手練習,及時答疑解惑。如圖1、圖2所示:除此之外,在教學方法上用案例教學方法代替了傳統意義上的教學方法。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講解,引導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講,將相關知識貫穿到具體的案例中,邊操作邊演示,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學生從過去被動聽講、被動學習的模式中解放出來。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一般是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分離的。即教師在課堂上利用ppt講解2節課(每節45分鐘),之后再次安排其他課節進行課上的實踐部分。在教師的這種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在理論課上容易精神不集中,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而在現在改革后的教學模式下,教師按照課程的教學大綱組織好具體的案例,利用相應的教學輔助工具如紅蜘蛛、凌波等采用教師機加學生機的組織模式,直觀有效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式,對一個問題分段講解,隨講隨練,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在Excel2010中公式和函數是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學習這方面知識時相對困難,這就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下面以Excel2010中的if語句的嵌套為例(如圖3所示)。首先采用學生較為熟悉的內容做案例。如學生的成績表,這樣易于學生接受和理解。再者要講if語句的嵌套即多個if語句的運用,就要先學好一個if語句,包括明確它的功能、語法。在教師機上多次演示if語句的調用方式,放開對學生機的控制,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待其掌握熟練后再控制他們的電腦詳細講解if語句的嵌套使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不斷深化單個if語句的用法,學生的印象深刻,基礎牢靠,在使用多個if函數時才會更加得心應手。我們知道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計算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學生上機的實踐與鉆研。已經建立局域網的計算機機房給了我們很好的平臺。利用一些輔助教學工具如紅蜘蛛等充分發揮課堂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網絡教學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互相促進、互相補充,以滿足不同專業、不同層次、不同生源的學生的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積極性,調動廣大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所以,這種案例教學的方式方法值得推廣。另外,在該課程的考核方面,也從傳統意義上的紙質的考試方式解脫出來,采用考試系統上機考試的模式,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這樣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因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記硬背的方法來學習計算機知識,從而激勵學生積極創新、動手實踐、從而大大加強學生自主創新的能力。
4結束語
經過這幾年的分層次、分專業的案例教學法教學過程,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無論是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還是“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考試,還是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細心研究、不斷地探求好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謝江宜.大學計算機基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3.
[2]劉燕.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M].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1.
[3]張家超.計算機基礎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4]王寶智.大學計算機基礎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計算機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現代職業教育》已被中國知網、維普網、萬方數據庫、龍源期刊網等全文收錄。上旬刊:刊載大專、本科院校的職業教育等高品質論文;中旬刊:刊載中專、技校、職業高中、職業培訓學校等相關論文;下旬刊:刊載工程技術和財會管理類論文,面向企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等征集高品質論文,傳播職業教育理論研究成果,增進經驗交流與信息傳遞,失去現代職業教育創新發展。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